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 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 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
@思维导图
物态变化
温度
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测量的范围.分度值.
完全浸入.稳定.不能.相平 可以.固态.液态.气态
熔化.吸.凝固. 放.有.没有. 汽化.吸.蒸发. 表面.沸腾.
内部和表面.液化. 放.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升华吸.
凝华.放.
@易错题集
温度和温度计
1.在标准大气压下,玻璃杯中盛有一些凉开水,放进一根冰棍后,不断搅动,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冰棍只剩一点点,这时杯中水的温度
( A )
A.等于0 ℃ B.高于0 ℃ C.低于0 ℃ D.无法判断
2.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 乙 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4.0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37.8 ℃.
3.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 ℃,直接用来分别测量体温是36.8 ℃和39.5 ℃的两个病人的体温,则最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C )
A.36.8 ℃、39.5 ℃ B.39.5 ℃、39.5 ℃
C.38 ℃、39.5 ℃ D.38 ℃、38 ℃
【解析】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8 ℃,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的体温,不难看出,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36.8 ℃的病人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仍然是38 ℃.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39.5 ℃的病人时,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会高于38 ℃,即显示病人的实际体温39.5 ℃.故ABD错误,C正确.
物态变化及其现象
4.[物理观念]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哈尔滨的冰雕没有熔化却变小,这是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液化现象
C.夏天,小狗伸舌头降温,这是升华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烟台中考)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6.[传统文化](2024·盐城中考)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C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玻璃窗上,一般都会出现小水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D )
A.湿手被吹干 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樟脑丸消失 D.口中呼出的“白气”
9.如图所示的空气制水机,只需将空气吸入到设备的铜管中,就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下列有关空气制水机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设备的铜管比空气的温度高
B.设备的铜管比空气的温度低
C.空气在铜管内发生凝固现象
D.空气在铜管内发生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关图像题
10.[科学思维]如图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冰的熔化持续了2 min
B.6 min后水不再吸热
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沸点超过100 ℃
D.冰熔化前比水沸腾前温度升得快
11.(2024·淄博中考改编)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 ℃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
(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4 ℃,凝固过程持续了 10 min.
(2)图中第20 min时,杯内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它在凝固过程中要 放 (选填“吸”或“放”)热,温度 不变 .
(3)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不同的海域海水结冰的温度也不同.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
【解析】(1)由图像可知,在15~25 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温度保持-4 ℃不变,因此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4 ℃;凝固过程持续了25 min-15 min=10 min.
(3)不同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结冰的温度也不同,因此可以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能力提高
12.如图是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图甲制造云雨实验中,雨滴是盘中的冰熔化形成的
B.图乙移去酒精灯后正在熔化的海波持续熔化
C.图丙液体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D.图丁左侧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右侧试管中的水量不变
【解析】雨滴出现在盘的下面,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盘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海波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所以移去酒精灯后正在熔化的海波将慢慢停止熔化,不会持续熔化,故B错误;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烧瓶中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到达右侧,由于右侧试管温度较低,所以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这里液化形成小水滴,因此右侧试管中的水量增加,故D错误.
13.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水的沸点为100 ℃),试管中装有适量的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先沸腾的液体是 酒精 ;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78 ℃.若把试管中的酒精换成适量的水,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没有沸腾,原因是 试管中水的温度达到100 ℃后,不能继续吸热 .
@知识拓展
14.[物理学与工程实践]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法制盐
盐铁制度是古代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如图所示,在《天工开物·作咸》中详细介绍了制盐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盐的熔点是801 ℃,沸点是1 474 ℃.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到清光绪二十七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延续至今尚有使用.
(1)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这白雾的形成是水先 汽化 后 液化 (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些白雾中 不含 (选填“含”或“不含”)盐的成分.
(2)盐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 盐有固定的熔点 .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典例1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图1 图2
(1)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图 丁 .
(2)图2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57.0 ℃和 -21.0 ℃.
(3)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CEBFDA (填字母).
A.取出温度计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测被测水的温度 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E.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与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典例2 [科学探究]图甲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当水温接近90 ℃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其数据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时间/min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3 94 95 96 97 97 96 97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煤油的沸点是150 ℃,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 煤油 (选填“酒精”或“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秒表 .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为了方便读数,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把温度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读数,这会导致所测的温度值偏 小 (选填“大”或“小”).由于粗心大意,上表中第 10 min的实验数据记录有误,判断依据是 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4)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 沸点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7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5)实验过程中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情况,其中图 丙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 大 ,到水面破裂.
【拓展创新】
(6)图乙是根据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学校的学习小组记录的水沸腾的数据画成的图像,造成a、c两组数据中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水的质量不同 ;b图线高于a、c两根图线的原因是 b地气压高于a、c两地 ;d图线低于a、c两根图线的原因是 d地气压低于a、c两地 .
(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两条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① 用热水 ;② 减少水的质量(答案合理即可)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
@思维导图
物态变化
温度
@易错题集
温度和温度计
1.在标准大气压下,玻璃杯中盛有一些凉开水,放进一根冰棍后,不断搅动,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冰棍只剩一点点,这时杯中水的温度
(   )
A.等于0 ℃ B.高于0 ℃ C.低于0 ℃ D.无法判断
2.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 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
3.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 ℃,直接用来分别测量体温是36.8 ℃和39.5 ℃的两个病人的体温,则最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
A.36.8 ℃、39.5 ℃ B.39.5 ℃、39.5 ℃
C.38 ℃、39.5 ℃ D.38 ℃、38 ℃
物态变化及其现象
4.[物理观念]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哈尔滨的冰雕没有熔化却变小,这是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液化现象
C.夏天,小狗伸舌头降温,这是升华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烟台中考)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6.[传统文化](2024·盐城中考)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玻璃窗上,一般都会出现小水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
A.湿手被吹干 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樟脑丸消失 D.口中呼出的“白气”
9.如图所示的空气制水机,只需将空气吸入到设备的铜管中,就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下列有关空气制水机说法正确的是 (   )
A.设备的铜管比空气的温度高
B.设备的铜管比空气的温度低
C.空气在铜管内发生凝固现象
D.空气在铜管内发生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关图像题
10.[科学思维]如图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熔化持续了2 min
B.6 min后水不再吸热
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沸点超过100 ℃
D.冰熔化前比水沸腾前温度升得快
11.(2024·淄博中考改编)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 ℃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
(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持续了 min.
(2)图中第20 min时,杯内物质处于 态.它在凝固过程中要 (选填“吸”或“放”)热,温度 .
(3)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不同的海域海水结冰的温度也不同.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能力提高
12.如图是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制造云雨实验中,雨滴是盘中的冰熔化形成的
B.图乙移去酒精灯后正在熔化的海波持续熔化
C.图丙液体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D.图丁左侧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右侧试管中的水量不变
13.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水的沸点为100 ℃),试管中装有适量的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先沸腾的液体是 ;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若把试管中的酒精换成适量的水,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没有沸腾,原因是 .
@知识拓展
14.[物理学与工程实践]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法制盐
盐铁制度是古代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如图所示,在《天工开物·作咸》中详细介绍了制盐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盐的熔点是801 ℃,沸点是1 474 ℃.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到清光绪二十七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延续至今尚有使用.
(1)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这白雾的形成是水先 后 (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些白雾中 (选填“含”或“不含”)盐的成分.
(2)盐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 .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典例1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图1 图2
(1)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图 .
(2)图2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和 ℃.
(3)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
A.取出温度计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测被测水的温度 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E.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与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典例2 [科学探究]图甲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当水温接近90 ℃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其数据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时间/min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3 94 95 96 97 97 96 97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煤油的沸点是150 ℃,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 (选填“酒精”或“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为了方便读数,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把温度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读数,这会导致所测的温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由于粗心大意,上表中第 min的实验数据记录有误,判断依据是 .
(4)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5)实验过程中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情况,其中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 ,到水面破裂.
【拓展创新】
(6)图乙是根据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学校的学习小组记录的水沸腾的数据画成的图像,造成a、c两组数据中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b图线高于a、c两根图线的原因是 ;d图线低于a、c两根图线的原因是 .
(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两条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① ;②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