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监测(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监测(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做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
(1-2题,共17分)
1.读文段,完成题目。(11分)
那场并不好看的社戏,是难以忘怀的童年【甲】小船在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中,飞一般向赵庄前进。始终饱满的兴致,是因为有温润宁静的水乡风光,更因为有善良可爱的小伙伴。
那一声声隆隆的安塞腰鼓,是强劲的生命律动。“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元气淋漓的后生以奇伟磅礴的能量宣告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那些或温暖或壮丽的灯笼,是纷繁的思绪与情愫。夜路归来,灯笼在院子里亮着,熙熙然庭院的jìng mù,令人思慕【乙】夜深星阑,挑灯看剑,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更希冀liáo yuán的一把烈火……灯笼映照着乡愁和保家卫国的宏愿。
一篇篇文章的背后,是一幅幅民俗风情的画卷。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在这悠悠春日,去采撷家乡风采,追溯厚重历史,感受中华传统的民俗文化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潺(chán) 缚(fú) 塞(sè) 溯(shù) B.潺(chán) 缚(fù) 塞(sè) 溯(sù)
C.潺(cán) 缚(fù) 塞(sài)溯(sù) D.潺(cán) 缚(fù) 塞(sè) 溯(shù)
(2)画线拼音处填写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穆缭原 B.净穆瞭原 C.静穆燎原 D.敬慕燎原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逗号【乙】句号 B.【甲】顿号【乙】句号
C.【甲】句号【乙】分号 D.【甲】顿号【乙】分号
(4)文段中的画线语句有语病,应修改为: 。(2分)
2.八年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1)【概括信息】同学们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出下表。 你写出两条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2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 页)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调查统计表
调查内容 青年 中年 老年
你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吗 93.7% 78.2% 68.8%
你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 80.5% 73.3% 55.6%
你开始垃圾分类了吗 40.5% 35.6% 45.3%
(2)【广泛宣传】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4分)
第二部分
(3-19 题,53 分)
一、古诗文阅读(23分)
(一)古诗文默写(5分)
3.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留下来的经典诗词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青青子衿,(1) ”(《子衿》),那是一份深刻的相思:“青树翠蔓,(2) ,参差披拂”(《小石潭记》),那友情;“罔不因势象形,(5) ”(《核舟记》),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萎萎,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要逃淑女,钟鼓乐之。
4.《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通过描绘荇菜的动态,暗示了主人公 的情感;《蒹葭》以“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的景物变化,暗含了 的流逝。(2分)
5.两首诗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了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蒹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请问有什么作用 (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 页)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洞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断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缘溪行 自缘身在最高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C.不足为外人道也 欲还失道 D.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不知有汉 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9.【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1分)
10.【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6 页)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题。(11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已悄然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以智能家居为例,通过语音助手控制灯光、空调已成为现实。AI不仅能识别语音指令,还能学习用户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或提醒日程安排。此外,AI在医疗领域也大显身手,例如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心率、睡眠质量,并通过算法预警潜在健康风险。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生活便利性,更让健康管理变得触手可及。
材料二:
①为何AI技术能快速融入日常生活 传统技术往往需要复杂的操作和专业知识,而现代AI通过“微生活化”设计,大幅降低使用门槛。例如,拍照翻译软件无需用户输入文字,只需对准外文标识,即可实时翻译并覆盖原图显示。这种“无感交互”模式,让技术真正服务于需求,而非增加负担。
②AI的另一个突破在于“自主学习”。早期的算法需人工标注海量数据,耗时耗力;如今,AI能通过少量样本自主归纳规律。比如垃圾分类APP,用户仅需拍摄几张照片,系统便能识别不同垃圾类型,并随着使用次数增加不断优化准确率。这种“越用越聪明”的特性,使AI成为生活场景中的隐形助手。
(来自网络,有删改)
11.小明同学搜集了“材料一”后,为什么选择“材料二”与其搭配 请结合内容分析原因。(3分)
12.材料二第②段中提到“越用越聪明”,小明认为可以改为“功能更强大”,你认为是否合适 为什么 (3分)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哪项应用最能体现“无感交互”的特点 ()(3分)
A.需手动输入关键词的搜索引擎
B.扫描二维码支付的结账系统
C.实时监测步数的运动手环
D.自动调节亮度的护眼台灯
14.小明想用“AI教育机器人能根据学生错题自动生成练习题”的例子来印证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是否恰当 请说明理由。(2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6 页)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5-18题。(15分)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 ”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颌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脱,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铸、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6 页)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5-18题。(15分)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 ”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颌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脱,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铸、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 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6 页)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5月25 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自然段,单句独立成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以阅读冲击感。
B.父亲当民办教师,工资很少,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感到后悔,羞愧不已。
C.第[1][2]处“笑”含义不同,第[1]处是不在意的笑,第[2]处是心愿终了倍感欣慰的笑。
D.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行文波澜起伏。
16.请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从描写角度分析)
②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17.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⑦自然段写臭椿树的作用。(4分)
18.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 请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三、整本书阅读(4分)
19.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不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切入,进行选择性阅读。请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自己喜欢的专题,为《经典常谈》设计一个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案。
第三部分
(20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最好的“戏”与最香的“豆”,是“乐土”在少年迅哥儿的心中留下的印记,相信正值少年的你也有某段经历,让你时时回味。
请以《心中最“好”的印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充实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