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3.5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2.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 2.弄懂凸透镜的物距变化时,像距和像的变化规律.(难点)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集慧解惑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 有关.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  cm)、F光源、光屏等.
实验步骤:(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F光源、凸透镜、光屏,如图所示.
(2)调节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目的是 .
(3)将F光源移至离凸透镜2f以外(即u>2f)的位置,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出现较清晰的像时,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F光源清晰的像;把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4)将F光源分别移至2f处(u=2f)、2f和f之间(f<u<2f)、f处(u=f)、f以内(u<f)等的位置,重复第(3)步.
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2f
u=f
u<f — —
评估与交流:若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光屏都承接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
(1)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 .
(2)F光源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光屏无法承接.
(3)F光源在凸透镜的 ,不成像.
(4)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极远处,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凸透镜成像时的结论
1.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与像在透镜的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物与像在透镜的同侧.
记忆口诀:同正虚,异倒实.
3.物像同向移动,像距变大则像变大.
(1)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2)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4.成实像时,比较物距u和像距v,判断成像性质.
①u>v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②u=v时,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 
③u<v时,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2.拓展: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进一步探究
学生实验1:如图所示,调节物距使f<u<2f,调节光屏使其上面成清晰的像,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成像情况:光屏上看到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亮度 (选填“不变”或“变暗”).
学生实验2:调节物距使f<u<2f,调节光屏使其上面成清晰的像,用记号笔在凸透镜上画一只“虫子”,观察成像情况: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虫子”的像.
学生实验3:调节物距使f<u<2f,调节光屏使其上面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互换F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观察成像情况:在光屏上看到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学生实验4:如图所示,如果用点燃的蜡烛作光源,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或把蜡烛向下移),发现像不在光屏的中央,应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答:将蜡烛向 移动,或者凸透镜向 移动,或者光屏向 移动.(均选填“左”“右”“上”或“下”)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小明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平行光 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便于观察,该实验的环境应该较 (选填“暗”或“亮”).
(3)将F光源、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 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4)小明将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闭合开关,二极管发光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中心得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5)小明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下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①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② 4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表格中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6)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中央恰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应为图丙中的 (选填“1”“2”“3”或“4”).
(7)在第(6)问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F光源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然有清晰的像,判断的依据是 ,此时像的大小变 .
(8)如图丁所示,F光源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像.
【实验拓展】
(9)用点燃的蜡烛作光源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 ,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0)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光屏时,会在光屏上看到 (填字母).
A.F光源像的下半部分
B.F光源像的上半部分
C.F光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F光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11)如果有一只蚊子突然飞来停在凸透镜的左侧面上,则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蚊子的像,原因是 .
@慧化亮人
1.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
D.撤去光屏,烛焰清晰的像仍然在原处
2.[物理观念]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该凸透镜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刚好成一个清晰的 、 的像;当蜡烛移动到44 cm刻度线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此时小芳应该从图丙中的 处观察.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用透镜观察自己的手指,现象如图甲所示,则他用的是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若要图甲中手指的像变得更大,透镜应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手指;如图乙所示,通过此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房屋,他会看到房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5.(2024·梅州平远县期末改编)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不完整”或“完整”);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3.5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2.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 2.弄懂凸透镜的物距变化时,像距和像的变化规律.(难点)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集慧解惑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 物距 有关.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  cm)、F光源、光屏等.
实验步骤:(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F光源、凸透镜、光屏,如图所示.
(2)调节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3)将F光源移至离凸透镜2f以外(即u>2f)的位置,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出现较清晰的像时, 前后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F光源清晰的像;把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4)将F光源分别移至2f处(u=2f)、2f和f之间(f<u<2f)、f处(u=f)、f以内(u<f)等的位置,重复第(3)步.
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2f
u=f
u<f — —
评估与交流:若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光屏都承接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
(1)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 同一高度 .
(2)F光源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光屏无法承接.
(3)F光源在凸透镜的 焦点上 ,不成像.
(4)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极远处,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凸透镜成像时的结论
1.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与像在透镜的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物与像在透镜的同侧.
记忆口诀:同正虚,异倒实.
3.物像同向移动,像距变大则像变大.
(1)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2)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4.成实像时,比较物距u和像距v,判断成像性质.
①u>v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②u=v时,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 
③u<v时,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2.拓展: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进一步探究
学生实验1:如图所示,调节物距使f<u<2f,调节光屏使其上面成清晰的像,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成像情况:光屏上看到的像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亮度 变暗 (选填“不变”或“变暗”).
学生实验2:调节物距使f<u<2f,调节光屏使其上面成清晰的像,用记号笔在凸透镜上画一只“虫子”,观察成像情况: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虫子”的像.
学生实验3:调节物距使f<u<2f,调节光屏使其上面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互换F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观察成像情况:在光屏上看到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学生实验4:如图所示,如果用点燃的蜡烛作光源,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或把蜡烛向下移),发现像不在光屏的中央,应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答:将蜡烛向 上 移动,或者凸透镜向 下 移动,或者光屏向 上 移动.(均选填“左”“右”“上”或“下”)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小明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平行光 正对 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便于观察,该实验的环境应该较 暗 (选填“暗”或“亮”).
(3)将F光源、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 F光源 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光屏中央 .
(4)小明将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闭合开关,二极管发光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中心得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或等于1倍焦距(或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极远处,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等) (写出一条即可).
(5)小明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下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①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② 4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表格中①处应填 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处应填 13 .
(6)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中央恰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应为图丙中的 3 (选填“1”“2”“3”或“4”).
(7)在第(6)问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F光源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然有清晰的像,判断的依据是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此时像的大小变 小 .
(8)如图丁所示,F光源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人眼在图中 B 处能观察到像.
【实验拓展】
(9)用点燃的蜡烛作光源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 蜡烛(或光屏) ,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0)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光屏时,会在光屏上看到 C (填字母).
A.F光源像的下半部分
B.F光源像的上半部分
C.F光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F光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11)如果有一只蚊子突然飞来停在凸透镜的左侧面上,则光屏上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蚊子的像,原因是 蚊子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慧化亮人
1.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
D.撤去光屏,烛焰清晰的像仍然在原处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C错误;由于此时成的是实像,所以即使实验中撤去光屏,烛焰清晰的像仍然在原处,故D正确.
2.[物理观念]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当该凸透镜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刚好成一个清晰的 倒立 、 放大 的像;当蜡烛移动到44 cm刻度线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此时小芳应该从图丙中的 B 处观察.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 ;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用透镜观察自己的手指,现象如图甲所示,则他用的是一个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若要图甲中手指的像变得更大,透镜应适当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手指;如图乙所示,通过此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房屋,他会看到房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5.(2024·梅州平远县期末改编)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将 完整 (选填“不完整”或“完整”);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