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5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一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热学板块。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 习,了解了自然界中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这几类物态变化, 以及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水是经历怎样的 物态变化而实现周而复始地循环变化的,再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 成知识网络。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可以结合 物态变化知识构建“水循环 ”的大图景。同时,七年级生物课程中的植物蒸腾作 用也为学生构建生物圈的水循环做了知识储备。地理课程中的“水资源 ”部分也 和本节知识密切联系,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解释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另一 方面与地理学科融合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寻找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循环→云的形成→保 护水资源→调查统计家庭用水的用途(课后)。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科学思维】能发现日常生活中与环境和水资源有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 案。
【科学探究】能设计调查问卷或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水资源使用和保护 的数据。能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策略。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 的意识,初步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结合物态变化的知识,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 关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
在面临生活中与环境和水资源相关的真实问题时,能够调用学科知识分析、 解决真实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关于水的三态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态的水。 提出问题:这个视频中呈现了哪些“姿态 ”的水呢?
总结:事实上,这些“姿态 ”的水只有三种状态,即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 水和固态的冰。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水 。另外,因 南北的差异,某些形态的水或特殊的气象只会出现在北方或只会出现在南方,基 于这样的学习,也可让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 气候类型多样。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寻找地球上的水
水可以来自大海、来自地下,也可以来自天上的云。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 地方有水?它是哪种形态的?它们来自哪里?
活动 1 :寻找地球上的水。 学生完成表格并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知道生活中的水及其来源,初步感知地球上的水可以实现形态的 相互转化,还可以实现地理位置的转移。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地表水、大气中的气态水的存储量,以及常见植物的储水
量。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地球上水的重要性及水的主要来源。
问题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可以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也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 一个地方,通过这样的不断变化就可以实现水的循环。通过地理课程可知,水可 以在海洋内循环,在陆地内循环,也可以在海陆间循环。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解释水是如何通过物态变化实现海洋内、陆地 内、海陆间的循环过程的?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 活动 2 :讨论交流“水循环过程 ”,带着下列问题完成小组活动。
问题:①哪里有液态的水?哪里有固态的水?哪里有气态的水?②什么情况 下水会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活动要求:
①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出发点,要求完成一段“循环过程 ”后,回到出发点。
②关于每一段“循环过程 ”,要说清楚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③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物理的魅力;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物
学 、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将所有小组的“循环 ”进行汇总,形成地球上水的大循环情景图。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形成地球上水的大循环情景图,让学生更加深 刻直观地认识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教师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总是呈现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引入下一个探究主题)每年,全球海洋和陆地约有 5.77×1014m3 的水通过 蒸发升入空中,或随风流动,或化为朵朵白云,形成地球上空的水汽输送,实现 不同地点的水的循环。云的生消演变是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体现。
来自云层的降水,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水源之一。关于“云 ”,同学 们已经完成了相关的前置任务,接下来就请各小组代表进行相关的展示。
活动 3 :学生对自选的前置学习任务成果进行汇报分享。
前置学习任务 1 :云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是怎样形成的?不同形 态的云有什么区别?什么云容易形成降水?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或走访气象站 专家,探究这些问题并完成报告,在课上进行分享展示。
前置学习任务 2:假设你是一朵云,你在水循环过程中会有怎样的经历?画 一幅科学漫画或写一篇科学散文,在课上向同学们进行展示或阐述。
设计意图:感受物态变化在气候调节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水的物态变化 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全面性 、条理性
和规范性。
结合云的相关知识,有没有同学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 么我国水资源分布总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呢?
学生结合物态变化及地理知识,分析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融合的意识。
过渡:自然界的水虽然能通过物态变化不断循环,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只 占全球水储量的 2.78%,大部分淡水分布在极地冰川与雪盖、高山冰川和永久冻 土层中,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然而,人类的活动在大量消耗水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
源危机。
问题三:保护水资源
面对这一危机,关于水资源保护,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
活动 4:学生分组进行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研究性学习,并分享展示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调查研究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 5 :设计一个家庭节水方案。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课后,请调查、统计家庭用水的各种用途,并估算各 项用途的用水量,思考在这些用水环节中可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一个家庭节水方案,制作成电子小报、手抄报或演示文稿,与家人和同 学分享交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寻找地球上的水,进而了解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还了解了 云的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匮乏的。水是生 命之源,我们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它,珍惜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 做起!
六、板书设计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1. 多姿多态的水
2. 地球上的水循环
3. 保护水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