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万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学校将创办一期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校园专刊。请积极参与专刊的筹备工作,完成以下任务,以文字展现我们的思考与担当。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任务一:追寻烽火记忆,体悟民族精神】
请按要求完成问题,完善刊首语。(14分)
面对暴风骤雨般的侵略狂潮,当战火以燎( )原之势蔓延,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jùn( )考验。亿万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他们前呼后拥,以血肉之躯矗( )立起捍卫家国的钢铁长城。烽烟一样,是翻卷的战旗;飓风一样,是冲锋的嘶吼;_________;_________。①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华儿女凭借无与伦比的坚韧意志与磅bó( )伟力,最终彻底打败了目空一切的日本侵略者。从此,中华民族洗刷百年屈辱,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捍卫者。
②通过无数中华儿女付出巨大牺牲,才使中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③法西斯主义最终走向覆灭的原因是由于世界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④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高擎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英烈,开创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燎( )原 ②严jùn ( ) ③矗( )立 ④磅bó( )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暴风骤雨 B.前呼后拥 C.目空一切 D.名副其实
3.文章标注序号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要求:句式、修辞一致,体现抗战的壮烈气势。(4分)
【任务二:探寻和合之光,滋养心灵沃土】
“和合文化”专栏邀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16分)
活动一:辨“和”之形
5.请根据《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为“和”字选择隶书写法的一项是 (3分)
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
活动二:探“和”之义
6.结合《经典常谈》相关材料,任选一例解释“和”的含义,并说明该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5分)
材料一:《论语 子路》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周易 兑卦》初九义辞为“和兑,吉”,“兑”是愉悦的意思。
材料三:《尚书 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活动三:寻“和”之用
7.“和”不仅是思想精髓,更是行动指南。请完成下列任务。
(1)你所在小组负责绘制“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校园专刊海报。小刚主张海报要突出“铭记历史”,小丽主张强调“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两人争执不下。为化解分歧、践行“以和为贵”,你会怎么说?(4分)
(2)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交锋。请补充两条班级议事规则。(4分)
规则一:明确议题,聚焦核心
规则二:
规则三: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任务三:品鉴诗韵文心,涵养家国情怀】
8.走进古诗文,在经典中遇见“和”。根据积累,填写句子。(10分)
不和 存者且偷生,① 。(杜甫《石壕吏》) 战乱带来深重灾难
②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雨飘摇心忧国家
半匹红纱一丈绫,③ 。(白居易《卖炭翁》) 炭被掠夺野蛮至极
和 ④ ,琴瑟友之。(《诗经 关雎》) 弹琴鼓瑟亲近女子
⑤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选才育德共建和谐
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鱼水相谐自在悠然
⑦ ,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鸟欢水清杂念顿消
⑨ ,⑩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时空难阻友情长存
(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今大道既隐①,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②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③,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④,以贤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⑥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⑦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⑧有过,刑⑨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 礼运》)
[注]①隐:消逝。②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③纪:纲纪,准则。④田里:田里制度。⑤贤:尊重。⑥兵:这里指战争。⑦选:杰出人物。⑧著:揭露。⑨刑:典范。
9.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穷其林 悲守穷庐(诸葛亮《诫子书》)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C.以笃父子 博学而笃志(《论语》)
D.故谋用是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礼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11.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以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展现理想的生活图景。
B.甲文“寻向所志,遂迷”“后遂无问津者”,暗示了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
C.乙文认为“小康”社会“天下为家”不及“大同”社会“天下为公”,持完全批判的态度。
D.乙文中明确指出,在“小康”社会中,不守礼义者,当官者都将被罢免,百姓也视之为祸患。
12.甲文描绘的“桃花源”社会与乙文提出的“小康”社会,在治理方式和人际关系上有何根本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洞天遐想
王充闾
①走进幽邃奇崛的洞口,逐级而下,光怪陆离的景观、起伏波动的光影,织就一条花光照眼的金丝毯。在移步换形的游观中,我捕捉着电光石火般的灵感,勾勒、点染足之所经、目之所见、心之所思的般般景象。
②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冯牧写过这样一首诗:“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琅嬛胜地,瑶池仙境,洞天灵府,都是想象中的奇境,冯先生却将其赠予织金洞。这是否是“虚誉”?至少,我未听谁质疑过。
③本是亲历实游,我却仿佛踏入了梦幻之境。仿佛乘坐一辆鎏金缀彩的马车,披着淡月,碾着花毡,载着晚钟摇动的黄昏,叮咚作响地驶过。迎面泛起层层暮色,像一池涟漪微动的澄波。让我想起古诗中的“暝色”。看去确也有如飞烟缭绕,岩际薄云,只是并无诗仙笔下如花美眷的“楼上愁”,亦无诗圣诗中群鸟乱啼中的“独归客”,唯有览胜寻幽的四海游人。而我,在这瑰丽与迷蒙中,焙制着浓酽的幽思。面对造型奇特的塔林、虹桥、石幔、剑峰,我竟与亿万年前的时间老人打了个照面——不知是我闯入了仙乡,还是仙乡源于我的幻视?四周浓冽的寂静中,我触摸到现实与畅想交织的清氛。
④“欢迎来到‘多彩贵州’的织金洞!”导游的话语将我拉回现实。从解说中得知,织金洞拥有多层次、多阶段、多类别、多形态的完整岩溶系统。洞道纵横,石峰四布,古生物化石与地层遗迹,共同构成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它不仅是旅游胜境,更具古地理、古气象研究的科学价值,早已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⑤使我感到“名下无虚”的,是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异景观。这里的迎宾厅极为阔大,由于内蕴丰富,多姿多彩,毫无空旷之感;厅顶有圆形天窗,阳光可直射洞底,窗沿水珠串串滴落,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万枚金钱;侧壁小厅高耸的钟乳石,形如核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厅内还有圆形水塘,塘边伫立,可观看其中的如林石笋和洞窗倒影。
⑥且看美艳天成、凌空高耸的石笋“银雨树”,酷似象牙雕刻的玲珑塔。游人只需驻足片刻,即可洞观十多万年的造化神工,领略“瞬间一永恒”的奥蕴:早期,洞顶滴水形成一个个滴盘,滴盘重叠,成为塔状石笋;后来,滴水又缓慢流淌,下部经过溶蚀,被分割成松球状石笋;最后,顶部的水又使叶片形成瓣状石笋。神奇的是,滴水线的位置一直没有变迁,且水量恒定,始终如一。国际洞穴联合会原主席福特说,“银雨树”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洞中碳酸钙沉积状态。我国地质学专家孙大光说:“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称之为球宝——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⑦穿过高低错落的钟乳石林,深处景观愈发奇幻:“金塔林”气势恢宏,“卷曲石”玲珑剔透,“铁山云雾”仙气氤氲,“广寒宫”“灵霄殿”玄邈幽深,“普贤骑象”“婆媳情深”惟妙惟肖……实难一一缕述。
⑧有纪游文章这样描画:“已开放的6.6公里长的洞腔,时长而深幽莫测,时短而明快简练;时高如朗朗夜空,时低而手可触顶;时宽如茫茫原野,时窄如山谷幽径;时大如苍穹,时小如华盖;时急迫如刀枪怒发,时和缓如信步田园;时险陡如攀蜀道,时平坦如履平沙;时静如禅佛仙界,时动如海浪排空,虎啸山河,龙揽九天,雷霆千钧,狂飙万丈。”
⑨大自然天造地设,造物主鬼斧神工,面对这奇幻莫测的旷世奇观,那种意出尘外、妙绪缤纷的想象力都无从发挥了。想象力同梦境有些相似,是愿望的达成、缺憾的补偿。当眼前的景观应有尽有,想象就成为多余的了。
(《光明日报》,有删改)
13.【足迹所至】作者在文中依次游览了哪些主要景观?请根据提示填空。(4分)
洞口→① →“银雨树”景观区→②
14.【细描所见】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仿佛乘坐一辆鎏金缀彩的马车,披着淡月,碾着花毡,载着晚钟摇动的黄昏,叮咚作响地驶过。
15.【匠心表达】一篇好的游记,兼具文学性与知识性。同样写“石笋”,地理学论著和本文就不一样。请对比分析下面的句子与本文第⑥段的异同。(4分)
石笋是自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的水中所含碳酸钙沉淀自下而上增长形成。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16.【选材之妙】文章首尾引用冯牧的诗句和纪游文章中的句子,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17.【心之所思】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文章结尾作者写道:“当眼前的景观应有尽有,想象就成为多余的了。”请结合全文内容,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18分)请阅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5月29日1时3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天问二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为什么选择探测小行星2016HO3和主带彗星311P?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的一颗“准卫星”,运行稳定且公转周期接近地球,轨道相对稳定。抵达它所需能量较低,为后续探测主带彗星311P提供了可行方案。它可能保留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科研价值极高。主带彗星311P位于火星与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兼具传统彗星物质构成和小行星轨道特征,探测它有助于理解小天体的组成、结构与演化。
天问二号设计周期10年左右,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其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人民日报》《科技日报》)
【材料三】
此次任务要求火箭将探测器送入逃逸轨道,分离时速度须达到摆脱地球控制的第二宇宙速度,最低每秒11.2千米,远高于发射地球卫星的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同时,小行星2016HO3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捕获难度大,火箭入轨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导致百万公里级差。“它的入轨精度,就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亦朴介绍。更大的挑战源于2016HO3的特殊轨道:它环绕太阳运行且周期与地球相近,但从地球视角看,其轨道又似围绕地球运行。这种复杂性使得地球、探测器、小行星三者处干相对合适位置关系的时间窗口极短。经测算,发射窗口期仅为5月29日至31日连续3天,每天仅4分钟。且目标小行星位置不断变化,“零窗口”发射(即准时在窗口开启瞬间发射)最节省燃料。
(《瞭望》)
【材料四】
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绕、着、巡”探测,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天问二号主要对小行星2016HO3探测、取样返回,并探测主带彗星311P。两者之间的探测目的不同,涉及的技术难点也不相同。
2016HO3平均直径约41米,处于几乎零重力且高速自转状态,探测器需限时稳定附着及采样,难度极大。该小行星与31IP距地球遥远,通信延迟长,多目标探测、任务周期长,对轨道设计、能源管理等要求高。因探测目标天体特性存不确定性,天问二号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策略,设计触碰、悬停、附着3种采样方式。
深空探测是全球科技竞争焦点。按计划,今年发射天问二号后,2028年前后将发射天问三号,作为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其首要目标是探寻生命痕迹,将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挑战带回火星样品;2030年前后的天问四号将探测木星及其卫星,研究木星空间与内部结构。
(《人民日报》《新民晚报》)
18.【信息辨析】根据材料,下列对天问任务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因执行过嫦娥探月任务,故成为我国高轨发射主力。
B.选择探测小行星2016HO3和主带彗星311P是因为它们保留了太阳系诞生之初的信息。
C.2016HO3的轨道特殊性使探测器必须在零窗口发射才能抵达目标天体。
D.天问系列任务体现我国深空探测从火星到小行星、彗星再到木星的拓展。
19.【任务梳理】根据材料二,补全天问二号任务时间线。(4分)
阶段名称 时间 主要任务
运载发射段 2025年5月29日 火箭升空,送入转移轨道
小行星转移段 约1年 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
小行星近距探测段 约1年 ① ,确定采样区
② 约半年 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
再入回收段 预计2027年底 ③
主带彗星转移段 ④ 飞行前往311P
20.【说明妙用】材料三“它的入轨精度,就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的说法太妙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一句的妙处。(5分)
21.【对比深意】材料四将天问二号与天问一号进行对比,请结合材料分析二者在技术难点上的差异,并说说这样对比有何作用。(5分)
四、作文(55分)
22.(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为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思考与担当,特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佳作,入选作品将刊登于本次主题专刊。请从以下两项写作任务中任选其一,贡献你的智慧。
(1)行摄山河 情系华夏。选择一处你曾亲身探访、能深刻展现中国自然之美或人文之韵的景观(如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特色乡村、现代地标等)。以游记形式,生动描绘所见所感,并融入你真挚的情感与深切的思考。题目自拟。
(2)汲取力量 砥砺前行。请结合本卷阅读材料(如对历史的沉思、经典文化的启迪、山河之美的感召、科技发展的震撼)或你个人的生活体验,以“从_________汲取前行的力量”为题,撰写一篇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情理并茂、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2024~2025学年度(下)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
1.①liáo ②峻 ③chù ④礴
2.B【B.不恰当,“前呼后拥”形容跟随者众多,排场大,声势足,不符合语境,应为“前赴后继”。】
3.D【A.有误,成分残缺,应在“涌现了”前面加上“中华大地”;B.有误,缺主语,应删去“通过”;C.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由于”。】
4.示例:霹雳一样,是奔跑的步伐 波涛一样,是杀敌的激情
5.C【C.字体呈偏方形状,笔画有明显的“挑笔”形态,符合汉隶“椭圆变为偏方,敛笔变为挑笔”的特点。】
6.选材料一:“和”指在保持自身观点和立场的前提下,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同观点和谐共存。在生活中,班级组织活动讨论方案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不同的想法,但大家相互尊重、理解,最终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这就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选材料二:“和”表示和谐愉悦。在生活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氛围轻松愉快,这就是一种和谐愉悦的“和”的状态。
选材料三:“和”意为使各方和谐、和睦。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之间通过友好协商、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协和万邦”的体现。
7.(1)示例:小刚、小丽,你们别争啦。“铭记历史”很重要,它能让我们记住过去的苦难与辉煌,汲取经验教训。但“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也同样关键呀,我们铭记历史正是为了更好地珍爱和平,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海报可以把这两方面都体现出来,这样既不忘过去,又能展望未来,多好呀。
(2)规则二:尊重他人,认真倾听;
规则三:理性表达,避免冲突。
8.①死者长已矣②自经丧乱少睡眠③系向牛头充炭直④窈窕淑女
⑤选贤与能⑥往来翕忽(注意“翕”的书写)⑦山光悦鸟性⑧潭影空人心
⑨海内存知己⑩天涯若比邻
9.D【D.相同,“故谋用是作”与“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作,均为 兴起,含义相同,】
10.①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讲述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后)都感叹惋惜。②这六位君子,没有一个不是在礼制上谨慎奉行的。
11.C【C.有误,乙文对“小康”社会并非“完全批判”,而是指出其以“礼”为纲纪的治理模式(如“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虽不及“大同”社会,但也认可其制度规范,选项表述绝对化。】
12.治理方式:桃花源:无制度化统治,依靠自然共识与自发协作,追求“无为而治”。小康社会:以“礼义”为核心,通过等级制度、世袭制和法律条文治理。人际关系:桃花源:平等互助,基于自然情感,无阶级隔阂。小康社会:以“礼”定尊卑,强调血缘亲疏与伦理纲常(如君臣、父子等级秩序)。
13.①迎宾厅 ②钟乳石林深处(或“深处景观”)
14.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洞内光影交织、奇幻瑰丽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游览时如入梦幻之境的独特感受,语言富有画面感和诗意。
15.相同点:都说明了石笋的形成相关内容。不同点:地理学论著的句子用简洁、准确的科学语言,客观说明石笋形成的科学原理;本文第⑥段则通过描写“银雨树”的外形、形成过程,并引用专家评价,融入作者的惊叹之情,语言更具文学性和感染力,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
16.引用冯牧的诗句,通过他对织金洞“无洞天”“天宫在人间”的赞叹,侧面烘托织金洞景色的奇幻绝美,引发读者兴趣;引用纪游文章的句子,用丰富的描写从多方面展现洞腔的复杂多样与奇幻莫测,进一步强调织金洞景观的独特魅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让文章兼具文学性与知识性。
17.织金洞的景观极为奇幻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完全超出了人们通常的想象。当这些真实的奇观一一展现在眼前时,人们无需再通过想象去构建美好景象,因为现实景观已足够完美,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织金洞景观的高度赞美,也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震撼力。
18.D
19.①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②返回转移段;③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④约7年
20.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天问二号探测器入轨精度比作在上海投篮球投中北京的篮筐并保证角度和速度,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入轨精度要求极高,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1.技术难点差异:天问一号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绕、着、巡”探测;天问二号面临小行星特殊状态采样难、距离远带来的通信、多目标探测、轨道设计和能源管理等问题。对比作用:突出天问二号任务的技术独特性和复杂性,体现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