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 章末复习 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声现象 章末复习 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复习
@思维导图
声现象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振动 介质.真空 波.>.>.340 m/s .0.1.高低 .频率. 快慢. Hz.
20 .20 000 .20 000. 20.强弱(大小). 振幅.
与发声体的距离 .dB .材料. 结构.信息 .B超.地震能量 .
超声波碎石 .振动 .工作 .生活.90. 70. 学习. 50 .休息.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易错题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科学探究]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转换法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我们的耳中.
2.(2024·梅州月考)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做的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响度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抽气过程中,我们还能观察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旧跳动,且跳动的幅度没有受到罩内空气减少的影响,这说明发声体仍在 振动 ,且 振幅 (选填“振幅”或“频率”)不变.
(3)经过推理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真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如图乙所示,在底部安装特殊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这样改进的好处是避免声音通过 固体 传播,排除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同样不断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铃声,原因可能是 空气没有抽尽 .
音调、响度和音色
3.[物理观念]男低音歌手高声歌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关于二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4.海洋动物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大 (选填“大”或“小”),音调较 低 (选填“高”或“低”).如图所示,甲、乙两条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海豚和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甲 (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5.[传统文化](2023·广东中考)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经 空气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大 .
6.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蚊子 的叫声音调高, 水牛 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 音色 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音调 .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7.(2024·广州期中改编)如图为094型战略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快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艇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8.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1 531 m;此方法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但是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
噪声的控制
9.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小圆同学通过学校广播了解了会议内容,说明声音能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为保障会议正常进行,人民大会堂周边的道路上都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对于正在休息的学生来说,广播声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10.[物理学与日常生活]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11.观察声音的波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的前三空均选填序号).
(1)波形图 ①②③ 可能是同种乐器,和波形图②音调相同的是 ① .
(2)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是 ④ ;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公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能力提高
12.如图所示,爷爷用二胡拉出美妙的乐曲.对于二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C.用力拨动二胡的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二胡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13.[科学思维]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敲击时,主要是 玻璃瓶 的振动发出声音,敲击水位最 高 (选填“低”或“高”)的瓶子音调最低,为do(1)音.小明觉得该瓶发出的do(1)音还不够准,他用手机软件测得敲击时该瓶的振动频率为200 Hz,查阅资料显示国际标准音高do(1)是261.6 Hz,他应该 减少水 (选填“增加水”或“减少水”),直至音准.
【解析】敲击灌水玻璃瓶时,主要是玻璃瓶振动而发声;水柱越高,振动越慢,声音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所以敲击水位最高的瓶子音调最低;敲击时该瓶的振动频率为200 Hz,国际标准音高do(1)是261.6 Hz,振动频率要升高,要加快振动,则应减小玻璃瓶中的水,他应该减少水,直至音准.
14.[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空气柱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 B 图位置对应.
@知识拓展
15.[科学态度与责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提醒,以减小相关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波的频率一般在20 Hz以下.其波长很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轻松穿透大气、海水、土壤、岩石等物质.由于地震波频率很低,周围环境对其吸收非常小,传播几千公里时,衰减仅为万分之几,所以其传播的距离极远,能传到十几万公里以外.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6 km/s,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 km/s,破坏性较强.当横波与纵波相遇叠加后,会激发出面波.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就是电磁波了,其速度能达到3×108 m/s.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纵波到达监测点后,通过网络或信息提醒人们做好抵御横波和面波的准备即可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图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 s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提前10 s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提前60 s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1)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结合图乙,当地震波传来时,能“听”到地震波的动物是 狗 .
(3)如图甲所示,若震源距监测点60 km,距离受灾群众90 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在 10 s后能接收到纵波信号.收到信号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忽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受灾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供做应急准备的时间为 20 s.
【解析】(3)若震源距监测点60 km,距离受灾群众90 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接收到纵波信号的时间t1===10 s;地震波的横波传到受灾群众的时间t2===30 s;群众应急准备的时间Δt=t2-t1=30 s-10 s=20 s.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复习
@思维导图
声现象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易错题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科学探究]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2.(2024·梅州月考)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做的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抽气过程中,我们还能观察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旧跳动,且跳动的幅度没有受到罩内空气减少的影响,这说明发声体仍在 ,且 (选填“振幅”或“频率”)不变.
(3)经过推理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如图乙所示,在底部安装特殊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这样改进的好处是避免声音通过 传播,排除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同样不断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铃声,原因可能是 .
音调、响度和音色
3.[物理观念]男低音歌手高声歌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关于二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4.海洋动物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选填“大”或“小”),音调较 (选填“高”或“低”).如图所示,甲、乙两条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海豚和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5.[传统文化](2023·广东中考)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6.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高, 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 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7.(2024·广州期中改编)如图为094型战略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快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艇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8.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此方法说明声可以传递 ,但是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噪声的控制
9.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小圆同学通过学校广播了解了会议内容,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为保障会议正常进行,人民大会堂周边的道路上都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对于正在休息的学生来说,广播声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10.[物理学与日常生活]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11.观察声音的波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的前三空均选填序号).
(1)波形图 可能是同种乐器,和波形图②音调相同的是 .
(2)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是 ;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公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能力提高
12.如图所示,爷爷用二胡拉出美妙的乐曲.对于二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C.用力拨动二胡的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二胡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13.[科学思维]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敲击时,主要是 的振动发出声音,敲击水位最 (选填“低”或“高”)的瓶子音调最低,为do(1)音.小明觉得该瓶发出的do(1)音还不够准,他用手机软件测得敲击时该瓶的振动频率为200 Hz,查阅资料显示国际标准音高do(1)是261.6 Hz,他应该 (选填“增加水”或“减少水”),直至音准.
14.[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 图位置对应.
@知识拓展
15.[科学态度与责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提醒,以减小相关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波的频率一般在20 Hz以下.其波长很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轻松穿透大气、海水、土壤、岩石等物质.由于地震波频率很低,周围环境对其吸收非常小,传播几千公里时,衰减仅为万分之几,所以其传播的距离极远,能传到十几万公里以外.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6 km/s,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 km/s,破坏性较强.当横波与纵波相遇叠加后,会激发出面波.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就是电磁波了,其速度能达到3×108 m/s.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纵波到达监测点后,通过网络或信息提醒人们做好抵御横波和面波的准备即可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图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 s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提前10 s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提前60 s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1)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结合图乙,当地震波传来时,能“听”到地震波的动物是 .
(3)如图甲所示,若震源距监测点60 km,距离受灾群众90 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在 s后能接收到纵波信号.收到信号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忽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受灾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供做应急准备的时间为 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