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速度的测量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速度的测量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第 4 节 速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2.2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5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长度;学会求平均速度.(重点) 2.体验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集慧解惑
速度的测量
学生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v= .
由原理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路程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时间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1)如图所示,要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行到底端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用 刻度尺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行到底端的路程s1,用 秒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行到底端的时间t1,根据公式 v= 计算出平均速度.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很小 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车以较小的速度下滑,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实验步骤:(见教材中“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内容)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数据时不要忘带单位)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实验工具:斜面、小车、秒表、刻度尺、木块、金属片.
2.测量原理:v=.
3.注意事项:(1)实验斜面要保持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以较小的速度加速下滑,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v2<v1<v3.
(3)金属挡板的作用:使小车滑到预定位置时,撞击挡板发声,提醒及时停表,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的主要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秒表 .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较小 (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 使小车以较小的速度下滑,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4)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作用的是 B (填字母).
A.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B.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5)请根据图甲中信息回答:vAB= 0.2 m/s.
(6)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为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 v3>v1>v2 .
(7)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C (填字母).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得小车经过BC段的时间t3和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实验拓展】
(8)下列选项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A (填字母).
(9)若小车撞挡板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10)图乙是“激流勇进”游乐项目,游船从高处沿滑道下滑,冲入水中,极具挑战性.为保证安全,需适当减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请结合上述实验,给滑道设计者提一个合理建议: 降低滑道的高度(答案合理即可) .

@慧化亮人
1.(2024·佛山月考)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长120 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秒表每格为1 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D )
第1题图
A.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
B.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右端移动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AB段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科学思维](2024·惠州模拟)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2 s,则AB段的路程sAB= 40.0 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0.2 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大 .
第2题图
3.[科学探究](2024·连州市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 间接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 v= .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秒表 .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 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 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5 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减小斜面的坡度 .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无 (选填“有”或“无”)关.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cm 运动时间/s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第 4 节 速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2.2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5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长度;学会求平均速度. 2.体验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集慧解惑
速度的测量
学生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
由原理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1)如图所示,要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行到底端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行到底端的路程s1,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行到底端的时间t1,根据公式 计算出平均速度.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步骤:(见教材中“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内容)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数据时不要忘带单位)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实验工具:斜面、小车、秒表、刻度尺、木块、金属片.
2.测量原理:v=.
3.注意事项:(1)实验斜面要保持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以较小的速度加速下滑,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v2<v1<v3.
(3)金属挡板的作用:使小车滑到预定位置时,撞击挡板发声,提醒及时停表,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的主要测量工具是 、 .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 .
(4)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作用的是 (填字母).
A.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B.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5)请根据图甲中信息回答:vAB= m/s.
(6)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为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 .
(7)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填字母).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得小车经过BC段的时间t3和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实验拓展】
(8)下列选项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字母).
(9)若小车撞挡板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10)图乙是“激流勇进”游乐项目,游船从高处沿滑道下滑,冲入水中,极具挑战性.为保证安全,需适当减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请结合上述实验,给滑道设计者提一个合理建议: .

@慧化亮人
1.(2024·佛山月考)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长120 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秒表每格为1 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第1题图
A.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
B.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右端移动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AB段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科学思维](2024·惠州模拟)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2 s,则AB段的路程sAB= 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第2题图
3.[科学探究](2024·连州市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 .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 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 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关.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cm 运动时间/s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