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思维导图@易错题集光的直线传播1.[本地特色](2023·广东中考)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第1题图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东莞一模)“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其实,“禾下乘凉梦”也包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水稻下面可乘凉,说明水稻下面有阴影.下列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水稻下的阴影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一叶障目 B.雨后彩虹C.杯弓蛇影 D.海市蜃楼3.[传统文化]《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光的 而形成.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 .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第3题图光的反射4.[物理观念](回归教材)小明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下列关于云和鱼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看到的都是实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小明看到的都是实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小明看到的都是虚像,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小明看到的都是虚像,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5.[本地特色]如图为广州塔和海心桥,能正确反映岸上游人通过水面看到水里桥顶的光路图是( )A B C D6.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地方,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C.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甲的眼睛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平面镜成像7.[传统文化](2022·广东中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第7题图8.如图所示,小桦身高1.6 m,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 m处,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她以0.5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m/s,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8题图光的折射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湛江期末)如图所示,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树,潜水员看到的树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高”或“低”),这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第9题图10.(2024·深圳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第10题图(1)光与水面成45°角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若入射光束A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水中的折射角将变 .(2)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向杯中继续注水,杯底的光斑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3)如图乙所示,站在清澈的游泳池里,在岸上的人会发现泳池里人的腿变短,能描述此现象的光路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光的色散11.下面是关于光的色散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B.教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最单纯的光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12.按电视机遥控器的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验钞机是利用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来防伪的;夜视仪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 的不同从而达到夜间侦察的目的;测温枪是利用 来测体温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能力提高13.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有时“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是因为发生了 (前两空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发生日偏食的时候,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的缝隙,会在地面上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 (选填“圆形”或“月牙形”)的亮斑,这些亮斑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14.如图甲所示,小明靠近自动玻璃门进入商场,他在玻璃门中看到了自己的像,当他靠近自动门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当自动门打开时,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随左侧门一起向左移动.第14题图15.[科学思维]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图甲),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第15题图(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折射光消失后反射光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 .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图乙),请在图乙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知识拓展1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湛江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新能源智能汽车图甲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调节温度和透明度(折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1)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 (选填“上方”“下方”或“正前方”),不妨碍司机视线.(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3)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 (选填“黑色”或“白色”)以最大化地吸收太阳光;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 (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4)“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车外光照度为10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当车外光照度为25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典例1 [科学探究]小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纸板B可绕接缝ON转动.(1)实验时,纸板应 立在平面镜上.(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F,接着将纸板B绕ON向后翻折,如图乙所示,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3)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若让另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该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 .(4)小海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可知: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1 30° 30°2 50° 50°3 80° 80°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典例2 (2024·深圳期末改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第一小组找到如图甲所示的两种器材,器材a是平面镜,器材b是在薄玻璃板的一面贴上几条镜面纸的自制教具,应选择器材 (填字母)做实验,选择它的目的是 .(2)第二小组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同学们发现蜡烛B从 (选填“A”或“B”)侧看去能与 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3)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第一次实验中测出物距为12.50 cm,像距为12.50 cm.为了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丙所示发生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选填“A1”“A2”或“A3”).(5)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丁(6)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木板(图丁),则在玻璃板中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7)完成实验后,同学想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选用了下列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A B C D(8)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戊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 cm,该硬币的像 (选填“向右移动3 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 cm”).戊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思维导图自己发光.同种均匀介质.3×108 发出或反射.同一平面内 法线两侧 等于 可逆 漫 镜面 光的反射相等.相等.垂直.正立.等大.虚.对称.成像. 改变光路.扩大视觉空间. 发散.扩大视野.会聚.平行.斜射.发生改变.光的折射.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小于.大于.不变. 可逆.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光的折射.红、绿、蓝 温度.热.荧光物质.验钞机.@易错题集光的直线传播1.[本地特色](2023·广东中考)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A )第1题图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东莞一模)“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其实,“禾下乘凉梦”也包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水稻下面可乘凉,说明水稻下面有阴影.下列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水稻下的阴影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A.一叶障目 B.雨后彩虹C.杯弓蛇影 D.海市蜃楼3.[传统文化]《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光的 直线传播 而形成.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 暗 .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大 .第3题图光的反射4.[物理观念](回归教材)小明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下列关于云和鱼的分析正确的是 ( D )A.小明看到的都是实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小明看到的都是实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小明看到的都是虚像,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小明看到的都是虚像,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5.[本地特色]如图为广州塔和海心桥,能正确反映岸上游人通过水面看到水里桥顶的光路图是( A )A B C D6.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地方,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 )A.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C.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甲的眼睛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平面镜成像7.[传统文化](2022·广东中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5 m.第7题图8.如图所示,小桦身高1.6 m,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3 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 m处,她 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她以0.5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1 m/s,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8题图光的折射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湛江期末)如图所示,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树,潜水员看到的树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比实际位置要 高 (选填“高”或“低”),这是光的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第9题图10.(2024·深圳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第10题图(1)光与水面成45°角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若入射光束A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水中的折射角将变 大 .(2)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向杯中继续注水,杯底的光斑将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3)如图乙所示,站在清澈的游泳池里,在岸上的人会发现泳池里人的腿变短,能描述此现象的光路是图丙中的 ② (填序号).光的色散11.下面是关于光的色散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D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B.教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最单纯的光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12.按电视机遥控器的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红外线 ;验钞机是利用 紫外线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来防伪的;夜视仪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 红外线 的不同从而达到夜间侦察的目的;测温枪是利用 红外线 来测体温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能力提高13.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漫反射 ;有时“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是因为发生了 镜面反射 (前两空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发生日偏食的时候,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的缝隙,会在地面上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 月牙形 (选填“圆形”或“月牙形”)的亮斑,这些亮斑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直线传播 .14.如图甲所示,小明靠近自动玻璃门进入商场,他在玻璃门中看到了自己的像,当他靠近自动门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当自动门打开时,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随左侧门一起向左移动.第14题图15.[科学思维]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图甲),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第15题图(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41.8° .【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故临界角为41.8°.(2)折射光消失后反射光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 反射光 .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解析】(3)由于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是小于入射角的,所以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图乙),请在图乙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解析】(4)由图知,入射光线垂直玻璃面入射,所以传播方向不变;入射光线到达斜面时入射角为45°,大于41.8°发生全反射,所以不会从斜面折射出来;在斜面上发生反射的反射角为45°,反射光线垂直另一个直角边射出,传播方向不变.@知识拓展1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湛江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新能源智能汽车图甲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调节温度和透明度(折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1)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 上方 (选填“上方”“下方”或“正前方”),不妨碍司机视线.【解析】(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挡风玻璃倾斜安装,使车内乘客或物体所成的像位于挡风玻璃的斜上方,是为了避免由于平面镜成像而使车内物体的像成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 内 (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解析】(2)冬天行车时,车内温度高,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在玻璃的内侧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一层白雾.(3)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 黑色 (选填“黑色”或“白色”)以最大化地吸收太阳光;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 紫 (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4)“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车外光照度为10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60 %,当车外光照度为25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24 %.【解析】(4)由题图乙可知,当车外光照度为10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60%.题图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即车内光照度与透明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300 lx×20%=100 lx×60%=60 lx;当车外光照度为25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100%=24%,即当车外光照度为25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2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典例1 [科学探究]小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纸板B可绕接缝ON转动.(1)实验时,纸板应 垂直 立在平面镜上.(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F,接着将纸板B绕ON向后翻折,如图乙所示,在纸板B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3)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若让另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该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 可逆 .(4)小海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可知: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射角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1 30° 30°2 50° 50°3 80° 80°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典例2 (2024·深圳期末改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第一小组找到如图甲所示的两种器材,器材a是平面镜,器材b是在薄玻璃板的一面贴上几条镜面纸的自制教具,应选择器材 b (填字母)做实验,选择它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第二小组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同学们发现蜡烛B从 A (选填“A”或“B”)侧看去能与 蜡烛A的像 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3)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第一次实验中测出物距为12.50 cm,像距为12.50 cm.为了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 改变物距,多做几组实验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丙所示发生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A2 (选填“A1”“A2”或“A3”).(5)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玻璃板过厚,前后两个面都成像 . 丁(6)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木板(图丁),则在玻璃板中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7)完成实验后,同学想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选用了下列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填字母).A B C D【解析】(7)想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选择的物体左、右应不对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8)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戊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 cm,该硬币的像 在原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3 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 cm”).戊【解析】(8)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 cm,硬币的位置不变,则像的位置也不变,在原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光现象 章末复习 - 学生版.docx 第四章光现象 章末复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