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对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互转 化有较深的认识。本节则是探究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化,从而深化对物质状态变 化的认识。本节内容分为“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中的吸热和放热 ” 两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未成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 和兴趣,善于发现问题,但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学生对升华和 凝华现象的直观体验较少,因为有暖气的房子在冬天基本看不到窗户上的冰花, 雪人变小的过程较慢,学生可能不会注意。所以课堂中要加强引导,证明升华和 凝华现象的存在。建议将碘锤实验讲解得细致些,学生理解了碘的升华和凝华现 象后,对其他实例也会更容易接受。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流程如下:通过雪、雾凇、雪人变小等现象引出新课→碘锤实验→ 钨丝灯泡变黑的原因→易拉罐制霜实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及干冰升华等现象,认识到物质在升 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
【科学思维】从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中寻找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的 证据。
【科学探究】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发现升华与凝华现象中的吸热与放 热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从物理 视角认识世界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升华和凝华的物理规律,从而深化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分析、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雪、雾凇、雪人等图片。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我们并没有看到雪化 成水,但雪人为什么变小了?减少的部分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雪能直接变成水蒸气,但我们看不到水蒸气,所以不太确定到底发 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一种物质,在气态的时候也能看得到呢?
教师出示碘锤,并介绍碘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 :介绍碘的物理性质, 引 出演示实验。
活动 1 :演示碘的物态变化。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
(1)碘蒸气是从什么状态变化来的?这一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2)将充满紫色碘蒸气的碘锤冷却,冷却过程中碘蒸气的状态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设计意图:演示碘的物态变化实验,将知识以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 生理解 。同时 ,由于前三节的积累,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判断出碘的物态变化中的 吸放热情况。
活动 2 :展示变黑的钨丝灯,解释灯泡变黑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然后,请学 生说一说身边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并试着分析吸热和放热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先介绍钨丝灯变黑现象,其他的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现象交 由学生来说,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二:水蒸气的凝华
活动 3 :用碎冰、盐、易拉罐、搅拌棒来制造一个低温环境,看看空气中的 水蒸气能不能凝华。
封装好后擦干易拉罐外壁,等待实验现象。
提醒学生:等待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不要触碰易拉罐,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设计意图:观察水蒸气凝华成霜的过程,感受物理的神奇 ,同时也丰富了学 生的生活常识。
问题三:电视剧《西游记》里演“天宫 ”情境时,会出现白色的“仙气 ”, 这些“仙气 ”实际上和厨房的“ 白气 ”是一样的。大量的“仙气 ”是怎么制作出
来的呢?
教师利用干冰演示“仙气 ”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解释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神奇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 、科技的热爱。
(三)课堂小结
1. 升华——吸热。
2. 凝华——放热。
3.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情况结构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