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等三校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等三校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等三校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求导运算正确的是( )
A. ( )′ = 1 B. (
)′ = C. ( 2 )′ =
1
2 D. (sin
) 3 ′ = cos 3
2.3 名同学选报 4 门校本选修课,每个同学可自由选择一门,则不同的选择种数是( )
A. 81 B. 64 C. 24 D. 12
3.( 1 10 4 )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 )
A. 210 B. 120 C. 120 D. 210
4 1.已知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为 ( = ) = , = 1,2,3, 2 ,则 (1 < 6) =( )
A. 17 B. 1532 32 C.
33 31
64 D. 64
5 3 9.气象资料表明,某地区每年七月份刮台风的概率为5,在刮台风的条件下,下大雨的概率为10,则该地区
七月份既刮台风又下大雨的概率为( )
A. 23 B.
27
50 C.
9 D. 310 10
6.函数 ( )的导函数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 ( )在区间(1,3)上单调递减 B.函数 ( )在区间( 2,1)上单调递增
C. = 3 为函数 ( )的极小值点 D. = 2 为函数 ( )的极大值点
7.今天是星期二,经过 7 天后还是星期二,那么经过8100天后是( )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8.已知函数 ( )的定义域为 ,且 ( ) > ′( ) + 1, (0) = 3,则不等式 ( ) > 2 + 1 的解集为( )
A. ( ∞,0) B. (0, + ∞) C. ( ∞,1) D. (1, + ∞)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函数 ( ) = 3 + 2 的图象在点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 = 4 1,则 点的坐标可以为( )
A. (1,0) B. (2,8) C. ( 1, 4) D. (1,4)
第 1页,共 7页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 名同学选报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每人报一项,共有 24 种报名方法
B. 4 名同学都参加了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则这三个项目的冠军共有 64 种不同结果
C. 4 名同学选报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每人报一项,每项至少一人,共有 24 种报名方法
D. 4 名同学选报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每项报一人,每人至多报一项,共有 24 种报名方法
11.关于函数 ( ) = 2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2 是 ( )的切线方程且平行于 轴
B.函数 = ( ) 有且只有 1 个零点
C.存在正实数 ,使得 ( ) > 成立
D. 1对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 1, 2,若 ( 1) = ( 2),则 ( 1 + 2) > 2 + 4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若 2 = 1 +1,则 ! = .
13.甲和乙两个箱子里各装有 6 个球,其中甲箱中有 3 个红球、3 个白球,乙箱中有 4 个红球、2 个白球.掷
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如果点数不超过 2,从甲箱子中摸出 1 个球;如果点数超过 2,从乙箱子中摸出 1
个球,则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14 1 1.已知 , 分别是函数 ( ) = + 和 ( ) = + 的零点,且 > 1, > ,则 + =
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函数 ( ) = 3 3 2 24 + 20.
(1)求函数 ( )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 ( )在区间[ 1,5]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6.(本小题 15 分)
在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对其求解.
条件①:第 3 项与第 7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条件②:只有第 5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条件③: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256.
1
问题:在( 3 ) ( > 0)的展开式中,_____.
第 2页,共 7页
(1)求 的值;
(2)若其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112,求其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的和.
17.(本小题 15 分)
记 ″( ) = ( ′( ))′, ′( )为 ( )的导函数.若对 ∈ , ″( ) > 0,则称函数 = ( )为 上的“凸
1
函数”.已知函数 ( ) = 3
3 2 1, ∈ .
(1)若函数 ( )为 上的凸函数,求 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 = ( )在(1, + ∞)上有极值,求 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 17 分)
在我校歌咏比赛中,甲班、乙班、丙班、丁班均可从 , , 三首不同曲目中任选一首.
(1)求甲、乙两班选择不同曲目的概率;
(2)设这四个班级总共选取了 首曲目,求 的分布列.
19.(本小题 17 分)
已知函数 ( ) = + 2 .
(1)当 = 3 时,求 ( )的单调区间;
(2)①若 ( ) ≤ 2 1 恒成立,求 的值;
1 1 1 1
②求证:对任意正整数 ( ≥ 2),都有(1 + 22 )(1 + 32 )(1 + 42 ) (1 + 2 ) < (其中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第 3页,共 7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6
13.1118
14.1
15.解:(1) ( )的定义域为 , ′( ) = 3 2 6 24 = 3( + 2)( 4),
令 ′( ) = 0,解得 1 = 2, 2 = 4,
当 < 2 时, ′( ) > 0,当 2 < < 4 时, ′( ) < 0,当 > 4 时, ′( ) > 0,
所以函数 ( )在区间( ∞, 2]和[4, +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2,4)上单调递减,
故 (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2,4),单调递增区间为( ∞, 2],[4, + ∞).
(2)由(1)得,当 在区间[ 1,5]上变化时, ′( ), (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1 ( 1,4) 4 (4,5) 5
′( ) 0 +
( ) 40 单调递减 60 单调递增 50
所以函数 ( )在区间[ 1,5]上的最小值为 60,最大值为 40.
16.解:(1)选①:因为 2 = 6 ,所以 = 8;

选②:因为只有第 5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所以2 = 4,则 = 8;
选③:因为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256,则2 = 256,则 = 8;
4
(2) 1 1二项式( 8 8 8 8 3 )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1 = 8( ) 3 = 8 ( 1)
3 ,

第 4页,共 7页
8 4令 3 = 0,解得 = 6,所以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6
8 2 = 112,得 2 = 4,又 > 0,所以 = 2,
令 = 1 可得展开式的所有项的系数和为( 1)8 = (2 1)8 = 1.
17.(1) 1已知函数 ( ) = 33
2 1,
则 ′( ) = 2 2 , ″( ) = 2 2 ,
因为函数 ( )为 上的凸函数,
则 2 2 > 0 恒成立,
设 ( ) = 2 2 ,
则 ′( ) = 2,
则 > 2 时, ′( ) > 0,函数 ( )为增函数, < 2 时, ′( ) < 0,函数 ( )为减函数,
即 ( ) = ( 2) = 2 2 2 2 ,
由题意可得:2 2 2 2 > 0,
即 < 1 2,
即 的取值范围为( ∞,1 2);
(2)函数 = ( )在(1, + ∞)上有极值,
即方程 2 2 = 0 在(1, + ∞)有变号根,
2 =

即方程 在(1, + ∞)有变号根,

设 ( ) = , ∈ (1, + ∞),
2
则 ′( ) = ( 1) 2 ,
令 ( ) = ( 1) 2, > 1,
则 ′( ) = ( 2) > 0,
即 ( )在(1, + ∞)单调递增,
又 (1) < 0, (2) > 0,
即存在 0 ∈ (1,2)使得 ( 0) = 0,此时 0( 0 1) 20 = 0,
2
即 0 = 0 ,0 1
即函数 ( )在(1, 0)单调递减,在( 0, + ∞)单调递增,
0
则 ( ) = (
0 1
0) = 0 = 1 0 = 1 + 1 0,0 0 0
显然 = 1 + 1 1 0在(1,2)为减函数,0
第 5页,共 7页
1 + 1 1则 0 1
0 > 1 + 2 1 2 = 0,
即 ( ) > 0,
即 2 > 0,
即 > 0,
即 的取值范围为(0, + ∞).
18.(1)在我校歌咏操比赛中,甲班、乙班均可从 、 、 三首不同曲目中任选一首,
此时共有32 = 9 种选法,
其中甲、乙两班选择不同的曲目共有 23 = 6 种选法,
6 2
则甲、乙两班选择不同曲目的概率为 = 9 = 3.
(2)因为这四个班级总共选取了 首曲目,
所以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1,2,3,
1
此时 ( = 1) = 3 134 = 27,
2 4
( = 2) = 3(2 2) 1434 = 27,
2 3 ( = 3) = 4 3 434 = 9,
则 的分布列为:
1 2 3
1 14 4
27 27 9
2
19.解:(1) ( ) 3 2 3 +2 ( 1)( 2)的定义域为(0, + ∞) ′( ) = 1 2 = 2 = 2
令 ′( ) = 0 得 = 1 或 = 2,
∈ (0,1)时, ′( ) < 0; ∈ (1,2)时, ′( ) > 0; ∈ (2, + ∞)时, ′( ) < 0
所以, ( )的单调增区间是(1,2),单调减区间是(0,1),(2, + ∞).
(2) 2①解:由 ( ) ≤ 1,得 + 1 ≤ 0 对 ∈ (0, + ∞)恒成立.
记 ( ) = + 1( > 0)其中 (1) = 0,
′( ) = 1 = ,
当 ≤ 0 时, ′( ) < 0 恒成立, ( )在(0, + ∞)上单调递减, ∈ (0,1)时, ( ) > (1) = 0,不符合题意;
当 > 0 时,令 ′( ) = 0,得 = ,
第 6页,共 7页
∈ (0, )时, ′( ) > 0, ∈ ( , + ∞)时, ′( ) < 0,
所以 ( )在(0, )上单调递增,在( , + ∞)上单调递减,
∴ ( ) = ( ) = + 1 ≤ 0,
记 ( ) = + 1( > 0), ′( ) = .
令 ′( ) = 0 得 = 1,
∴ ∈ (0,1)时 ′( ) < 0; ∈ (1, + ∞)时, ′( ) > 0,
( )在(0,1)上单调递减,在(1, + ∞)上单调递增.
( ) = + 1 ≥ (1) = 0,即 ( ) ≥ 0,∴ ( ) = 0.
又 (1) = 0,故 = 1
②证明:由①可知: ≤ 1,(当且仅当 = 1 时等号成立).
= 1 + 1令 2,则 ln(1 +
1 1 1 1 1
2 ) < 2 < ( 1) = 1 ,( ≥ 2).
ln(1 + 122 ) + ln(1 +
1
32 ) + …… + ln(1 +
1 1 1 1 1 1 1
2 ) < 1 2+ 2 3 + …… + 1 = 1 < 1 = ,
∴ (1 + 122 )(1 +
1
32 )(1 +
1
42 ) (1 +
1
2 ) < .
第 7页,共 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