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07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D 2.B 3.C 4.B 5.A 6.B 7.D 8.C 9.B 10.C11.C 12.C 13.B 14.B 15.C 16.C 17.C 18.C 19.B 20.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60 分。)21.(除特殊标记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1)①东②北温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北极圈穿过其北部或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 分)③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2 分)(2)地势东西高,中部低(3)大西洋(4)自北向南 北高南低22.(每空 2 分,共 14 分)(1)位于高纬度地区(2)南极地区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3)酷寒、干燥、烈风(4)企鹅 北极熊(5)南极地区为冰雪高原,雪地反光强,护目镜保护眼睛(言之有理即可)(6)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或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好23.(每空2分,共14分)(1)铁路 管道(2)石油、天然气 世界加油站(3)重工业 生活用品(4)中俄管道开通对于俄罗斯来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外汇收入等(酌情给分,一点即可,2分)24.(共 12 分)(1)热带沙漠(1 分) 热带雨林(1分)(2)铁或铁矿石(1 分)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 分)(3)东南沿海(1 分)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等(一点即可,1 分)(4)工业区靠近原料产地(2 分)(5)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生产氧气等(一点即可,2 分)(6)为了加强内陆地区的开发;巴西利亚位于高原,气候较为凉爽等(一点即可,2 分)25.(每题 2 分,共 10 分)(1)东南亚是世界海洋交通线上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或美国三面临海,海路交通便利(2)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或美国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地势东西高中部低(3)中南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或沿海平原和东北部的五大湖区是美国人口密集区(4)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5)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临近;交通便利;语言文化相近等(一点即可,2 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2025.07) ((A卷))七年级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在本页上方空白处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40分)(图1 )读亚洲地形图(图1),完成1~2题。1.亚洲的地势特征是A.南北高中部低 B.北高南低C.西高东低 D.中部高四周低2.能正确反映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之间关系的是A. B.(图2 )C. D.读北极地区航道示意图(图2),完成3~4小题。3.北极航道没有途经A.北极地区 B.北美洲C.南极地区 D.欧洲西部4.关于北极航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北极航道由西北航道和西南航道构成 ②北极航道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通航时间延长 ④两条航道均穿过白令海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读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海外市场分布图(图3),完成5~6题。5.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最大的海外合作伙伴是A.美国 B.英国 C.欧盟 D.中国6.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劳动力成本较低 ③英语普及 ④注重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A.①②③ B.②③④(图3 )C.①②④ D.①③④读巴西亚马孙森林砍伐量(2002~2020年)(图4),完成7~9题。(图4)7.巴西亚马孙森林遭破坏的具体表现为A.砍伐量持续增加 B.砍伐速度先快后慢C.2018年以后砍伐量持续下降 D.2016年砍伐量最高8.巴西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①当地人口急剧减少 ②当地降水减少 ③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关于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观点有A.将雨林大面积开垦为耕地 B.加强区域合作,携手保护雨林C.大力开发雨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D.保护雨林只是巴西一国的责任读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图5)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图6),完成10~12题。(图6) (图5)10.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A.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人口数量先增后降C.人口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D.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增长11.关于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②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人口老龄化严重 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关于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有耕地面积狭小 B. 粮食不能自给自足C. 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D.降水受东南季风影响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食草动物每年为寻找水源而迁徙。据此完成13~14 题。13.下列景观中代表它们的生活环境的是A. B. C. D.14.促使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食草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读日本群岛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分布图(图7),完成15~17题。15.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A.日本海沿岸B.北海道岛东部C.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D.本州岛北部16.日本主要工业区沿海分布的原因有(图7)①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②便于进口原材料③便于出口工业产品 ④港口条件优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下列有关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分布靠近原料产地 B.平原广阔,人多地少C.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D.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读“义新欧”班列路线图(图8),完成18~20题。(图8)18.下列“义新欧”班列沿线国家中,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是(图9)A.中国 B.哈萨克斯坦 C.法国 D.西班牙19.“义新欧”班列的运行,对中国与欧洲贸易的影响不包括A.缩短运输时间 B.带动旅游业发展C.扩大货物运输种类 D.加强区域经济合作20.下列关于班列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途径哈萨克斯坦,可见广阔的稻田 B.途经俄罗斯时,可见大片针叶林C.到达德国时,往往是高温干燥的天气 D.经过法国时,列车在高原穿行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读北美洲地形图(图9),回答下列各题。(1)认识北美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主体位于 半球。②纬度位置: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温度带),判断依据是 。③海陆位置: 。(2)描述北美洲的地势特征 。(3)美洲中部夏季降水较多,夏季水汽主要来自(大洋)。(4)密西西比河干流的流向为 ,据此推测美国中部平原的地势特征大致 。22.(14分)阅读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10)、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11)和科考队员的装备(图12),完成下面问题。图10 图11认识极地环境的独特性(1)说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纬度位置的特殊性 。(2)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 。(3)描述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4)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生活着 ,北极地区边缘大陆生活着 。(代表动物)探秘中国极地科学考察(5)从科考队员的装备(图12)中选择一件,从气候角度说明携带该装备的原因 。(图12)(6)中国南极秦岭站在2月开站的主要原因 。23.(14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占据中俄双边合作中的重要地位。读中俄原油、天然气管示意图(图13),完成下列问题。表1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产量、出口量世界位次(2021年)能源类型 储量 产量 出口量石油 6 2 1天然气 1 2 1煤炭 2 6 3图13【能源大国】(1)俄罗斯长途运输以 为主,石油、天然气依靠 运输(运输方式)。(2)读表1可知,俄罗斯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 之称是世界能源输出大国。【合作共赢】(3)俄罗斯 发达,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量 从中国进口。(4)简述中俄油气管道开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4.(12分)读澳大利亚、巴西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图15(1)澳大利亚 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广,巴西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 气候为主。(2)两国矿产资源丰富,尤以 (矿产)的储量大、品位高而闻名,澳大利亚被称为“ ”的国家。(3)两国的人口和城市都主要分布在 ,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工业分布的关系 。(4)澳大利亚的主要工业区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5)巴西北部亚马孙平原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被称之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的作用有 。(6)1960年巴西将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原因是 。25.(10分)读中南半岛地形与铁路(图16)、美国地形(图17)和马来群岛附近火山分布示意图(图18),回答下列问题。图16 图17(1)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或美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二选一)。(2)从两个区域中选择一个,描述其地形、地势特征。(3)从两个区域中选择一个,描述其人口分布特征。(图18)(4)2025年6月17日,印度尼西亚的勒沃托比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柱腾空而起,高达上万米。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5)旅游业是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从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东南亚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主要目的地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x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