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重点练六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应用题组一 核素 同位素1.日本福岛排放的核废水中含有一种能导致白血病的Sr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90Sr和87Sr互为同素异形体BSr的中子数为52C.90Sr的中子数与核电荷数之差为12D.90Sr转变为87Sr属于化学变化2.科学家合成118号元素Og的过程为CfCaOg+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g的中子数为294BCf的A为246,Z为98CCa和Ca属于同种核素D.Og的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均为118题组二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4.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Cl>S>PB.还原性:Na>Mg>AlC.酸性:H2SO4>H3PO4>HClO4D.稳定性:HCl>H2S>PH3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若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C.第三、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8D.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第ⅢA族,乙的原子序数一定为x+26.(2024·深圳高一检测)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B.Y、R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C.简单离子的半径:X>Z>MD.X、N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H2SiO3B.若A为稀硫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S>C>SiC.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只能变红D.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题组三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8.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与H2化合的能力:X<Y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9.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②甲比乙更容易与氢气化合③甲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④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 D.②③④⑤10.下列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甲能在水溶液中从乙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乙②甲原子比乙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甲跟H2反应比乙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甲>乙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甲>乙⑥熔点:甲>乙能说明非金属元素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全部题组四 元素推断11.某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则关于该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一定是氯元素B.X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具有氧化性C.X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可能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X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12.短周期元素X、Y、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W QA.钠与W可能形成化合物Na2W2B.由X与Y组成的物质是酸性氧化物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主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ZWX具有强氧化性B.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X>WC.简单离子半径:Y>Z>X>WD.简单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W14.铁、铝各1 mol组成的混合物溶于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4 mol Na2O2固体使之充分反应,最终产物是( )A.Fe(OH)3、Na[Al(OH)4]、NaCl、NaOHB.Fe(OH)2、Al(OH)3、AlCl3、NaClC.Fe(OH)2、Na[Al(OH)4]、NaCl、NaOHD.Fe(OH)3、Al(OH)3、Na[Al(OH)4]、NaCl15.下列对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⑥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相同A.②⑤ B.①③C.①⑤ D.②③④16.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若E不为主族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C元素在大气中存在两种常见单质,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87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A)>r(C)>r(B)C.D的非金属性强于A,所以D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AD.含有A、B两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强电解质17.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请回答下列有关硼(B)元素的问题:(1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2)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3B的原子半径 N的原子半径(填“大于”或“小于”)。(4)硼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填“强”或“弱”)。(5)四氢硼锂(LiBH4)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低温下可与HCl气体发生反应:2LiBH4+2HCl2LiCl+B2H6+2H2,该反应中,LiBH4和B2H6中的氢元素均显-1价。请回答下列问题:LiBH4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4 mol LiBH4完全反应后共失去 mol电子。阶段重点练六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应用1.B 90Sr和87Sr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A错误Sr的中子数为90-38=52,B正确;90Sr的中子数与核电荷数之差为52-38=14,C错误;90Sr转变为87Sr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2.DOg的中子数为294-118=176,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Cf中A为294+3-48=249,Z为118-20=98,B错误Ca和Ca中子数不同,是不同核素,C错误;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Og的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均为118,D正确。3.C A项,F元素没有正价,错误;B项,只有第四、五周期含有18种元素,错误;C项,副族全部是金属元素,正确;D项,H属于第ⅠA族元素,但不属于碱金属元素,错误。4.C 11~17号元素中,Na、Mg、Al为金属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还原性:Na>Mg>Al;Si、P、S、Cl为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2SO4>H3PO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5.B 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主族,例如H和Li,A项错误;若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是Br,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B项正确;第三、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不一定相差8,也可能相差18,例如Cl与Br相差18,C项错误;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第ⅢA族,乙的原子序数不一定为x+2,例如第四周期相差12,D项错误。6.D 都是短周期元素,则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以知道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Al元素,N为Si元素,R为Cl元素。金属性:Z>M,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Z>M,A正确;氟的非金属性大于氯,所以Y、R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B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X>Z>M,C正确;X、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7.B A项,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在C中也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判断H2CO3的酸性一定比H2SiO3强,错误;B项,生成的CO2气体通入C中,因H2CO3酸性比H2SiO3强,则 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硅酸,证明非金属性:S>C>Si,正确;C项,浓盐酸与KMnO4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错误;D项,装置D为球形干燥管,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错误。8.C 第ⅦA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越难与H2化合,A、B错误;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关系,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D错误。9.C ①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正确;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由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与氢气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正确;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由置换反应判断:强氧化剂置换出弱氧化剂,正确;④非金属性强弱与非金属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错误;⑤沸点的高低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综上分析可知,C项正确。10.B 非金属单质甲能在水溶液中从乙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乙,可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①符合题意;甲原子比乙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可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②符合题意;单质甲跟H2反应比乙跟H2反应容易得多,则甲易得电子,所以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③符合题意;不能利用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④不符合题意;应该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⑤不符合题意;甲的单质熔点比乙的高,属于物理性质,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⑥不符合题意。11.C 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当处于第二周期时X为Li,也可能处于第三周期,此时X为Cl,A错误;若X为Li元素,Li在反应中只能失电子,只有还原性,B错误;单质Li或者Cl2都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HCl属于强酸,若X为Li元素,LiH不属于酸,D错误。12.A 由短周期元素X、Y、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2的Na2S2,A正确;CO2是酸性氧化物,CO不是,B错误;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故S得电子能力比Cl弱,C错误;C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O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D错误。13.A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主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该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则Z为Na,X为O,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位于同主族,Y位于第二周期,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F,W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化合物ZWX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简单离子的还原性:W>X>Y,B错误;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W>X>Y>Z,C错误;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HF,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HCl,酸性:HF<HCl,D错误。14.A 铁、铝各1 mol与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 mol FeCl2和1 mol AlCl3,再加入4 mol Na2O2,根据钠守恒,4 mol Na2O2与水反应生成8 mol NaOH。2 mol NaOH与1 mol FeCl2反应生成1 mol Fe(OH)2和2 mol NaCl,1 mol Fe(OH)2再与水、氧气反应生成1 mol Fe(OH)3沉淀,而1 mol AlCl3与4 mol NaOH反应,生成1 mol Na[Al(OH)4]和3 mol NaCl,反应总计消耗6 mol NaOH,还剩余2 mol NaOH,故最终产物有Fe(OH)3、Na[Al(OH)4]、NaOH、NaCl,选A。15.C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正确;②单质在反应中不一定都只能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错误;③氢化物常温下不一定都是气态,例如水是液态,错误;④氧化物常温下不一定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例如SiO2不与水反应,错误;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正确;⑥第ⅥA族和第ⅦA族的O、F化合价特殊,错误。16.D 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B为N;C元素在大气中存在两种常见单质氧气和臭氧,C为O;D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875倍,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0.875=7,D为Cl;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所以E为Ar,属于0族元素,最外层有8个电子,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根据A、B、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可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A为C;A、B、E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6+7+18=31,满足已知条件。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为C,B为N,C为O,D为Cl,E为Ar。A为C,其简单气态氢化物为甲烷,甲烷不溶于水,A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A)>r(B)>r(C),B错误;只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才能用来比较酸性强弱,C错误;含有C、N两元素的化合物可以为醋酸铵,属于强电解质,D正确。17.(1)6 (2)第二周期第ⅢA族 (3)大于 (4)弱 (5)+3 LiBH4 4解析:(1B的质量数为11,质子数为5,原子核内的中子数=11-5=6。(2)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硼元素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因此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B的原子半径比N的原子半径大。(4)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硼,所以硼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5)因为LiBH4和B2H6中的氢元素均显-1价,而Li是 +1价,所以LiBH4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2LiBH4+2HCl2LiCl+B2H6+2H2中,HCl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化氢是氧化剂,LiBH4中的部分氢元素失电子,作还原剂,由反应可知2 mol LiBH4完全反应转移2 mol电子,所以4 mol LiBH4完全反应后共失去4 mol电子。4 / 4(共38张PPT)阶段重点练六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应用题组一 核素 同位素1. 日本福岛排放的核废水中含有一种能导致白血病的 Sr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90Sr和87Sr互为同素异形体B Sr的中子数为52C. 90Sr的中子数与核电荷数之差为12D. 90Sr转变为87Sr属于化学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90Sr和87Sr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A错误 Sr的中子数为90-38=52,B正确;90Sr的中子数与核电荷数之差为52-38=14,C错误;90Sr转变为87Sr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科学家合成118号元素Og的过程为 Cf Ca Og+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g的中子数为294B Cf的 A 为246, Z 为98C Ca和 Ca属于同种核素D. Og的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均为1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Og的中子数为294-118=176,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 Cf中 A 为294+3-48=249, Z 为118-20=98,B错误 Ca和 Ca中子数不同,是不同核素,C错误;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Og的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均为118,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题组二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A项,F元素没有正价,错误;B项,只有第四、五周期含有18种元素,错误;C项,副族全部是金属元素,正确;D项,H属于第ⅠA族元素,但不属于碱金属元素,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 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金属性:Cl>S>PB. 还原性:Na>Mg>AlC. 酸性:H2SO4>H3PO4>HClO4D. 稳定性:HCl>H2S>PH3解析: 11~17号元素中,Na、Mg、Al为金属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还原性:Na>Mg>Al;Si、P、S、Cl为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2SO4>H3PO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 若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C. 第三、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8D. 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为 x ,乙位于第ⅢA族,乙的原子序数一定为 x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主族,例如H和Li,A项错误;若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是Br,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B项正确;第三、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不一定相差8,也可能相差18,例如Cl与Br相差18,C项错误;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为 x ,乙位于第ⅢA族,乙的原子序数不一定为 x +2,例如第四周期相差12,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2024·深圳高一检测)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B. Y、R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C. 简单离子的半径:X>Z>MD. X、N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都是短周期元素,则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以知道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Al元素,N为Si元素,R为Cl元素。金属性:Z>M,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Z>M,A正确;氟的非金属性大于氯,所以Y、R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B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X>Z>M,C正确;X、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H2SiO3B. 若A为稀硫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S>C>SiC. 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只能变红D. 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A项,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在C中也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判断H2CO3的酸性一定比H2SiO3强,错误;B项,生成的CO2气体通入C中,因H2CO3酸性比H2SiO3强,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硅酸,证明非金属性:S>C>Si,正确;C项,浓盐酸与KMnO4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错误;D项,装置D为球形干燥管,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题组三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8. 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 与H2化合的能力:X<Y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 第ⅦA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越难与H2化合,A、B错误;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关系,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 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 ②甲比乙更容易与氢气化合 ③甲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 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 D. ②③④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①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正确;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由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与氢气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正确;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由置换反应判断:强氧化剂置换出弱氧化剂,正确;④非金属性强弱与非金属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错误;⑤沸点的高低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综上分析可知,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 下列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甲能在水溶液中从乙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乙②甲原子比乙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甲跟H2反应比乙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甲>乙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甲>乙⑥熔点:甲>乙能说明非金属元素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 ①②⑤ B. ①②③C. ③④⑤ D. 全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非金属单质甲能在水溶液中从乙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乙,可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①符合题意;甲原子比乙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可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②符合题意;单质甲跟H2反应比乙跟H2反应容易得多,则甲易得电子,所以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③符合题意;不能利用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④不符合题意;应该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⑤不符合题意;甲的单质熔点比乙的高,属于物理性质,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⑥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题组四 元素推断11. 某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则关于该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一定是氯元素B. X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具有氧化性C. X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可能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X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当处于第二周期时X为Li,也可能处于第三周期,此时X为Cl,A错误;若X为Li元素,Li在反应中只能失电子,只有还原性,B错误;单质Li或者Cl2都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HCl属于强酸,若X为Li元素,LiH不属于酸,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 短周期元素X、Y、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钠与W可能形成化合物Na2W2B. 由X与Y组成的物质是酸性氧化物C. W得电子能力比Q强D. 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短周期元素X、Y、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2的Na2S2,A正确;CO2是酸性氧化物,CO不是,B错误;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故S得电子能力比Cl弱,C错误;C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O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主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ZWX具有强氧化性B. 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X>WC. 简单离子半径:Y>Z>X>WD. 简单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W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主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该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则Z为Na,X为O,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位于同主族,Y位于第二周期,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F,W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化合物ZWX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简单离子的还原性:W>X>Y,B错误;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W>X>Y>Z,C错误;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HF,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HCl,酸性:HF<HCl,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 铁、铝各1 mol组成的混合物溶于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4 mol Na2O2固体使之充分反应,最终产物是( )A. Fe(OH)3、Na[Al(OH)4]、NaCl、NaOHB. Fe(OH)2、Al(OH)3、AlCl3、NaClC. Fe(OH)2、Na[Al(OH)4]、NaCl、NaOHD. Fe(OH)3、Al(OH)3、Na[Al(OH)4]、NaC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铁、铝各1 mol与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mol FeCl2和1 mol AlCl3,再加入4 mol Na2O2,根据钠守恒,4 molNa2O2与水反应生成8 mol NaOH。2 mol NaOH与1 mol FeCl2反应生成1 mol Fe(OH)2和2 mol NaCl,1 mol Fe(OH)2再与水、氧气反应生成1 mol Fe(OH)3沉淀,而1 mol AlCl3与4 mol NaOH反应,生成1 mol Na[Al(OH)4]和3 mol NaCl,反应总计消耗6 molNaOH,还剩余2 mol NaOH,故最终产物有Fe(OH)3、Na[Al(OH)4]、NaOH、NaCl,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 下列对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 aRO b )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⑥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相同A. ②⑤ B. ①③C. ①⑤ D. 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正确;②单质在反应中不一定都只能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错误;③氢化物常温下不一定都是气态,例如水是液态,错误;④氧化物常温下不一定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例如SiO2不与水反应,错误;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 a RO b )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正确;⑥第ⅥA族和第ⅦA族的O、F化合价特殊,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若E不为主族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C元素在大气中存在两种常见单质,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87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B.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 (A)> r (C)> r ( B )C. D的非金属性强于A,所以D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AD. 含有A、B两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强电解质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B为N;C元素在大气中存在两种常见单质氧气和臭氧,C为O;D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875倍,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0.875=7,D为Cl;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所以E为Ar,属于0族元素,最外层有8个电子,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根据A、B、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可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A为C;A、B、E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6+7+18=31,满足已知条件。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为C,B为N,C为O,D为Cl,E为Ar。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为C,其简单气态氢化物为甲烷,甲烷不溶于水,A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 (A)> r (B)> r (C),B错误;只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才能用来比较酸性强弱,C错误;含有C、N两元素的化合物可以为醋酸铵,属于强电解质,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请回答下列有关硼(B)元素的问题:(1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解析: B的质量数为11,质子数为5,原子核内的中子数=11-5=6。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解析: 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硼元素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因此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3 B的原子半径 N的原子半径(填“大于”或“小于”)。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 B的原子半径比 N的原子半径大。第二周期第ⅢA族 大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硼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填“强”或“弱”)。解析: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硼,所以硼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四氢硼锂(LiBH4)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低温下可与HCl气体发生反应:2LiBH4+2HCl 2LiCl+B2H6+2H2,该反应中,LiBH4和B2H6中的氢元素均显-1价。请回答下列问题:LiBH4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4 mol LiBH4完全反应后共失去 mol电子。+3 LiBH4 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因为LiBH4和B2H6中的氢元素均显-1价,而Li是 +1价,所以LiBH4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2LiBH4+2HCl 2LiCl+B2H6+2H2中,HCl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化氢是氧化剂,LiBH4中的部分氢元素失电子,作还原剂,由反应可知2 mol LiBH4完全反应转移2 mol电子,所以4 mol LiBH4完全反应后共失去4 mol电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阶段重点练六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应用.pptx 阶段重点练六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应用(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