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目的】1.加深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认识。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实验仪器】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白色点滴板、镊子、砂纸、火柴。【实验药品】 镁条、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2 mol·L-1NaOH溶液、2 mol·L-1盐酸、酚酞溶液、蒸馏水。【实验步骤】1.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1)在点滴板的3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滴入浅黄绿色的氯水后,NaBr溶液 ,NaI溶液 。化学方程式: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2)在点滴板的两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观察到的现象是NaI溶液 。化学方程式:2NaI+Br22NaBr+I2。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钠、镁与水的反应①向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钠块,向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已用砂纸打磨好的镁条,并分别滴入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烧杯中钠 , , , ,溶液变 ,试管内镁条表面产生 ,镁条周围溶液变为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冷水,并加入一小块已用砂纸打磨好的镁条,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滴入3滴酚酞溶液,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为 。结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金属性: 。镁与热水反应速率比冷水快。(2)利用Mg(OH)2和Al(OH)3设计实验,说明镁和铝的金属性、非金属性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gCl2溶液,然后逐滴滴加1 mol·L-1 NaOH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AlCl3溶液,然后逐滴滴加1 mol·L-1 NaOH溶液直至过量,观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H)4]。Mg(OH)2不溶于NaOH溶液;Al(OH)3溶于NaOH溶液,显两性。结论:碱性: ;金属性: 。综合以上实验可得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 ,相应的金属性 。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 ,相应的非金属性 。1.实验中所用氯水为什么要用新制的?2.通过本实验活动,你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元素周期律(表)有什么新的认识?3.为了比较氯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否用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得出非金属性氯大于碳?原因是什么?1.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加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的氯水、新制的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仪器: 、 、 、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实验现象(填A~F)①: ;②: ;此实验的结论: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 。2.C、O、Na、Al、Si、S、Cl是常见的几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在C、O、Si、S、Cl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离子半径 酸性 得电子能力O2- Al3+ H2SO4 HClO4 35Cl 37Cl(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①仪器B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是 。②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Cl2),C中加淀粉-KI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尾气处理原理: 。③已知H2SiO3是白色沉淀,酸性比H2CO3弱。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步骤1.(1)变橙色 变褐色 (2)变褐色 Cl2>Br2>I2 Cl>Br>I 2.(1)①浮在水面上 熔成小球 四处游动 发出响声 红色 少量气泡 浅红色 ②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 浅红色 Na>Mg Na>Mg (2)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 Mg(OH)2>Al(OH)3 Mg>Al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问题与讨论1.提示: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的反应,氯水久置随着HClO的分解,会使更多的Cl2与水反应,最终久置的氯水会变为稀盐酸,没有氯气分子。2.提示:结构决定性质,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故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周期性变化。3.提示:否,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该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盐酸是HCl的水溶液,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针对训练1.(1)同周期 (2)试管 酒精灯 滤纸 烧杯(3)B F A C D E Mg+2H2OMg(OH)2+H2↑ Cl2+Na2SS↓+2NaCl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1)第二周期第ⅣA族 SiH4 (2)大于 小于 等于(3)①锥形瓶 防倒吸 ②变蓝 Cl2+2OH-Cl-+ClO-+H2O ③有白色沉淀生成 饱和NaHCO3解析:(1)C的原子序数为6,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在CH4、H2O、SiH4、H2S、HCl几种氢化物中,SiH4的稳定性最差。(2)由于O2-、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小,其离子半径越大,所以O2-的半径大于Al3+的半径。Cl的非金属性大于S,所以H2SO4的酸性小于HClO4的酸性。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其电子排布相同,得电子能力也相同。(3)①根据仪器B的形状可知B为锥形瓶,由于Cl2与装置C中的溶液反应后导致装置B中压强降低形成倒吸,干燥管D能起到防倒吸作用。②本实验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然后让氯气与淀粉-KI溶液反应,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Cl2能否从KI中置换出I2,进而比较氯和碘的非金属性强弱。过量的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可用NaOH溶液吸收。③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比较硅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制CO2过程中有杂质HCl存在,不能说明一定是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应先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3 / 3(共22张PPT)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目的】1. 加深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认识。2. 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白色点滴板、镊子、砂纸、火柴。【实验药品】 镁条、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2 mol·L-1NaOH溶液、2 mol·L-1盐酸、酚酞溶液、蒸馏水。【实验步骤】1.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1)在点滴板的3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滴入浅黄绿色的氯水后,NaBr溶液 ,NaI溶液 。化学方程式:2NaBr+Cl2 2NaCl+Br2,2NaI+Cl22NaCl+I2。变橙色 变褐色 (2)在点滴板的两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观察到的现象是NaI溶液 。化学方程式:2NaI+Br2 2NaBr+I2。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 。变褐色 Cl2>Br2>I2 Cl>Br>I 2.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钠、镁与水的反应①向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钠块,向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已用砂纸打磨好的镁条,并分别滴入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烧杯中钠 , , , ,溶液变 ,试管内镁条表面产生 ,镁条周围溶液变为 。浮在水面上 熔成小球 四处游动 发出响声 红色 少量气泡 浅红色 化学方程式:2Na+2H2O 2NaOH+H2↑、Mg+2H2OMg(OH)2+H2↑。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冷水,并加入一小块已用砂纸打磨好的镁条,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滴入3滴酚酞溶液,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为 。结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金属性: 。镁与热水反应速率比冷水快。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 浅红色 Na>Mg Na>Mg (2)利用Mg(OH)2和Al(OH)3设计实验,说明镁和铝的金属性、非金属性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gCl2溶液,然后逐滴滴加1 mol·L-1 NaOH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 Mg(OH)2↓+2NaCl。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AlCl3溶液,然后逐滴滴加1 mol·L-1 NaOH溶液直至过量,观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AlCl3+3NaOH Al(OH)3↓+3NaCl,Al(OH)3+NaOH Na[Al(OH)4]。Mg(OH)2不溶于NaOH溶液;Al(OH)3溶于NaOH溶液,显两性。结论:碱性: ;金属性: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 Mg(OH)2>Al(OH)3 Mg>Al 综合以上实验可得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 ,相应的金属性 。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 ,相应的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1. 实验中所用氯水为什么要用新制的?提示: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的反应,氯水久置随着HClO的分解,会使更多的Cl2与水反应,最终久置的氯水会变为稀盐酸,没有氯气分子。2. 通过本实验活动,你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元素周期律(表)有什么新的认识?提示:结构决定性质,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故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周期性变化。3. 为了比较氯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否用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得出非金属性氯大于碳?原因是什么?提示:否,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该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盐酸是HCl的水溶液,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1. 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 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 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加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 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 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的氯水、新制的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仪器: 、 、 、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同周期 试管 酒精灯 滤纸 烧杯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实验现象(填A~F) B F A C D E 此实验的结论: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①: ;②: ;Mg+2H2O Mg(OH)2+H2↑ Cl2+Na2S S↓+2NaCl (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在C、O、Si、S、Cl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解析:(1)C的原子序数为6,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在CH4、H2O、SiH4、H2S、HCl几种氢化物中,SiH4的稳定性最差。第二周期第ⅣA族 SiH4 2. C、O、Na、Al、Si、S、Cl是常见的几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离子半径 酸性 得电子能力O2- Al3+ H2SO4 HClO4 35Cl 37Cl大于 小于 等于 解析: 由于O2-、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小,其离子半径越大,所以O2-的半径大于Al3+的半径。Cl的非金属性大于S,所以H2SO4的酸性小于HClO4的酸性。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其电子排布相同,得电子能力也相同。(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①仪器B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是 。②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Cl2),C中加淀粉-KI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尾气处理原理: 。锥形瓶 防倒吸 变蓝 Cl2+2OH- Cl-+ClO-+ H2O③已知H2SiO3是白色沉淀,酸性比H2CO3弱。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有白色沉淀生成 饱和NaHCO3 解析: ①根据仪器B的形状可知B为锥形瓶,由于Cl2与装置C中的溶液反应后导致装置B中压强降低形成倒吸,干燥管D能起到防倒吸作用。②本实验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然后让氯气与淀粉-KI溶液反应,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Cl2能否从KI中置换出I2,进而比较氯和碘的非金属性强弱。过量的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可用NaOH溶液吸收。③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比较硅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制CO2过程中有杂质HCl存在,不能说明一定是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应先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docx 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