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任务式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任务式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归园田居》(其一) —— 一个独行者的“ 自我突围 ”
教科书 书 名:教育部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8 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关联诗歌,对比鉴赏现实田园、诗意田园、理想田园的差异。 审美鉴赏与创造: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困局,理解三重突围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陶渊明“抱朴守拙 ”的突围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细读文本内容,赏析田园的三重涵义。 教学难点: 借助陶渊明成长轨迹图,思考三重突围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座围城,需要突围拯救自己。 二、听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三、情境创设 近期,学校咨询室收到许多关于成长困惑的信件。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校刊《未名语》特 设“ 品读经典,寻访大师——看‘生命突围 ’”专栏,本期拟选择陶渊明进行对话。 任务 1:标题引路,理清脉络 问 1:标题《归园田居》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答: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回归之路他突破了什么? 解析:陶渊明从(樊笼、尘网)回归(有虚室、有余闲)的园田居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官场比作樊笼,将处于官场中的我比作羁鸟、池鱼。官场生 活似网、似笼使我不得自由,我像池鱼思念旧渊,我像羁鸟眷恋故林,我渴慕田园。 问 2:陶渊明回归一程,他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三十年 ”——厌倦 “误落 ”——悔恨 “复 ”——失而复得、喜悦 任务 2:细读文本,初探“突围 ” 思考 1:结合诗人的成长轨迹,思考回归一事,诗人突破了怎样的重围? 出生于浔阳柴桑 祖父陶侃,有能力的寒门阶层(可能是渔户) 的代表,建功立业,官至荆州刺史、长沙郡公,是个勤劳、积极的人。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是个高贵、镇静,具有魏晋风流的名士型人格,同时“行不苟合,言无矜夸,是个歌介实诚的人。 家境没落 9 岁,陶渊明父去世。 12岁,庶母亡故,陶夫人带着陶渊明兄妹度日。祖父陶侃,有能力的寒门阶层(可能是渔户) 的代表,建功立业,官至荆州刺史、长沙郡公,是个勤劳、积极的人。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是个高贵、镇静,具有魏晋风流的名士型人格,同时“行不苟合,言无矜夸,是个歌介实诚的人。 20岁,“弱年逢家乏”,“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叔父陶范失去江州刺史地位。 27 岁,长子陶俨出生。 28 岁,次子陶俟出生。 至此,“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 五次入仕 五次进入官场,最终辞官 晚年隐居 408年,园田居遭遇火灾,以前祖业所传,加上四任为官的微薄积蓄都毁于这场大火,此时陶渊明的生活与普通劳动者无异,完全要靠几亩薄田养活自己。 427 年,陶渊明病殁。
(1)官场有怎样的特点? 尘杂——1.羁旅行役的奔波。 2.官场迎来送往的官场礼制。 3.官场的政事。 4.政治的斗争、权力的倾轧。 (2)充满如此尘杂,让诗人心为形役的官场,诗人为何入仕“十三年之久 ”? 1、亲老家贫 “弱年逢家乏 ”(《有会而作》)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归去来兮辞》并序)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饮酒》其十) 2、 自幼习儒家经典,受家世熏陶,有经世济民之志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其十六) 3、孝顺母亲 “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 ” 4、朋友的关心和官府的征召 (3) 回归后的园田居有怎样的特点? 有虚室、有余闲——虚室,空室。 致虚极 唯道集虚,虚室生白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4)从官场回归到田园,陶渊明突破了什么? 舍弃了束缚的官场,回到到自由的生活。 舍弃了官的身份,跨越了到民的层次。 舍弃了饱暖的生活,直面生活的窘迫。 舍弃了世俗对耕作的偏见,做出士人离开仕途俸禄也能安身立命的选择。 思考 2:结合时代的背景,思考回归一事,诗人突破了怎样的重围? 陶渊明的时代 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且政局较为复杂的一个历史时期。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晋室固然衰微,桓玄的政权也倏起倏灭,刘裕已慢慢握起大权,代替了桓玄,最后逼死了晋朝最后的两个皇帝,而自己又建立了新的王朝,这期间有不少的惨杀倾轧,朝代的更迭和当权者频繁的更换,都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也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陶渊明便生活在这样一个动乱与苦难、分裂与离乱的社会环境中。 家族背景:陶渊明出身于陶氏家族,在陶渊明的宗族血缘范围内,对其影响最深的当属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和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公孟嘉,曾经担任江州的劝学从事,显见有很出色的儒学素养。渊地理环境:寻阳,风景秀丽,美不胜收,隐逸之风盛行。另一方面寻阳人口增加,经济迅猛发展,其位于交通枢纽位置,始终是混乱和战争的主战场。同时寻阳也是桓玄的根据地。 社会习俗:魏晋风度,是当时士大夫的一种架子和应付人事的方式,这是在封建贵族阶级里所欣赏的一种“人格美”,他的实际意义之一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一种政治家的态度,是登上政治舞台的一种政治资本。 (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混乱、动荡、没落的时代 (2)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他们是如何适应时代的? 俗之韵——伪 (3)陶渊明的本性是爱丘山,他的韵是什么?
真 (4)为了固守自己的“韵 ”和“性 ”,陶渊明选择怎样的方式? 守拙——君子固穷 (5)从伪善的世俗回归到真纯的田园,陶渊明突破了什么? 突破普世的价值观(俗韵),回归到真性情的“守拙 ” 突破没落的魏晋风流,回归到真实的自然主义人格 任务 3:联读诗文,深研田园三意 (1)在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田园? 1.现实田园的真实与立体 《归园田居》(其一)充满烟火气、立体多维、浓淡相生、相印成趣的 《归园田居》(其二)孤独的、使人忧虑的 《归园田居》(其三)充满艰辛、劳作艰难的 《归园田居》(其四)(其五)荒芜、荒凉的 2.诗意田园的自由与惬意 无俗事相扰、与自然相伴、与农人相欢 3.理想田园的和谐与安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秩序井然、和平安宁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百姓和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自给自足、富裕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淳朴热情、丰衣足食 遂与外人间隔。——与世无争,远离尘嚣 任务 4:照进现实,感悟突围的方法 思考:实现三重入围,你认为陶渊明采用了哪些方法? 坚守固有的“真 ”、果断地取舍并放下、理性面对现实、审慎判断局势、寻找心灵 与精神的归处…… 四、小结 寻找生命的出口,需要一颗淡定的心,择生与抉死都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我想,人生总 会有孤岛、总会有围城、总会有舒适区,不妨保持固有的“真 ”,保持良善与热爱,大胆的 去探索、去经历、去突破、去成长, 自当未来有光,一路灿烂。 五、作业
基础性作业: 有一同学,想选择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田园场景拍摄成一个短视频, 由你负 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分镜头脚本 时长: 60 秒 音乐特点 远镜头 特写镜头 视频解说
参考答案: 分镜头脚本 时长: 60 秒 音乐特点 轻缓 、悠扬 、空灵 远镜头 村落 、远山 、炊烟 特写镜头 深巷中 、狗吠的声音 、雄鸡 、桑树 视频解说答案示例: 这是一方恬静幽雅, 宁静和谐的 人间仙境 。 眺望远方, 一个小小的村落坐落在山 脚下,袅袅炊烟缓缓升起,映衬着远山更加葱翠。 身旁的柳条轻轻地拂过我的身躯, 近旁的桃树 、 李树仿似还散发着未消散的花香 。深巷里的小狗 是在嬉戏吧, 狗吠之声是如此的欢愉 。雄鸡仿似 也忍不住凑个热闹, 站在高高的桑树上, 准备歌 唱一曲 。有声有色, 有活泼有生机, 有朴拙自然 的趣味, 这大概就是诗意的栖息地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