吉林省、黑龙江省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黑龙江省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吉林省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每一次生物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无数学者的不懈探索。下列对有关学者探索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魏斯曼发现减数分裂的过程,并为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B.摩尔根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艾弗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双螺旋结构
2.某种鼠的毛色由一组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G+(黄色)、G(灰色)、g(白色)控制,显隐性关系为G+>G>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G、g这三个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黄毛鼠和灰毛鼠的基因型分别有3种和2种
C.灰毛鼠与白毛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两种毛色
D.黄毛鼠与白毛鼠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灰毛鼠
3.假设如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处于分裂过程的细胞的局部示意图,该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组成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
B.图示细胞内共有6条染色单体
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产生的配子是2种或4种
D.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不含有性染色体
4.下图为果蝇(2n=8)体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位置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等人测出了果蝇的上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B.图中所示两条染色体上各个基因之间均互为非等位基因
C.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上述基因不会位于细胞的同一极
D.白眼雄蝇与野生型杂交,可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5.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6.下图为某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以下说法的错误的是( )
A.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
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只来自1号
C.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
D.该病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7.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沉淀物中
B.若用 3H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
C.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用32P和35S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8.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着称为质粒的小型环状DNA分子,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中存在一种含有1400个碱基对的质粒分子,其中腺嘌呤600个。该质粒复制时,首先将a链断开形成一个缺口,然后通过质粒分子滚动作用分别以a链和b链为模板合成子链,最后再剪切、环化形成子代DNA,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且有多个复制起点
B.a链被断开后该质粒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该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方向都为5'→3'
D.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三次复制共需要鸟嘌呤6400个
9.微卫星分子标记(STR)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由2~6个核苷酸组成,由于其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变异性并且数量丰富,因此可用作DNA分子标记。不同个体内STR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均大于同一DNA分子中C—G碱基对所占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STR分子彻底水解后都能得到8种小分子产物
B.两个等长DNA中含STR多的DNA热稳定性相对较低
C.不同个体含有的STR的骨架相同,都由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D.某STR中(A+T)占60%,则该STR的一条链中(A+T)占40%
10.有科学研究发现,适度训练可使运动员肌肉更发达,MEF2A 基因是促进肌肉发达中的一种重要基因。科研人员在志愿者训练前、后分别对 MEF2A 基因进行测序,发现碱基序列并未发生改变。进一步对 MEF2A 基因对应的 M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EF2A 基因翻译过程中需要 mRNA、tRNA 和 rRNA 三种 RNA 的参与
B.训练并未改变遗传信息,可能是从转录水平调控 MEF2A 基因的表达
C.推测训练后的志愿者 MEF2A 基因中起始密码子的甲基化水平较低
D.推测父母多锻炼身体肌肉更发达可以使子女的运动机能更强
11.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子链的5′端
B.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存在碱基T与碱基A的配对
C.多种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12.研究发现,PCSK9基因突变促进了乳腺癌细胞转移。该突变导致PCSK9蛋白的第474位氨基酸从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并通过靶向降解某蛋白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从而促进癌细胞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辅助辨别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
B.PCSK9基因突变可能是其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C.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D.利用药物提高PCSK9突变蛋白的作用,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
13.某二倍体(2n)植物的三体(2n+1)变异株可正常生长。该变异株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为“n”型和“n+1”型两种,其中“n+1”型的花粉只有约50%的受精率,而卵子不受影响。该变异株自交,假设四体(2n+2)细胞无法存活,预期子一代中三体变异株的比例约为( )
A.3/5 B.3/4 C.2/3 D.1/2
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第22号染色体比正常人的要短,所缺失的片段接到了9号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患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B.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辨认出来
C.正常人的A/a和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改变了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15.在自然界中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开花时间和分布区均有所重叠,但黄花杓兰由体型较小的熊蜂工蜂传粉,而西藏杓兰由体型较大的熊蜂蜂王传粉,由于传粉者不同,二者在自然界中不能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黄花杓兰和西藏杓兰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传粉者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根据材料分析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属于同一物种
D.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传粉者大小不同,据此推测它们花的形态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16.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法来探究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以3H替换32P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不能达成实验目的
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加法原理
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有放射性而乙组无,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7.果蝇属XY型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下列对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观察的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均有8条染色体,5种形态
B.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均有8条染色体,4种形态
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5种形态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4种形态
二、多选题
18.下图为果蝇染色体组成,其中Ⅱ、Ⅲ、Ⅳ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和Y存在X与Y的同源区段、X非同源区段和Y非同源区段;已知等位基因长翅基因(A)和残翅基因(a)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在某个果蝇种群中发现有大量的直刚毛和截刚毛雌雄果蝇,且直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实验小组想对直刚毛和截刚毛这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进行定位,下列杂交方案及预测结果与对应结论分析正确的是( )

A.选取纯合长翅直刚毛雄果蝇与纯合残翅截刚毛雌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交配,F2雌雄果蝇若都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B、b位于Ⅲ或Ⅳ号染色体
B.选取一只直刚毛雄果蝇与截刚毛雌果蝇杂交,若F 果蝇全为直刚毛,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
C.选取一只直刚毛雄果蝇与截刚毛雌果蝇杂交,若F 雄果蝇全为截刚毛、雌果蝇全为直刚毛,则B、b位于X非同源区
D.选取一只直刚毛雄果蝇与截刚毛雌果蝇杂交,若F 雄果蝇全为直刚毛、雌果蝇全为截刚毛,则B、b位于X与Y的同源区段
19.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的儿子(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由单对碱基突变引起)。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疾病和白化病一样,都由隐性致病基因所引起
B.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2
C.若父母生育第三胎,不能通过鉴定胎儿性别降低后代患病风险
D.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避免基因歧视
20.某种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R)对敏感(r)为显性。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点T1、T2对甲、乙两个地区的该害虫进行调查,三种基因型频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T2时,甲地区r基因频率提高,T2时乙地区R基因频率约为20%
B.乙地区害虫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C.乙地区的害虫发生了进化,甲地区则没有
D.环境直接对害虫的基因型进行定向选择
三、解答题
21.图I所示为基因表达的过程;图Ⅱ中的甘、天、色、丙分别表示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A-D表示物质或结构;图Ⅲ为中心法则图解,a~e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I表示的过程可发生于 (填“酵母菌细胞”或“大肠杆菌细胞”)。图中甲表示 过程,A酶指 。
(2)图I中的乙与图Ⅱ所示的过程均是 。图I中的乙过程进行的方向是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图Ⅱ所示过程的场所、模板和产物分别是 (填字母),图中色氨酸的密码子是5′ 3′。
(3)正常人体细胞中,图Ⅲ所示的 (填字母)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当人体细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才会发生的过程是 (填字母)。
22.下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二倍体细叶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该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3表示该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该植物的花药经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 冲洗2次。再经捣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 溶液染色1-2min,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 ,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图1按减数分裂的时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A→ →F(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则图1中A含有 个联会复合体(SC)。
(3)图3中的b是 ,图2中BC段与图3中对应的时期有 ,图2中CD段下降的时期和原因是 。
23.苯丙酮尿症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为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4的基因型是 ;Ⅱ-3和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若Ⅱ-3与Ⅱ-4生了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XXY患者,则该患儿是因 (填“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形成基因型为 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3)科研人员调查得人群中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为1/10000,则Ⅲ-5与人群中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患苯丙酮尿症女儿的概率为 。
24.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抗锈病(A)、高秆(B);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易染锈病(a)、矮秆(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先用小麦①、②为亲本进行杂交,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获得了新品种,Ⅰ、Ⅱ、Ⅲ、Ⅳ、Ⅴ代表育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Ⅰ、Ⅲ、Ⅳ过程获得抗锈病、矮秆新品种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2)亲本通过Ⅰ、Ⅴ过程获得了⑥AAaaBBbb,Ⅴ过程最常用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⑥是 倍体,⑥与①AABB相比,植株⑥可能表现为 (写出两个即可)。
(3)亲本经Ⅰ、Ⅱ过程形成④AAbb利用的原理是 。理论上,由③→④,产生AAbb个体的概率为 。
四、实验题
25.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茄子生产国及消费大国,茄子果皮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和绿色,由两对基因B/b和E/e控制。科研团队利用三种果皮颜色不同的纯合亲本开展了以下研究(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本 F1 F2(株数)
紫色 绿色 白色
一 绿色×紫色 紫色 58 20 0
二 白色×紫色 紫色 59 15 5
(1)由组合 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控制茄子果皮颜色遗传的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从表中选取合适的个体,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结论。
实验思路: ,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
预期结果:后代中 。
(2)若控制紫色性状的基因为B,控制绿色性状的基因为E,则B、E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应为 ,因此组合二中F2的绿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是 。
(3)茄子果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研究人员发现:强光能激活MBW复合物,进而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在花青素合成酶的催化下,苯丙氨酸能合成花青素。上述现象说明基因控制茄子果色这一性状的途径是: ;且茄子果皮颜色这一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B B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D C D C AD ACD ACD
21.(1) 大肠杆菌细胞 转录 RNA聚合酶
(2) 翻译 从右向左 B、D、A UGG
(3) a、b c
22.(1)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甲紫(或醋酸洋红) 形态、位置和数目(形态和行为)
(2) C→E→D→B 12
(3) 核DNA Ⅱ、Ⅲ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3.(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
(2) BbXDXd或BbXDXD 1(100%) 母亲 XdXd
(3)1/404
24.(1)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 秋水仙素 四(或多) 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果实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等
(3) 基因重组 1/16
25.(1) 二 两/二/2 选实验二的F1与实验二的白色亲本(或实验二的F2的白色个体)进行杂交 紫色:绿色:白色=2:1:1
(2) B基因抑制E基因的表达 bbEE、bbEe
(3)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和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