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规范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以下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镁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B.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过程:C.H2O2的结构式:H—OO—HD.MgF2的电子式:[︰︰]-Mg2+[︰︰]-2.(2024·哈尔滨高一检测)“嫦娥五号”顺利将1 731 g月壤带回地球,科学家发现月壤中有地球土壤中没有的3He。3He是一种优良的核反应原料,与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HeHHe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3He和2H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3He位于周期表的第1行、第16列C.3He与2H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D2和H2互为同位素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B.在氟、氯、硫、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附近找合成农药的元素C.在铁、铬、锰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附近可找合成催化剂的元素D.钛铁合金和镧镍合金可用于合成储氢材料4.某恒星内部发生的一种核反应为XHeYH,X、Y为短周期元素,X的周期序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质量数为24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X>YC.氦气中含有非极性键D.X、Y的氯化物中均含离子键和共价键5.(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判断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B.金刚石的硬度比硅单质晶体的大C.CH4的热稳定性比SiH4的强D.CO2可溶于水,SiO2不溶于水6.下列各组物质或粒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F->Na+>Mg2+>S2-B.非金属性:F>Cl>S>PC.原子半径:Ca>K>S>ClD.酸性:H2SO4>HClO4>H2SeO4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B.0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第ⅠA族的元素全是金属元素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①铍(B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且与铝同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④锂溶于水生成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A.①②③④ B.②④⑥C.①③⑤ D.②④⑤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溶于水,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共价键B.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存在的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该液体肯定不导电C.NH3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H2O、H2S、H2Te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10.(2024·肇庆高一检测)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X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ZY MA.Y的原子半径比M的小B.M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C.X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M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适量新制的氯水 比较Cl2、I2的氧化性强弱B 将Li、K分别投入水中 比较二者活泼性的强弱C 将亚硫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比较S、C的非金属性强弱D 过量的NaOH溶液分别滴入MgCl2、AlCl3溶液中 比较Mg、Al的金属性强弱12.(2024·湘潭高一检测)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已被填满。科学家发现的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有了中文名称。已知第113号元素与Al元素同主族,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预测或说法中合理的是( )A.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M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第ⅤB族C.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Og在元素周期表的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13.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信息如表所示:元素 有关信息X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Y M层上有3个电子Z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W 其单质是淡黄色固体Q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W>Q>Z>YB.Z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为Z>Y>XD.Z与W元素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14.(2024·宁波余姚高一检测)已知反应①Al(OH)3+NaOHNa[Al(OH)4]反应②2Na[Al(OH)4]+CO22H3AlO3↓+Na2CO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反应①判断,Al(OH)3是一元酸B.反应②说明,酸性:H2CO3>H3AlO3C.Al(OH)3是一元碱D.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15.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稳定性:X>YB.阴离子的还原性:W<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D.X与Y元素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8分)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硅—石墨烯—锗晶体管”,代表着我国在这一尖端科技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ⅣA族。(2)硅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Si的非金属性弱于S的,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Si和S在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原子半径Si大于S,得电子能力Si弱于S。(4)在元素周期表中,锗(Ge)位于第四周期,与Si同主族。Ge-Si与Ge-Te作温差发电,可用于宇航、卫星与空间站的启动电源。下列关于Ge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原子半径:Ge>Si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于H2SiO317.(12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 ;电子式为 。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表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3)①④⑤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4)W是第四周期与④同主族的元素。据此推测W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A.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B.气态氢化物比H2S稳定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D.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氢气化合(5)已知X为第ⅡA族元素(第一到第四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为第ⅢA族元素,则Y的原子序数b与a所有可能的关系式为 。18.(11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阴影部分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酸性强弱:H3AsO4 (填“>”或“<”)H3PO4。(2)S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在相同条件下,S与H2反应和Se与H2反应 (填“前者”或“后者”)更容易进行。(3)Br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将SO2气体通入溴水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①C、N、O、F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②Si、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③由元素周期律可直接推断出酸性:H2SO3<HClO4④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19.(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比较某些元素的某种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Ⅰ.探究1:比较同周期的主族金属元素X、Y、Z的金属性强弱。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a.各取1.0 g X的单质和Z的单质(形状相同),分别加入 5 mL冷水中 X的单质与水反应比Z的单质剧烈b.各取1.0 g Z的单质和Y的单质(形状相同),分别加入 5 mL 1.0 mol·L-1盐酸中 Z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比Y的单质剧烈(1)上述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A.原子序数:Y>Z>X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C.原子半径:Y>Z>XD.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Ⅱ.探究2: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设计如下实验:(3)装置甲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字母)。A.Na2SO3溶液 B.Na2S溶液C.Na2SO4溶液(4)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填字母)。A.HCl比H2S稳定B.稀溶液中,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C.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D.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5)若要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的强,装置甲中可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实验中观察到装置甲中的现象为 ,即可证明。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的强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20.(12分)(2024·抚顺高一检测)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表所示:X Y Z M R Q原子半 径/nm 0.186 0.074 0.099 0.143主要 化合价 -4,+4 -2 -1, +7 +3其他 阳离子 核外无 电子 无机非金 属材料的 主角 焰色 试验 呈黄色(1)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互为 ;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填字母)。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b.稳定性:XR>YX4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范围是 。章末质量检测(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D A项,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错误;B项,H2O为共价化合物,故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过程:H×+··+×HH,错误;C项,H2O2为共价化合物,O原子间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H—O—O—H,错误。2.A 3He、2H中的中子数都为1,等物质的量的3He和2H具有相同的中子数,A正确;3He位于周期表第一周期0族,位于第1行、第18列,B错误;3He与2H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2和H2是两种不同的氢分子,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3.A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耐高温材料、新型催化剂,A不正确。4.B X的周期序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X是Na;核反应XHeYH,Z=11,Na的质量数为23,根据质子守恒,P=12,Y是Mg元素;根据质量守恒,W=26Y的质子数是12,质量数为26,A错误;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Na+>Mg2+,B正确;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氦气中不含化学键,C错误;NaCl、MgCl2中均只含离子键,D错误。5.C 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A错误;金刚石的硬度比硅单质晶体的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错误;非金属性强弱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D错误。6.B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 F->Na+>Mg2+,A错误;非金属性:F>Cl>S>P,B正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K > Ca >S>Cl,C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 H2SO4 >H2SeO4,D错误。7.D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8个副族,1个0族,A错误;0族元素中He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其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B错误;第ⅠA族的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C错误;第一、二、三周期叫短周期,D正确。8.B 铊(Tl)与铝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铊只能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②错误;Li和Mg性质相似,Mg(OH)2是中强碱,可推知锂溶于水生成的LiOH为中强碱,④错误;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不如H2S稳定的气体,⑥错误;①③⑤正确,选B。9.A A项,CO2溶于水的过程中,能生成少量碳酸,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共价键,正确;B项,汞在常温、常压下也呈液态,但能导电,错误;C项,氢原子最外层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D项,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错误。10.D X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则X单质的摩尔质量为1.25 g·L-1×22.4 L·mol-1=28 g·mol-1,为氮气,则X为氮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Y为Si元素,M为S元素,Z为F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所以Y的原子半径比M的大,A错误;M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B错误;X为N,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O,C错误;Z的原子半径比M小,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比M大,所以非金属性:M比Z弱,D正确。11.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亚硫酸中的S为+4价,不是S的最高价,不能通过比较亚硫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比较S、C的非金属性强弱,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2.C 由题给信息可判断Nh位于第七周期第Ⅲ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可能具有两性,A不合理;Mc是第115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B不合理;Ts的同位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合理;Og是第七周期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属于0族元素,此原子不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D不合理。13.A 根据题意可知:X为氮元素,Y为铝元素,Z为钠元素,W为硫元素,Q为氯元素。A项,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为W>Q>Z>Y,正确;B项,钠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错误;C项,钠和铝比较,铝的熔点高,错误;D项,钠和硫可以形成Na2S或Na2Sx,错误。14.C A项,反应①Al(OH)3与NaOH 1∶1反应生成正盐,只由该反应可说明氢氧化铝是一元酸,正确;B项,较强酸可以制备较弱酸,即反应②说明,酸性:H2CO3>H3AlO3,正确;C项,反应①说明氢氧化铝有酸性,反应②说明氢氧化铝有碱性,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错误;D项,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盐酸先产生Al(OH)3沉淀,后盐酸又和Al(OH)3反应,沉淀溶解,D正确。15.A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均处于第三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故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8-1-5=12,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5、7,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W、X、Y、Z分别是H、N、P、Cl元素。A项,由于非金属性:N>P,即X>Y,则氢化物的稳定性:X>Y,正确;B项,非金属性:H<Cl,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W>Z,错误;C项,非金属性:P<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ClO4,但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存在此规律,如磷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的酸性,错误;D项,X、Y分别是N、P元素,可以形成铵盐,如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属于离子化合物,错误。16.(1)二 (2)SiO2 (3)质子数Si小于S (4)ab解析:(3)Si、S位于同周期,质子数Si小于S,原子半径Si大于S,得电子能力Si弱于S。(4)锗(Ge)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a正确;Ge电子层比Si电子层多,故原子半径:Ge>Si,b正确;锗(Ge)与Si同主族但是Si的非金属性强于Ge,故H2SiO3酸性强于锗酸,c错误。17.(1)第三周期第ⅣA族 钠 (2)CO2 ︰︰︰C︰︰︰ H2SiO3 HClO4(3)Na2O2和NaOH(4)BD(5)b=a+1或b=a+11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是Si;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钠元素,核电荷数为1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①④⑤分别为H、O、 Na,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Na2O2和NaOH。(4)W为Se,S、Se为同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均为+6价,Se的非金属性比S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H2Se的稳定性弱于H2S,常温下Se与H2难以化合,选B、D。(5)若X位于第二、三周期,则b=a+1,若X位于第四周期,则b=a+11。18.(1)二 ⅤA < (2)4 前者 (3)H+、Br-、S (4)③解析:(1)N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可推断出H3AsO4的酸性弱于H3PO4的酸性。(2)S位于第ⅥA族,最高化合价为+6价,最低化合价为-2价,二者的代数和是4;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与H2化合难度逐渐增大,可推断出在相同条件下S与H2反应比Se与H2反应更容易进行。(3)较强氧化性的Br2与较强还原性的SO2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Br2+SO2+2H2O2Br-+4H++S,则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是H+、Br-、S。(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①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②正确;S和Cl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但H2SO3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与HClO4之间的酸性强弱不能直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③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④正确。19.Ⅰ.(1)X>Z>Y (2)A Ⅱ.(3)B (4)B(5)溶液变蓝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解析:Ⅰ.(1)根据实验a可知,X的单质与水反应比Z的单质剧烈,说明金属性:X>Z;根据实验b可知,Z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比Y的单质剧烈,说明金属性:Z>Y,故金属性:X>Z>Y。(2)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原子序数:X<Z<Y,原子半径:X>Z>Y,A项正确,C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多,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Z<Y,B项错误;三种元素中,Y的金属性最弱,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弱,D项错误。Ⅱ.(3)要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则可通过证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来实现,故装置甲中盛放的试剂是Na2S溶液,B项正确。(4)通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根据HCl比H2S稳定可知,非金属性:Cl>S,A项不符合题意;稀溶液中,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项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H2SO4,可知非金属性:Cl>S,C项不符合题意;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从而可证明非金属性:Cl>S,D项不符合题意。(5)将Cl2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的强是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0.(1)同位素 第三周期第ⅦA族(2)2Na+2H2O2NaOH+H2↑(3)Cl bc (4)大于0.099 nm小于0.143 nm解析:利用表中性质可先推断出X、Y、Z分别为H、Si、Na,然后依次做对比,利用主要化合价与原子半径等原子性质可推出短周期元素M、R、Q分别为O、Cl、Al。(1)Cl的质量数分别为35与37的两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分别为18、20,故二者互为同位素;C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ⅦA族。(3)Cl的非金属性强于Si,可由HCl的稳定性大于SiH4,HClO4的酸性强于H2SiO3,以及二者形成的化合物SiCl4中Si呈+4价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与相应单质的状态无关。1 / 3(共54张PPT)章末质量检测(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规范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以下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镁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B. 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过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A项,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错误;B项,H2O为共价化合物,故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过程:H×+· ·+×H H,错误;C项,H2O2为共价化合物,O原子间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H—O—O—H,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4·哈尔滨高一检测)“嫦娥五号”顺利将1 731 g月壤带回地球,科学家发现月壤中有地球土壤中没有的3He。3He是一种优良的核反应原料,与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 He HHe 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3He和2H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3He位于周期表的第1行、第16列C. 3He与2H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 D2和H2互为同位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3He、2H中的中子数都为1,等物质的量的3He和2H具有相同的中子数,A正确;3He位于周期表第一周期0族,位于第1行、第18列,B错误;3He与2H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2和H2是两种不同的氢分子,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B. 在氟、氯、硫、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附近找合成农药的元素C. 在铁、铬、锰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附近可找合成催化剂的元素D. 钛铁合金和镧镍合金可用于合成储氢材料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耐高温材料、新型催化剂,A不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某恒星内部发生的一种核反应为 X He Y H,X、Y为短周期元素,X的周期序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X>YC. 氦气中含有非极性键D. X、Y的氯化物中均含离子键和共价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X的周期序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X是Na;核反应 XHe Y H, Z =11,Na的质量数为23,根据质子守恒, P =12,Y是Mg元素;根据质量守恒,W=26 Y的质子数是12,质量数为26,A错误;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Na+>Mg2+,B正确;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氦气中不含化学键,C错误;NaCl、MgCl2中均只含离子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判断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 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B. 金刚石的硬度比硅单质晶体的大C. CH4的热稳定性比SiH4的强D. CO2可溶于水,SiO2不溶于水解析: 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A错误;金刚石的硬度比硅单质晶体的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错误;非金属性强弱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下列各组物质或粒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F->Na+>Mg2+>S2-B. 非金属性:F>Cl>S>PC. 原子半径:Ca>K>S>ClD. 酸性:H2SO4>HClO4>H2SeO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 F->Na+>Mg2+,A错误;非金属性:F>Cl>S>P,B正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K > Ca >S>Cl,C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 >H2SeO4,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B. 0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 第ⅠA族的元素全是金属元素D.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解析: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8个副族,1个0族,A错误;0族元素中He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其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B错误;第ⅠA族的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C错误;第一、二、三周期叫短周期,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①铍(B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②铊(Tl)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且与铝同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④锂溶于水生成一种强碱 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⑥C. ①③⑤ D. ②④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铊(Tl)与铝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铊只能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②错误;Li和Mg性质相似,Mg(OH)2是中强碱,可推知锂溶于水生成的LiOH为中强碱,④错误;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不如H2S稳定的气体,⑥错误;①③⑤正确,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溶于水,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共价键B. 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存在的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该液体肯定不导电C. NH3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H2O、H2S、H2Te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A项,CO2溶于水的过程中,能生成少量碳酸,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共价键,正确;B项,汞在常温、常压下也呈液态,但能导电,错误;C项,氢原子最外层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D项,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2024·肇庆高一检测)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X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ZY MA. Y的原子半径比M的小B. M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C. X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 M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X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则X单质的摩尔质量为1.25 g·L-1×22.4 L·mol-1=28 g·mol-1,为氮气,则X为氮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Y为Si元素,M为S元素,Z为F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所以Y的原子半径比M的大,A错误;M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B错误;X为N,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O,C错误;Z的原子半径比M小,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比M大,所以非金属性:M比Z弱,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适量新制的氯水 比较Cl2、I2的氧化性强弱B 将Li、K分别投入水中 比较二者活泼性的强弱C 将亚硫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比较S、C的非金属性强弱D 过量的NaOH溶液分别滴入MgCl2、AlCl3溶液中 比较Mg、Al的金属性强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亚硫酸中的S为+4价,不是S的最高价,不能通过比较亚硫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比较S、C的非金属性强弱,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2024·湘潭高一检测)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已被填满。科学家发现的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有了中文名称。已知第113号元素与Al元素同主族,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预测或说法中合理的是( )A. 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 M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第ⅤB族C.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 Og在元素周期表的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题给信息可判断Nh位于第七周期第Ⅲ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可能具有两性,A不合理;Mc是第115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B不合理;Ts的同位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合理;Og是第七周期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属于0族元素,此原子不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D不合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信息如表所示:元素 有关信息X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Y M层上有3个电子Z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W 其单质是淡黄色固体Q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W>Q>Z>YB. Z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 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为Z>Y>XD. Z与W元素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X为氮元素,Y为铝元素,Z为钠元素,W为硫元素,Q为氯元素。A项,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为W>Q>Z>Y,正确;B项,钠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错误;C项,钠和铝比较,铝的熔点高,错误;D项,钠和硫可以形成Na2S或Na2S x ,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2024·宁波余姚高一检测)已知反应①Al(OH)3+NaOHNa[Al(OH)4]反应②2Na[Al(OH)4]+CO2 2H3AlO3↓+Na2CO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反应①判断,Al(OH)3是一元酸B. 反应②说明,酸性:H2CO3>H3AlO3C. Al(OH)3是一元碱D. 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A项,反应①Al(OH)3与NaOH 1∶1反应生成正盐,只由该反应可说明氢氧化铝是一元酸,正确;B项,较强酸可以制备较弱酸,即反应②说明,酸性:H2CO3>H3AlO3,正确;C项,反应①说明氢氧化铝有酸性,反应②说明氢氧化铝有碱性,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错误;D项,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盐酸先产生Al(OH)3沉淀,后盐酸又和Al(OH)3反应,沉淀溶解,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稳定性:X>YB. 阴离子的还原性:W<Z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D. X与Y元素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均处于第三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故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8-1-5=12,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5、7,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W、X、Y、Z分别是H、N、P、Cl元素。A项,由于非金属性:N>P,即X>Y,则氢化物的稳定性:X>Y,正确;B项,非金属性:H<Cl,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W>Z,错误;C项,非金属性:P<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ClO4,但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存在此规律,如磷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的酸性,错误;D项,X、Y分别是N、P元素,可以形成铵盐,如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属于离子化合物,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 (8分)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硅—石墨烯—锗晶体管”,代表着我国在这一尖端科技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ⅣA族。(2)硅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Si的非金属性弱于S的,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Si和S在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原子半径Si大于S,得电子能力Si弱于S。二 SiO2 质子数Si小于S 解析:Si、S位于同周期,质子数Si小于S,原子半径Si大于S,得电子能力Si弱于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在元素周期表中,锗(Ge)位于第四周期,与Si同主族。Ge-Si与Ge-Te作温差发电,可用于宇航、卫星与空间站的启动电源。下列关于Ge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原子半径:Ge>Si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于H2SiO3a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锗(Ge)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a正确;Ge电子层比Si电子层多,故原子半径:Ge>Si,b正确;锗(Ge)与Si同主族但是Si的非金属性强于Ge,故H2SiO3酸性强于锗酸,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12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第三周期第ⅣA族 钠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是Si;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钠元素,核电荷数为1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 ;电子式为 。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表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3)①④⑤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CO2 ︰ ︰︰C︰︰ ︰ HClO4 H2SiO3 Na2O2和NaOH 解析:①④⑤分别为H、O、 Na,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Na2O2和NaO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W是第四周期与④同主族的元素。据此推测W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A. 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B. 气态氢化物比H2S稳定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D. 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氢气化合BD 解析: W为Se,S、Se为同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均为+6价,Se的非金属性比S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H2Se的稳定性弱于H2S,常温下Se与H2难以化合,选B、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已知X为第ⅡA族元素(第一到第四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 ,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为第ⅢA族元素,则Y的原子序数 b 与 a 所有可能的关系式为 。b = a +1或 b = a +11 解析: 若X位于第二、三周期,则 b = a +1,若X位于第四周期,则 b = a +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1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阴影部分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酸性强弱:H3AsO4 (填“>”或“<”)H3PO4。解析: N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可推断出H3AsO4的酸性弱于H3PO4的酸性。二 ⅤA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S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在相同条件下,S与H2反应和Se与H2反应 (填“前者”或“后者”)更容易进行。4 前者 解析: S位于第ⅥA族,最高化合价为+6价,最低化合价为-2价,二者的代数和是4;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与H2化合难度逐渐增大,可推断出在相同条件下S与H2反应比Se与H2反应更容易进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解析: 较强氧化性的Br2与较强还原性的SO2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Br2+SO2+2H2O 2Br-+4H++S ,则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是H+、Br-、S 。H+、Br-、S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①C、N、O、F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②Si、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③由元素周期律可直接推断出酸性:H2SO3<HClO4④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①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②正确;S和Cl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但H2SO3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与HClO4之间的酸性强弱不能直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③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④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比较某些元素的某种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Ⅰ.探究1:比较同周期的主族金属元素X、Y、Z的金属性强弱。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a.各取1.0 g X的单质和Z的单质(形状相同),分别加入 5 mL冷水中 X的单质与水反应比Z的单质剧烈b.各取1.0 g Z的单质和Y的单质(形状相同),分别加入 5 mL 1.0 mol·L-1盐酸中 Z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比Y的单质剧烈(1)上述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Z>Y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Ⅰ. 根据实验a可知,X的单质与水反应比Z的单质剧烈,说明金属性:X>Z;根据实验b可知,Z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比Y的单质剧烈,说明金属性:Z>Y,故金属性:X>Z>Y。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A. 原子序数:Y>Z>X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C. 原子半径:Y>Z>XD. 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原子序数:X<Z<Y,原子半径:X>Z>Y,A项正确,C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多,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Z<Y,B项错误;三种元素中,Y的金属性最弱,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弱,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探究2: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设计如下实验:(3)装置甲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字母)。A. Na2SO3溶液 B. Na2S溶液C. Na2SO4溶液B 解析:要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则可通过证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来实现,故装置甲中盛放的试剂是Na2S溶液,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填字母)。A. HCl比H2S稳定B. 稀溶液中,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C. 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D. 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通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根据HCl比H2S稳定可知,非金属性:Cl>S,A项不符合题意;稀溶液中,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项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H2SO4,可知非金属性:Cl>S,C项不符合题意;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从而可证明非金属性:Cl>S,D项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若要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的强,装置甲中可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实验中观察到装置甲中的现象为 ,即可证明。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的强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溶液变蓝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将Cl2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KI 2KCl+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的强是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2024·抚顺高一检测)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表所示:X Y Z M R Q原子半 径/nm 0.186 0.074 0.099 0.143主要 化合价 -4,+4 -2 -1, +7 +3其他 阳离子 核外无 电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 主角 焰色 试验 呈黄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互为 ;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同位素 第三周期第ⅦA族 解析:利用表中性质可先推断出X、Y、Z分别为H、Si、Na,然后依次做对比,利用主要化合价与原子半径等原子性质可推出短周期元素M、R、Q分别为O、Cl、Al。(1)Cl的质量数分别为35与37的两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分别为18、20,故二者互为同位素;C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ⅦA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填字母)。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b.稳定性:XR>YX4c .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Cl bc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H2O 2NaOH+H2↑ 解析:Cl的非金属性强于Si,可由HCl的稳定性大于SiH4,HClO4的酸性强于H2SiO3,以及二者形成的化合物SiCl4中Si呈+4价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与相应单质的状态无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范围是 。大于0.099 nm小于0.143 nm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质量检测(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章末质量检测(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