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D.气体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打气筒打气很费劲,这是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水很难被压缩,这是水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汽缸中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这是分子间的斥力对外做功的宏观表现D.夏天轮胎容易爆裂,说明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越大4.(2024·广西南宁高二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内颜色逐渐变得均匀。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5.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同,则内能也相同B.物体速度增大,则分子动能增大,内能也增大C.冰融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D.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机械能和内能均为零6.(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0 ℃和100 ℃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温度下的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1B.0 ℃温度下,低速率分子占比更小,气体分子的总动能更大C.相同体积下,0 ℃的气体对应的气体压强更大D.相同体积下,100 ℃的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更少7.如图所示,玻璃瓶A、B中装有质量相等、温度分别为60 ℃ 的热水和0 ℃的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比B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比B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更显著C.因质量相等,故A瓶中水的内能与B瓶中水的内能一样大D.A瓶中水的体积跟B瓶中水的体积一样大8.某老师为本实验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有:面积为0.22 m2的蒸发皿、滴管、量筒(50滴溶液滴入量筒体积约为1毫升)、纯油酸和无水酒精若干,已知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 m,则该老师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至多为( )A.1.1‰ B.1.2‰C.1.3‰ D.1.4‰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不同的物体,温度可能相同B.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C.同温度、同质量的氢气和氧气,氢气的分子动能大D.物体机械能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增大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把它们当作球形处理是一种估算方法B.图乙是布朗运动实验的观测记录,图为三颗微粒的运动轨迹C.图丙说明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其形成原因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造成的D.图丁中两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位置分子势能最小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7 g氨气(NH3)所含质子数为10NA12.(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中)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乙分子从r3到r1先加速后减速C.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分子力对乙分子一直做正功D.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三、非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60分)13.(6分)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把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描画出油酸膜的轮廓。(1)该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请将它们按操作先后排序: (用字母符号表示)。(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全部按满格计数B.用注射器测得1 mL溶液有N滴时数成了N-1滴C.爽身粉太薄使油酸边界不清,导致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D.未等爽身粉完全散开,就在玻璃片上描绘了油膜轮廓(3)在本实验中,做了几点理想化假设,请写出任意两条 。14.(8分)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0.06%,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 cm,则:(1)本实验已经准备的器材:油酸酒精溶液、注射器、浅盘和水、玻璃板、量筒、彩笔和坐标纸,要完成本实验,还欠缺的器材有 。(2)1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是 m3。(3)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4)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5)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纯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15.(10分)(2024·江苏苏州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食盐晶体结构示意图,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的。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食盐的密度是2.2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求:(1)食盐的摩尔体积多大(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试估算食盐晶体中两个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6.(10分)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一次探究活动,想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个数。一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得到以下几个物理量数据:地球的半径R=6.4×106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大气压强p0=1.0×105 Pa,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2.9×10-2 k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这位同学根据上述几个物理量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吗?若能,请给出结果;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7. (12分)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要求教师在学校的禁烟活动中应以身作则、带头戒烟,通过自身的戒烟,教育、带动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诱惑。一个高约2.8 m、底面积约10 m2的两人办公室,若只有一人吸了一根烟,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摩尔体积为22.4×10-3 m3·mol-1,可认为吸入气体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6.02×1023 mol-1,试估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人正常呼吸一次吸入气体的体积约为300 cm3,一根烟大约吸10次)(1)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2)另一不吸烟者呼吸一次吸入被污染过的空气分子数。18.(14分)(2024·湖北黄冈高二期中)某星球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它有稳定的大气层(大气层厚度比该星球半径小得多),其表面附近的大气压强为p,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d。已知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每一个空气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视为一个立方体。求该星球表面大气层的:(1)空气分子的平均密度ρ;(2)空气分子总数n;(3)厚度h。章末综合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1.C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的,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2.A 物体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着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A正确;气体温度降低,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D错误;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B错误;气体压强不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还与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有关,C错误。3.B 用打气筒打气费劲、汽缸中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夏天轮胎容易爆裂,这都是由于气体压强的作用,而不是分子间的斥力在起作用,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微弱,A、C、D错误;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正确。4.D 此现象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选项A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该现象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所以成因不同,故选项B错误;分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息,故选项C错误;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因有二氧化氮气体,所以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D正确。5.C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有关,则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同,则内能不一定也相同,选项A错误;宏观物体的动能与微观物体的分子动能无关,即物体速度增大,则分子动能不一定增大,内能也不一定增大,选项B错误;冰融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选项C正确;物体的内能永远不为零,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机械能也不一定为零,选项D错误。6.A 速率分布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所表示的意义就是将每个单位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进行累加,累加后最终的结果都等于1,故A正确;100 ℃温度下,低速率分子占比更小,气体分子的总动能更大,故B错误;相同体积下,100 ℃的气体对应的气体压强更大,故C错误;相同体积下,气体分子数密度相同,温度高时分子的平均速率大,则气体在100 ℃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0 ℃时多,故D错误。7.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A瓶水的温度高,故A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故A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水分子的运动,两瓶中不存在布朗运动,故B错误;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因质量相等,A瓶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大,所以A瓶中水的内能比B瓶中水的内能大,故C错误;分子平均距离与温度有关,质量相等的60 ℃ 的热水和0 ℃的冷水相比,60 ℃的热水体积比较大,故D错误。8.A 根据题意可知,形成的油膜的面积不能超过蒸发皿的面积,当油膜面积等于蒸发皿的面积时,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最大。一滴油酸的体积V0=dS=10-10×0.22 m3=2.2×10-11 m3,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cm3=2×10-8 m3,则此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至多为=1.1‰,故选A。9.AC 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温度、体积和分子数共同决定的,内能不同,物体的温度可能相同,A正确;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但分子数可能很多,B错误;同温度、同质量的氢气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氢气分子数多,故总分子动能氢气的大,C正确;机械能增大,若物体的温度、体积不变,则内能不变,D错误。10.ACD 图甲中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把它们当作球形处理是一种估算方法,故A正确;图乙是三颗微粒在不同时刻位置的连线,而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故B错误;图丙说明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其形成原因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造成的,故C正确;图丁中两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位置分子势能最小,故D正确。11.BD 由于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正确;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则所含原子数目不能确定,C错误;17 g氨气即1 mol氨气,其所含质子数为(7+3)NA,即10NA,D正确。12.AC 根据题图可知,r1为平衡位置,即分子力为零,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且始终表现为引力,可知乙分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始终做加速运动,到达r1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正确,B错误;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分子力始终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对乙分子始终做正功,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始终减小,故C正确,D错误。13.(1)DCBA (2)BD (3)油酸分子视为球形;油酸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任选两条即可)解析:(1)操作顺序为先测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然后把爽身粉均匀撒到水面上,再用注射器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然后滴到水中,再盖上玻璃盖,用笔在玻璃上描出油酸的轮廓,把坐标纸铺在玻璃上,故顺序为DCBA。(2)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全部按满格计数,根据d=计算出的结果偏小,故A错误;用注射器测得1 mL溶液有N滴时数成了N-1滴,每滴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偏大,根据d=可得直径计算结果偏大,故B正确;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根据d=计算出的结果偏小,故C错误;未等爽身粉完全散开,就在玻璃片上描绘了油膜轮廓,测得的面积偏小,所以计算结果偏大,故D正确。(3)在本实验中,是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并且认为油酸分子是紧密靠在一起的,并且认为油酸是单分子排列的。14.(1)爽身粉 (2)7.5×10-12 (3)123(121~125均可) (4)6×10-10 (5)NA=解析:(1)在本实验中,要用量筒测量从注射器中滴出的油酸酒精溶液,先在浅盘中撒上爽身粉,再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画出油膜的轮廓,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得分子直径,故实验中还需要爽身粉。(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V1=×0.06% mL=7.5×10-6 mL=7.5×10-12 m3。(3)由题图可知油膜占正方形格的个数约为123个,则油膜的面积为S=123×1×1 cm2=123 cm2。(4)由于形成单分子油膜,油酸分子的直径等于油膜的厚度,则有d== m≈6×10-10 m。(5)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mol=,油酸分子的直径d=,则油酸分子的体积V0=πd3=π,阿伏加德罗常数NA=。15.(1)26.6 cm3/mol (2)4×10-10 m解析:(1)1 mol食盐中有NA个氯离子和NA个钠离子,离子总数是2NA,摩尔体积V与摩尔质量M与物质密度ρ的关系为V== cm3/mol=26.6 cm3/mol。(2)一个离子所占的体积为V0==,由图可知V0就是图中每四个离子所夹的正方体的体积,此正方体的边长d==,而最近的两个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r=d==1.41× m≈4×10-10 m。16.能 1.1×1044个解析:因为大气压强是由大气重力产生的,由p0==,可得m=,把查阅得到的数据代入上式,可得m=5.2×1018 kg,所以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为n=NA=1.1×1044(个)。17.(1)7.0×10-8 m (2)8.7×1017个解析:(1)吸烟者吸完一根烟吸入气体的总体积为10×300 cm3,含有的空气分子数为n=×6.02×1023≈8.1×1022(个)办公室单位体积空间内含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为≈2.9×1021(个)每个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所占体积为V= m3所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L=≈7.0×10-8 m。(2)不吸烟者一次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约为2.9×1021×300×10-6=8.7×1017(个)。18.(1) (2) (3)解析:(1)每个分子占据一个边长为d的小立方体,各小立方体紧密排列,设空气的摩尔体积为V,则有V=NAd3,又ρ=,解得ρ=。(2)设该星球大气层中气体的质量为m,星球的表面积为S,则S=4πR2,由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可知mg=pS,大气层的空气分子总数n=,解得n=。(3)由于该星球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星球的半径,所以有Sh=d3,解得h=。5 / 5(共48张PPT)章末综合检测(一)分子动理论(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的,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B.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C. 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D. 气体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物体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着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A正确;气体温度降低,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D错误;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B错误;气体压强不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还与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有关,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打气筒打气很费劲,这是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 水很难被压缩,这是水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 汽缸中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这是分子间的斥力对外做功的宏观表现D. 夏天轮胎容易爆裂,说明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越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用打气筒打气费劲、汽缸中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夏天轮胎容易爆裂,这都是由于气体压强的作用,而不是分子间的斥力在起作用,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微弱,A、C、D错误;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2024·广西南宁高二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内颜色逐渐变得均匀。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 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 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此现象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选项A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该现象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所以成因不同,故选项B错误;分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息,故选项C错误;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因有二氧化氮气体,所以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同,则内能也相同B. 物体速度增大,则分子动能增大,内能也增大C. 冰融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D.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机械能和内能均为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有关,则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同,则内能不一定也相同,选项A错误;宏观物体的动能与微观物体的分子动能无关,即物体速度增大,则分子动能不一定增大,内能也不一定增大,选项B错误;冰融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选项C正确;物体的内能永远不为零,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机械能也不一定为零,选项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0 ℃和100 ℃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 ℃温度下的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1B. 0 ℃温度下,低速率分子占比更小,气体分子的总动能更大C. 相同体积下,0 ℃的气体对应的气体压强更大D. 相同体积下,100 ℃的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更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速率分布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所表示的意义就是将每个单位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进行累加,累加后最终的结果都等于1,故A正确;100 ℃温度下,低速率分子占比更小,气体分子的总动能更大,故B错误;相同体积下,100 ℃的气体对应的气体压强更大,故C错误;相同体积下,气体分子数密度相同,温度高时分子的平均速率大,则气体在100 ℃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0 ℃时多,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 如图所示,玻璃瓶A、B中装有质量相等、温度分别为60 ℃ 的热水和0 ℃的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比B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比B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更显著C. 因质量相等,故A瓶中水的内能与B瓶中水的内能一样大D. A瓶中水的体积跟B瓶中水的体积一样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A瓶水的温度高,故A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故A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水分子的运动,两瓶中不存在布朗运动,故B错误;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因质量相等,A瓶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大,所以A瓶中水的内能比B瓶中水的内能大,故C错误;分子平均距离与温度有关,质量相等的60 ℃ 的热水和0 ℃的冷水相比,60 ℃的热水体积比较大,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 某老师为本实验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有:面积为0.22 m2的蒸发皿、滴管、量筒(50滴溶液滴入量筒体积约为1毫升)、纯油酸和无水酒精若干,已知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 m,则该老师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至多为( )A. 1.1‰ B. 1.2‰C. 1.3‰ D. 1.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形成的油膜的面积不能超过蒸发皿的面积,当油膜面积等于蒸发皿的面积时,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最大。一滴油酸的体积V0=dS=10-10×0.22 m3=2.2×10-11 m3,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cm3=2×10-8 m3,则此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至多为=1.1‰,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能不同的物体,温度可能相同B.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C. 同温度、同质量的氢气和氧气,氢气的分子动能大D. 物体机械能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温度、体积和分子数共同决定的,内能不同,物体的温度可能相同,A正确;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但分子数可能很多,B错误;同温度、同质量的氢气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氢气分子数多,故总分子动能氢气的大,C正确;机械能增大,若物体的温度、体积不变,则内能不变,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把它们当作球形处理是一种估算方法B. 图乙是布朗运动实验的观测记录,图为三颗微粒的运动轨迹C. 图丙说明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其形成原因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造成的D. 图丁中两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位置分子势能最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图甲中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把它们当作球形处理是一种估算方法,故A正确;图乙是三颗微粒在不同时刻位置的连线,而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故B错误;图丙说明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其形成原因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造成的,故C正确;图丁中两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位置分子势能最小,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 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 17 g氨气(NH3)所含质子数为10N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于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正确;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则所含原子数目不能确定,C错误;17 g氨气即1 mol氨气,其所含质子数为(7+3)NA,即10NA,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中)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 乙分子从r3到r1先加速后减速C. 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分子力对乙分子一直做正功D. 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r1为平衡位置,即分子力为零,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且始终表现为引力,可知乙分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始终做加速运动,到达r1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正确,B错误;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分子力始终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对乙分子始终做正功,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始终减小,故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三、非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60分)13. (6分)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把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描画出油酸膜的轮廓。(1)该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请将它们按操作先后排序: (用字母符号表示)。DCB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操作顺序为先测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然后把爽身粉均匀撒到水面上,再用注射器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然后滴到水中,再盖上玻璃盖,用笔在玻璃上描出油酸的轮廓,把坐标纸铺在玻璃上,故顺序为DCB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 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全部按满格计数B. 用注射器测得1 mL溶液有N滴时数成了N-1滴C. 爽身粉太薄使油酸边界不清,导致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D. 未等爽身粉完全散开,就在玻璃片上描绘了油膜轮廓B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全部按满格计数,根据d=计算出的结果偏小,故A错误;用注射器测得1 mL溶液有N滴时数成了N-1滴,每滴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偏大,根据d=可得直径计算结果偏大,故B正确;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根据d=计算出的结果偏小,故C错误;未等爽身粉完全散开,就在玻璃片上描绘了油膜轮廓,测得的面积偏小,所以计算结果偏大,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在本实验中,做了几点理想化假设,请写出任意两条 。解析:在本实验中,是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并且认为油酸分子是紧密靠在一起的,并且认为油酸是单分子排列的。油酸分子视为球形;油酸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任选两条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8分)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0.06%,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cm,则:爽身粉 (1)本实验已经准备的器材:油酸酒精溶液、注射器、浅盘和水、玻璃板、量筒、彩笔和坐标纸,要完成本实验,还欠缺的器材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在本实验中,要用量筒测量从注射器中滴出的油酸酒精溶液,先在浅盘中撒上爽身粉,再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画出油膜的轮廓,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得分子直径,故实验中还需要爽身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1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是 m3。解析: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V1=×0.06% mL=7.5×10-6 mL=7.5×10-12 m3。7.5×10-12 (3)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解析:由题图可知油膜占正方形格的个数约为123个,则油膜的面积为S=123×1×1 cm2=123 cm2。123(121~125均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由于形成单分子油膜,油酸分子的直径等于油膜的厚度,则有d== m≈6×10-10 m。6×10-1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纯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NA= 解析: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mol=,油酸分子的直径d=,则油酸分子的体积V0=πd3=π,阿伏加德罗常数N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10分)(2024·江苏苏州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食盐晶体结构示意图,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的。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食盐的密度是2.2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求:(1)食盐的摩尔体积多大(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26.6 cm3/mo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1 mol食盐中有NA个氯离子和NA个钠离子,离子总数是2NA,摩尔体积V与摩尔质量M与物质密度ρ的关系为V== cm3/mol=26.6 cm3/mo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试估算食盐晶体中两个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4×10-1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一个离子所占的体积为V0==,由图可知V0就是图中每四个离子所夹的正方体的体积,此正方体的边长d==,而最近的两个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r=d==1.41× m≈4×10-1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 (10分)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一次探究活动,想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个数。一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得到以下几个物理量数据:地球的半径R=6.4×106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大气压强p0=1.0×105 Pa,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2.9×10-2 k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1,这位同学根据上述几个物理量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吗?若能,请给出结果;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能 1.1×1044个解析:因为大气压强是由大气重力产生的,由p0==,可得m=,把查阅得到的数据代入上式,可得m=5.2×1018kg,所以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为n=NA=1.1×1044(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12分)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要求教师在学校的禁烟活动中应以身作则、带头戒烟,通过自身的戒烟,教育、带动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诱惑。一个高约2.8 m、底面积约10 m2的两人办公室,若只有一人吸了一根烟,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摩尔体积为22.4×10-3 m3·mol-1,可认为吸入气体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6.02×1023 mol-1,试估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人正常呼吸一次吸入气体的体积约为300cm3,一根烟大约吸10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答案:7.0×10-8 m 解析:吸烟者吸完一根烟吸入气体的总体积为10×300cm3,含有的空气分子数为n=×6.02×1023≈8.1×1022(个)办公室单位体积空间内含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为≈2.9×1021(个)每个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所占体积为V= m3所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L=≈7.0×10-8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另一不吸烟者呼吸一次吸入被污染过的空气分子数。答案:8.7×1017个解析:不吸烟者一次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约为2.9×1021×300×10-6=8.7×1017(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14分)(2024·湖北黄冈高二期中)某星球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它有稳定的大气层(大气层厚度比该星球半径小得多),其表面附近的大气压强为p,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d。已知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每一个空气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视为一个立方体。求该星球表面大气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每个分子占据一个边长为d的小立方体,各小立方体紧密排列,设空气的摩尔体积为V,则有V=NAd3,又ρ=,解得ρ=。(1)空气分子的平均密度ρ;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设该星球大气层中气体的质量为m,星球的表面积为S,则S=4πR2,由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可知mg=pS,大气层的空气分子总数n=,解得n=。(2)空气分子总数n;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厚度h。答案:解析:由于该星球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星球的半径,所以有Sh=d3,解得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综合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docx 章末综合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