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整理与拓展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整理与拓展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简介

《咏雪》知识整理与拓展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作品及出处简介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世说新语》作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言语》篇多收录人物富有才智、言辞巧妙的故事。《咏雪》通过记录谢安与子侄辈咏雪的对话,展现了古代文人家庭的雅趣生活和晚辈的聪慧才情,是《世说新语》中颇具文学趣味的篇目。
(二)作者及相关人物简介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刘义庆相关信息可参考《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对其的介绍。
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多才多艺,性情闲雅温和,在当时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
谢朗:字长度,谢安的侄子,东晋官员,以善言辩著称。
谢道韫: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嫁与王羲之之子王凝之,是东晋著名的才女,聪慧善文。
(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重点字词
谢太傅:即谢安,死后追赠太傅,故称。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这里泛指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兄子胡儿:指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小名胡儿。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兄女:指谢道韫,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即:就是。
大兄无奕女:指谢道韫,谢安的大哥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五)文章主旨
《咏雪》通过记述谢安在寒雪日与子侄辈讨论白雪像什么的故事,展现了谢安家庭中轻松和谐的氛围,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慧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文学创作的兴趣。
(六)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明快,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家庭咏雪的场景。如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 等语句,寥寥数语就交代了时间、事件背景;“公大笑乐” 则既表现了谢安的愉悦,也暗含对谢道韫比喻的赞赏,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话展现人物形象:文中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特点。谢安的 “白雪纷纷何所似” 引出讨论,表现出他的雅兴;谢朗的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谢道韫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通过对比凸显出谢道韫的才思敏捷,其比喻更为生动贴切。
对比鲜明,突出形象:谢朗将雪比作 “撒盐空中”,虽有一定相似性,但较为生硬;谢道韫以 “柳絮因风起” 作比,既写出了雪的轻盈飘逸,又富有诗意。两者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谢道韫的聪慧和文学才华。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谢朗和谢道韫对白雪的比喻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寒雪日)、地点(家中)、人物(谢太傅与儿女)和事件(讲论文义),为下文雪骤时的咏雪场景做了铺垫,营造出一种温馨、儒雅的家庭氛围。
谢朗将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 “撒盐空中”,侧重于雪的颜色和下落时的密集状态,比喻较为直白、质朴;谢道韫则将白雪比作 “柳絮因风起”,不仅写出了雪的洁白,更突出了雪轻盈飘逸、随风飞舞的姿态,比喻更具美感和诗意,也更生动形象。
(二)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公大笑乐” 表现了谢安怎样的心理?
文末交代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公大笑乐” 既表现了谢安对谢朗和谢道韫回答的欣赏,尤其是对谢道韫精妙比喻的赞赏,体现出他内心的愉悦;也流露出他看到晚辈聪慧有才、家庭氛围和谐融洽时的欣慰之情。
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一方面点明了谢道韫的出身和婚姻状况,说明她并非寻常女子;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她的身份,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才华并非偶然,也从侧面烘托出谢道韫的出众,使读者对这位才女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世说新语》记载人物事迹的特点。
(三)阅读《咏雪》和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
两则故事都展现了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慧,请分别概括他们的聪慧之处。
两则故事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咏雪》中的谢道韫,面对 “白雪纷纷何所似” 的问题,能想出 “未若柳絮因风起” 的精妙比喻,展现出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文学才华;《王戎识李》中的王戎,通过观察发现道边李树多子却无人采摘,推断出李子是苦的,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两则故事在写作手法上都采用了简洁的叙事方式,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如谢道韫的比喻、王戎的推理,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同时,两则故事都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四)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道韫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 被誉为咏雪名句,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
谢道韫的比喻妙在:一是形似,柳絮和白雪都具有洁白、轻盈的特点,形态相似;二是神似,“因风起” 生动地描绘出白雪随风飘舞的动态,与柳絮凭借风力飞舞的姿态极为契合,赋予了白雪灵动飘逸的美感;三是富有诗意,“柳絮因风起” 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相比 “撒盐空中” 更具文学感染力。
文人雅士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自然景物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同时,这也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欣赏,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情感、志趣和理想,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种创作传统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咏雪》知识整理与拓展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作品及出处简介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世说新语》作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言语》篇多收录人物富有才智、言辞巧妙的故事。《咏雪》通过记录谢安与子侄辈咏雪的对话,展现了古代文人家庭的雅趣生活和晚辈的聪慧才情,是《世说新语》中颇具文学趣味的篇目。
(二)作者及相关人物简介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刘义庆相关信息可参考《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对其的介绍。
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多才多艺,性情闲雅温和,在当时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
谢朗:字长度,谢安的侄子,东晋官员,以善言辩著称。
谢道韫: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嫁与王羲之之子王凝之,是东晋著名的才女,聪慧善文。
(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重点字词
谢太傅:即谢安,死后追赠太傅,故称。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这里泛指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兄子胡儿:指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小名胡儿。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兄女:指谢道韫,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即:就是。
大兄无奕女:指谢道韫,谢安的大哥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五)文章主旨
《咏雪》通过记述谢安在寒雪日与子侄辈讨论白雪像什么的故事,展现了谢安家庭中轻松和谐的氛围,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慧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文学创作的兴趣。
(六)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明快,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家庭咏雪的场景。如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 等语句,寥寥数语就交代了时间、事件背景;“公大笑乐” 则既表现了谢安的愉悦,也暗含对谢道韫比喻的赞赏,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话展现人物形象:文中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特点。谢安的 “白雪纷纷何所似” 引出讨论,表现出他的雅兴;谢朗的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谢道韫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通过对比凸显出谢道韫的才思敏捷,其比喻更为生动贴切。
对比鲜明,突出形象:谢朗将雪比作 “撒盐空中”,虽有一定相似性,但较为生硬;谢道韫以 “柳絮因风起” 作比,既写出了雪的轻盈飘逸,又富有诗意。两者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谢道韫的聪慧和文学才华。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谢朗和谢道韫对白雪的比喻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公大笑乐” 表现了谢安怎样的心理?
文末交代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有什么用意?
(三)阅读《咏雪》和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
两则故事都展现了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慧,请分别概括他们的聪慧之处。
两则故事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道韫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 被誉为咏雪名句,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