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任务式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任务式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语言,深入体会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并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感受字里行间诗人 的情感及其变化。 2.把握诗歌的内涵,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对生命的热爱与赞颂,并富有感情 的朗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以及认识“五四 ”时期青 年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春热情。
教学过程
一、查学情,明晰目标 1.PPT 显示预习图片: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首诗,有同学说读不懂这首诗?也有同学说 这首诗感叹词也太多了,还有一些同学说,我感觉我的同桌也能写出来? 同时这首诗歌在知乎上却饱受争议,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认为最不适合出现在语文 书上的课文是哪篇?有一位网友发了这么一句回复:郭沫若这玩意是诗吗?就是民国版本的 呼麦。(PPT 显示图片) 2.从网友的回复中可以看到,对于这首诗歌有部分人是欣赏不来,甚至不希望它进入 语文教材中,这么多人有如此相同的阅读经验,大家共性的问题便是不太理解这首诗歌,因 为不太理解,所以我们不太喜欢。那么,今天的任务便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去理解这首 诗歌,去读懂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理解作者所抒之情 学习任务一:听朗读,整体感知 (1)听老师配乐朗诵全诗。 思考:听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自由讨论感受,说出诗中意象。 诗歌气魄宏大,境界开阔 预设 1 :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 、洪涛 学习任务二:诵诗歌,理解诗眼 (1) 自由朗读文本,寻找本诗诗眼。 PPT 显示:力
(2)解读诗歌前四行,结合诗眼理解意象 PPT 显示诗歌前四行: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冰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3)前四行的意象是如何表现“力 ”的呢? 白云在空中怒涌,展现了白云的“力 ”,而北冰洋的辽阔和雄浑,表达了自然界的雄伟 和辉煌。太平洋提起全身的“力 ”量,试图要把地球推倒。这里太平洋可能被赋予了一种拥 有巨大能量的象征意义。“滚滚的洪涛 ”它进一步突出了那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 又引发了 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 PPT 显示: 没有看过海的人,读了我这首诗的,或者嫌他过于狂暴。但是与我有同样经验的人,立 在那样的海边的时候,恐怕都要和我这样的狂叫罢。这是海涛的节奏鼓舞了我,不能不这样 叫的。 ——郭沫若《论节奏》 提问:而这种力从何而来? PPT 显示海浪翻滚的视频。 当诗人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 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 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前四行(学生朗读录音) (4)解读诗歌后三行,理解作者所抒之情。 PPT 显示诗歌后三行: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明确: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 ”正是指开头三行所描绘出的大海 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 ”则是对那洪涛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无疑是诗 人对海涛汹涌发出的声浪及拍击海岸激起的呼啸, 以及对海涛壮观与神奇的体验,这些已对 全诗作了回应,诗到此结束也已经完整,但是诗人还喊出了“力的律吕哟 ”。 问:什么是 “力的律吕哟 ”? PPT 出示背景:作这首诗歌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学。 他于 1914 年初抵达日本东京求 学,1918 年考入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9 年国内爆发的 “五 四 ”新 文化运动,给身处 日本的郭沫若带来了强烈的新气象和新感受,推动他开始了井喷式的诗歌创作,不到一年的 时间,他创作出四十余首新体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就是其中一首。诗人虽没有置身 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洪流之中,但这种新文化和新气象带来的强烈冲击,促使他作为一个旁 观者、呐喊者、歌颂者,用诗歌来传达内心的震动和欣喜。 小结:无论绘画、舞蹈、音乐与诗歌,其中都贯穿着、体现着“力的律吕“一力的节奏 与音调,这表明“五四运动 ”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
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而身处海外的作者,此时在内心坚定,青年人在面对国家 危亡的时候,不管身处何地,都会与社会的命运同频共振。这便是五四精神的“律吕 ”也是 诗歌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三、 深入学习,梳理抒情脉络 学习任务三:结合意脉阐释,梳理本诗抒情脉络 (1)学习诗歌美学术语“意脉 ” PPT 显示: 补充资料:意脉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术语,指体现诗歌创作审美意蕴的内在脉络,单独 孤立的意象,不足以表现情感特征,故意象往往以群落的形式出现,而情感的运动则隐于意 象群落之中,使得诗歌立意如同血液贯通全身一样贯穿全篇,此谓意脉。 问:如果让你理解诗歌,你能找到本诗贯穿全文的意脉吗? 明确:力是全诗的意脉,力贯穿全诗,诗用直接写的力和间接使用意象来描写力,两者 相互贯穿,构成意脉,如果仅将间接描写力理解出来诗意,而且你发现这不断创造,不断毁 坏的力不仅是空洞的自然之力,还是青年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昂扬向上的青春之力。 问:意脉是古典诗歌的创造,而郭沫若这首诗是新诗,作为五四的先驱,新诗的首倡者, 他为什么在这首诗写作中,运用了意脉这种概念呢? 明确:郭沫若破旧立新是把中国一切旧的传统全部打碎吗?一个真正的新的青年,他们 对待旧的态度反而不是毁坏一切,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便是新时 代青年需要有贯通古今的才华。 (2)总结本课读诗之法 PPT 显示: (1)意象感知,联想图景 (2)知人论世,理解意象 (3)依照诗眼,理清意脉 学习任务四:阅读《天狗》 ,梳理本诗抒情脉络 天狗 作者: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底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天狗》的鉴赏补充,学生朗诵诗歌。 学生分享: (1)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 的“天狗 ”形象。天狗 ”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 (2)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 写照。 (3)“我 ”作为全诗的诗眼,直接以“天狗 ”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 每行诗均以“我"为主语起笔,又多以带有肯定语气的判断词“是“强化比喻,直抒胸臆,以 造成火山般喷发式的奔突,汹涌澎湃的激情,充分表现出五四时代自我意识的觉醒, 以及追 求个性解放和自我新生的社会精神。 四、总结全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如果以古典诗歌的标准来权衡,那么这首小诗没有整饬的形式、没有 典雅的语言、没有精致或恬淡的意象、没有新的外在新式的美,但通过深读之后我们便能读到内 在的精神价值:它以打破和创新精神取胜,恰似新生儿,声音稚嫩,情感真挚,拥有火山喷发般 的热情和力量,呼唤新时代的改变。它是独属于五四的诗,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打破旧的虚伪的事 物,用青年之力去创造新的事物,而这就是独属于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的昂扬向上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练习)。 2.课外阅读郭沫若的《新月与白云》《笔立山头展望》。 3.青春是花样年华。在感受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 中这种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之 后,请你尝试着写一首新诗,吟唱青春,思考未来。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