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6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考点 三年考情(2023-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焓变的计算:2025重庆卷、2025浙江卷、2024安徽卷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及应用:2025广东卷、2024湖南卷、2023湖北卷 高考中有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内容的考查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都会涉及,在选择题中考查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考查简单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形式和能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以陌生的化学反应机理图为载体进行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等。随着新高考单科卷的实行,对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考查也会有所增加,有关焓变的比较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会增加考查。考点2 化学反应历程、机理 2025湖北卷、2025北京卷、2025湖北卷、2025湖南卷、2025河南卷、2024浙江卷、2024甘肃卷、2024北京卷、2024广东卷、2024河北卷、2023新课标卷、2023湖南卷、2023浙江卷考点0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法1 焓变的计算1.(2025·重庆卷)肼()与氧化剂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可作火箭燃料。已知下列反应:① ② ③ 则反应的为A. B. C. D.【答案】B【分析】根据目标方程式与原方程式的特点可知,将原方程式进行(①-3×②+③)变换,可得目标方程式,所以,ΔH应为,据此解答。【详解】A.选项A的表达式为,但根据推导结果,ΔH应为,与A不符,A错误;B.推导过程中,通过组合反应①、③及反转的反应②×3,得到总ΔH为,再除以4得,与选项B一致,B正确;C.选项C未除以4,直接取,不符合目标反应的系数比例,C错误;D.选项D的表达式为,符号和系数均与推导结果不符,D错误;故选B。2.(2025·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和混合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在该条件下不自发B.,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C.,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则【答案】B【详解】A.根据复合判据ΔG=ΔH-TΔS,该反应ΔH<0、ΔS<0,温度较低时ΔG<0,故低温能自发进行,A错误;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得到目标反应Na(s)+Cl2(g)=Na+(g)+Cl (g),则ΔH=,由于不能明确相对大小,则ΔH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B。3. (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X(g) Y(g)(ΔH1<0),Y(g) Z(g)(Δ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A B.C. D.【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X的浓度逐渐减小、Y和Z的浓度逐渐增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的浓度逐渐减小、Z的浓度继续逐渐增大,说明X(g)Y(g)的反应速率大于Y(g)Z(g)的反应速率,则反应X(g)Y(g)的活化能小于反应Y(g)Z(g)的活化能。【解析】A.X(g)Y(g)和Y(g)Z(g) H都小于0,而图像显示Y的能量高于X,即图像显示X(g)Y(g)为吸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 H都小于0,且X(g)Y(g)的活化能小于Y(g)Z(g)的活化能,B项符合题意;C.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 H都小于0,但图像上X(g)Y(g)的活化能大于Y(g)Z(g)的活化能,C项不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 H都大于0,且X(g)Y(g)的活化能大于Y(g)Z(g)的活化能,D项不符合题意;选B。考法2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及应用4.(2025·广东卷)现代科技,增强国力,增进民生福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得了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质量为10gB.利用成功为金属材料“重塑金身”,中Mo的化合价为+6C.穿上电动机械腿,助力行走不是梦,行走时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沙海养鱼蹚出治沙新路,让沙海沙山变成金山银山,鱼肉富含蛋白质【答案】D【详解】A.1mol 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因此质量为18g,而非10g,A错误;B.MoS2中S的化合价为-2,总负电荷为-4,Mo的化合价为+4,而非+6,B错误;C.电动机械腿工作时,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而非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错误;D.鱼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描述正确,D正确;故选D。5. (2024·湖南卷)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B. 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D.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D【解析】A.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故A正确;B.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B正确;C.脱嵌是锂从电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放电时,负极材料产生锂离子,则锂离子在负极脱嵌,则充电时,锂离子在阳极脱嵌,C正确;D.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本题选D。6.(2023·湖北卷)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A.液氮-液氢 B.液氧-液氢 C.液态-肼 D.液氧-煤油【答案】A【解析】A.虽然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但是,由于键能很大,该反应的速率很慢,氢气不能在氮气中燃烧,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大量的气体,因此,液氮-液氢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A符合题意;B.氢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速率很快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氧-液氢能作为火箭推进剂,B不符合题意;C.肼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态-肼能作为火箭推进剂,C不符合题意;D.煤油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速率很快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氧-煤油能作为火箭推进剂,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A。考点02 化学反应历程、机理6.(2025·湖北卷)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固体A与固体B研细后混合,常温下搅拌产生气体C和固体D,温度迅速下降。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G是一种强酸。H是白色固体,常用作钡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C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A,溶液升高B.D为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C.F溶于雨水可形成酸雨D.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来盛装G的浓溶液【答案】A【分析】固体A与固体B研细后混合,常温下搅拌产生气体C和固体D,温度迅速下降。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NH3,G是强酸,则E是NO,F是NO2,G是HNO3;H是白色固体,常用作钡餐,H是BaSO4,D是BaCl2,A和B反应是NH4Cl和Ba(OH)2·8H2O反应,C(NH3)和HCl可转化为NH4Cl,则A是NH4Cl,B是Ba(OH)2·8H2O。【详解】A.在C(NH3)的水溶液(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A(NH4Cl),铵根浓度增大,抑制了NH3·H2O的电离,OH-浓度减小,溶液pH减小,A错误;B.D(BaCl2)易溶于水,溶于水电离出Ba2+,钡是重金属,有毒,B正确;C.F(NO2)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硝酸,故NO2溶于雨水可形成硝酸型酸雨,C正确;D.G是HNO3,常温下浓HNO3将Fe钝化,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D正确;答案选A。7.(2025·北京卷)为理解离子化合物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设想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溶解是吸热过程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C.根据各微粒的状态,可判断,D.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与固体和溶液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第一步为NaCl固体变为Na+和Cl-,此过程离子键发生断裂,为吸热过程;第二步为Na+和Cl-与水结合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为成键过程,为放热过程。【详解】A.由图可知,固体溶解过程的焓变为,为吸热过程,A正确;B.由图可知,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由盖斯定律可知,即,B正确;C.由分析可知,第一步为NaCl固体变为Na+和Cl-,此过程离子键发生断裂,为吸热过程,a>0;第二步为Na+和Cl-与水结合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为成键过程,为放热过程,b<0,C错误;D.由分析可知,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却决于固体断键吸收的热量及Na+和Cl-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有关,即与固体和溶液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D正确;故选C。8.(2025·河北卷)氮化镓(GaN)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电信息材料等领域,可利用反应制备。反应历程(TS代表过渡态)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是吸热过程B.反应ⅱ中脱去步骤的活化能为2.69eVC.反应ⅲ包含2个基元反应D.总反应的速控步包含在反应ⅱ中【答案】D【详解】A.观察历程图可知,反应ⅰ中的相对能量为0,经TS1、TS2、TS3完成反应,生成和,此时的相对能量为0.05eV,因此体系能量在反应中增加,则该反应为吸热过程,A正确;B.反应ⅱ中因脱去步骤需要经过TS5,则活化能为0.70eV与TS5的相对能量差,即3.39eV-0.70eV=2.69eV,B正确;C.反应ⅲ从生成经历过渡态TS6、TS7,说明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包含2个基元反应,C正确;D.整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高的步骤是反应ⅲ中的TS7对应得反应步骤(活化能为3.07eV),所以总反应的速控步包含在反应ⅲ中,D错误;故选D。9.(2025·湖南卷)环氧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钛掺杂沸石为催化剂,由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Ⅱ是催化剂B.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丙烯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的原子利用率为100%【答案】B【详解】A.根据反应原理,Ⅰ先消耗再生成,是整个历程的催化剂,Ⅱ先生成,再消耗,是中间产物,A错误;B.过程中存在中O-O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中非极性键的形成;还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形成,B正确;C.过程中Ti的化学键()始终是4个,配位键不会改变Ti的化合价,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错误;D.反应生成了,且存在的分解反应,原子利用率小于100%,D错误;故选B。10.(2025·河南卷)在催化剂a或催化剂b作用下,丙烷发生脱氢反应制备丙烯,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进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中部分进程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反应是放热反应B.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总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同C.和催化剂b相比,丙烷被催化剂a吸附得到的吸附态更稳定D.①转化为②的进程中,决速步骤为【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能量高,总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与催化剂无关,B错误;C.由图可知,丙烷被催化剂a吸附后能量更低,则被催化剂a吸附后得到的吸附态更稳定, C正确;D.活化能高的反应速率慢,是反应的决速步骤,故决速步骤为*CH3CHCH3→*CH3CHCH2+*H或*CH3CHCH3+*H→*CH3CHCH2+2*H,D错误;故选C。11. (2024·浙江卷)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历程如下:已知:①②RCOOCH2CH3水解相对速率与取代基R的关系如下表:取代基R CH3 ClCH2 Cl2CH水解相对速率 1 290 72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I是OH-与酯中Cδ+作用B. 步骤III使I和Ⅱ平衡正向移动,使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不可逆C. 酯的水解速率:FCH2COOCH2CH3>ClCH2COOCH2CH3D. 与OH-反应、与18OH-反应,两者所得醇和羧酸盐均不同【答案】D【解析】【解析】A.步骤Ⅰ是氢氧根离子与酯基中的作用生成羟基和O-,A正确;B.步骤Ⅰ加入氢氧根离子使平衡Ⅰ正向移动,氢氧根离子与羧基反应使平衡Ⅱ也正向移动,使得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不可逆,B正确;C.从信息②可知,随着取代基R上Cl个数的增多,水解相对速率增大,原因为Cl电负性较强,对电子的吸引能力较强,使得酯基的水解速率增大,F的电负性强于Cl,FCH2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因此酯的水解速率,C正确;D.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根据信息①可知,第一步反应后18O既存在于羟基中也存在于O-中,随着反应进行,最终18O存在于羧酸盐中,同理与18OH-反应,最终18O存在于羧酸盐中,两者所得醇和羧酸盐相同,D错误;故答案选D。12.(2024·甘肃卷) 甲烷在某含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步骤2逆向反应的C. 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 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答案】C【解析】【解析】A.由能量变化图可知,,A项正确;B.由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2逆向反应的,B项正确;C.由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1的活化能,步骤2的活化能,步骤1的活化能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慢,C项错误;D.该过程甲烷转化为甲醇,属于加氧氧化,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D项正确;故选C。13.(2024·北京卷)可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制成,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为反应物,W为生成物B.反应制得,须投入C.升高反应温度,被氧化制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结合反应机理分析,X、Y、Z、W依次是、、、,A正确;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B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和,D正确。14.(2024·北京卷)苯在浓和浓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中间体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B.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C.由苯得到M时,苯中的大键没有变化D.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作催化剂【答案】C【解析】生成产物Ⅱ的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更快,且产物Ⅱ的能量更低即产物Ⅱ更稳定,以上2个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A正确;根据前后结构对照,X为米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B正确;M的六元环中与相连的C为杂化,苯中大键发生改变,C错误;苯的硝化反应中浓作催化剂,D正确。15. (2024·广东卷)对反应(I为中间产物),相同条件下:①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②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减小。基于以上事实,可能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为无催化剂,------为有催化剂)为A. B. C. D.【答案】A【解析】【解析】提高反应温度,增大,说明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减小,说明S生成中间产物I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属于吸热反应,由此可排除C、D选项,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即反应的决速步骤的活化能下降,使得反应速率大幅加快,活化能大的步骤为决速步骤,符合条件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为A,故A正确,故选A。16.(2024·河北卷) 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电池,以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以捕获,使放电时还原产物为。该设计克服了导电性差和释放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对上述电池放电时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电极上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表示吸附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捕获的反应为B. 路径2是优先路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C. 路径1、3经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相同;路径2、3起始物相同但产物不同D. 三个路径速控步骤均涉及转化,路径2、3的速控步骤均伴有再生【答案】D【解析】.根据题给反应路径图可知,(1,3-丙二胺)捕获的产物为,因此捕获的反应为,故A正确;B.由反应进程-相对能量图可知,路径2的最大能垒最小,因此与路径1和路径3相比,路径2是优先路径,且路径2的最大能垒为的步骤,据反应路径2的图示可知,该步骤有参与反应,因此速控步骤反应式为,故B正确;C.根据反应路径图可知,路径1、3的中间产物不同,即经历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均为,而路径2、3的起始物均为,产物分别为和,故C正确;D.根据反应路径与相对能量的图像可知,三个路径的速控步骤中都参与了反应,且由B项分析可知,路径2的速控步骤伴有再生,但路径3的速控步骤为得电子转化为和,没有的生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D。17.(2023·新课标卷)“肼合成酶”以其中的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与转化为肼(),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键断裂和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被氧化为,后又被还原为D.将替换为,反应可得【答案】D【解析】A.NH2OH,NH3,H2O的电荷分布都不均匀,不对称,为极性分子,A正确;B.由反应历程可知,有N-H,N-O键断裂,还有N-H键的生成,B正确;C.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过程中,Fe2+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后面又得到电子生成Fe2+,C正确;D.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H2NH2有两个氢来源于NH3,所以将NH2OH替换为ND2OD,不可能得到ND2ND2,得到ND2NH2和HDO,D错误;故选D。18.(2023·湖南卷)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Ⅱ)催化剂(用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Ⅱ)被氧化至(Ⅲ)后,配体失去质子能力增强B.M中的化合价为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答案】B【解析】A.(Ⅱ)被氧化至(Ⅲ)后,中的带有更多的正电荷,其与N原子成键后,吸引电子的能力比(Ⅱ)强,这种作用使得配体中的键极性变强且更易断裂,因此其失去质子()的能力增强,A说法正确;B.(Ⅱ)中的化合价为+2,当其变为(Ⅲ)后,的化合价变为+3,(Ⅲ)失去2个质子后,N原子产生了1个孤电子对,的化合价不变;M为,当变为M时,N原子的孤电子对拆为2个电子并转移给1个电子,其中的化合价变为,因此,B说法不正确;C.该过程M变为时,有键形成,是非极性键,C说法正确;D.从整个过程来看, 4个失去了2个电子后生成了1个和2个,(Ⅱ)是催化剂,因此,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为,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19.(2023·浙江卷)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可计算键能为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分析】对比两个历程可知,历程Ⅱ中增加了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A正确;B.已知的相对能量为0,对比两个历程可知,的相对能量为,则键能为,B正确;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C错误;D.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故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6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考点 三年考情(2023-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焓变的计算:2025重庆卷、2025浙江卷、2024安徽卷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及应用:2025广东卷、2024湖南卷、2023湖北卷 高考中有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内容的考查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都会涉及,在选择题中考查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考查简单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形式和能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以陌生的化学反应机理图为载体进行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等。随着新高考单科卷的实行,对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考查也会有所增加,有关焓变的比较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会增加考查。考点2 化学反应历程、机理 2025湖北卷、2025北京卷、2025湖北卷、2025湖南卷、2025河南卷、2024浙江卷、2024甘肃卷、2024北京卷、2024广东卷、2024河北卷、2023新课标卷、2023湖南卷、2023浙江卷考点0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法1 焓变的计算1.(2025·重庆卷)肼()与氧化剂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可作火箭燃料。已知下列反应:① ② ③ 则反应的为A. B. C. D.【答案】B【分析】根据目标方程式与原方程式的特点可知,将原方程式进行(①-3×②+③)变换,可得目标方程式,所以,ΔH应为,据此解答。【详解】A.选项A的表达式为,但根据推导结果,ΔH应为,与A不符,A错误;B.推导过程中,通过组合反应①、③及反转的反应②×3,得到总ΔH为,再除以4得,与选项B一致,B正确;C.选项C未除以4,直接取,不符合目标反应的系数比例,C错误;D.选项D的表达式为,符号和系数均与推导结果不符,D错误;故选B。2.(2025·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和混合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在该条件下不自发B.,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C.,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则【答案】B【详解】A.根据复合判据ΔG=ΔH-TΔS,该反应ΔH<0、ΔS<0,温度较低时ΔG<0,故低温能自发进行,A错误;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得到目标反应Na(s)+Cl2(g)=Na+(g)+Cl (g),则ΔH=,由于不能明确相对大小,则ΔH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B。3. (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X(g) Y(g)(ΔH1<0),Y(g) Z(g)(Δ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A B.C. D.考法2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及应用4.(2025·广东卷)现代科技,增强国力,增进民生福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得了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质量为10gB.利用成功为金属材料“重塑金身”,中Mo的化合价为+6C.穿上电动机械腿,助力行走不是梦,行走时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沙海养鱼蹚出治沙新路,让沙海沙山变成金山银山,鱼肉富含蛋白质【答案】D【详解】A.1mol 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因此质量为18g,而非10g,A错误;B.MoS2中S的化合价为-2,总负电荷为-4,Mo的化合价为+4,而非+6,B错误;C.电动机械腿工作时,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而非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错误;D.鱼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描述正确,D正确;故选D。5. (2024·湖南卷)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B. 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D.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6.(2023·湖北卷)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A.液氮-液氢 B.液氧-液氢 C.液态-肼 D.液氧-煤油考点02 化学反应历程、机理6.(2025·湖北卷)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固体A与固体B研细后混合,常温下搅拌产生气体C和固体D,温度迅速下降。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G是一种强酸。H是白色固体,常用作钡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C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A,溶液升高B.D为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C.F溶于雨水可形成酸雨D.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来盛装G的浓溶液【答案】A【分析】固体A与固体B研细后混合,常温下搅拌产生气体C和固体D,温度迅速下降。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NH3,G是强酸,则E是NO,F是NO2,G是HNO3;H是白色固体,常用作钡餐,H是BaSO4,D是BaCl2,A和B反应是NH4Cl和Ba(OH)2·8H2O反应,C(NH3)和HCl可转化为NH4Cl,则A是NH4Cl,B是Ba(OH)2·8H2O。【详解】A.在C(NH3)的水溶液(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A(NH4Cl),铵根浓度增大,抑制了NH3·H2O的电离,OH-浓度减小,溶液pH减小,A错误;B.D(BaCl2)易溶于水,溶于水电离出Ba2+,钡是重金属,有毒,B正确;C.F(NO2)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硝酸,故NO2溶于雨水可形成硝酸型酸雨,C正确;D.G是HNO3,常温下浓HNO3将Fe钝化,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D正确;答案选A。7.(2025·北京卷)为理解离子化合物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设想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溶解是吸热过程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C.根据各微粒的状态,可判断,D.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与固体和溶液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第一步为NaCl固体变为Na+和Cl-,此过程离子键发生断裂,为吸热过程;第二步为Na+和Cl-与水结合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为成键过程,为放热过程。【详解】A.由图可知,固体溶解过程的焓变为,为吸热过程,A正确;B.由图可知,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由盖斯定律可知,即,B正确;C.由分析可知,第一步为NaCl固体变为Na+和Cl-,此过程离子键发生断裂,为吸热过程,a>0;第二步为Na+和Cl-与水结合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为成键过程,为放热过程,b<0,C错误;D.由分析可知,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却决于固体断键吸收的热量及Na+和Cl-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有关,即与固体和溶液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D正确;故选C。8.(2025·河北卷)氮化镓(GaN)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电信息材料等领域,可利用反应制备。反应历程(TS代表过渡态)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是吸热过程B.反应ⅱ中脱去步骤的活化能为2.69eVC.反应ⅲ包含2个基元反应D.总反应的速控步包含在反应ⅱ中【答案】D【详解】A.观察历程图可知,反应ⅰ中的相对能量为0,经TS1、TS2、TS3完成反应,生成和,此时的相对能量为0.05eV,因此体系能量在反应中增加,则该反应为吸热过程,A正确;B.反应ⅱ中因脱去步骤需要经过TS5,则活化能为0.70eV与TS5的相对能量差,即3.39eV-0.70eV=2.69eV,B正确;C.反应ⅲ从生成经历过渡态TS6、TS7,说明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包含2个基元反应,C正确;D.整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高的步骤是反应ⅲ中的TS7对应得反应步骤(活化能为3.07eV),所以总反应的速控步包含在反应ⅲ中,D错误;故选D。9.(2025·湖南卷)环氧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钛掺杂沸石为催化剂,由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Ⅱ是催化剂B.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丙烯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的原子利用率为100%【答案】B【详解】A.根据反应原理,Ⅰ先消耗再生成,是整个历程的催化剂,Ⅱ先生成,再消耗,是中间产物,A错误;B.过程中存在中O-O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中非极性键的形成;还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形成,B正确;C.过程中Ti的化学键()始终是4个,配位键不会改变Ti的化合价,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错误;D.反应生成了,且存在的分解反应,原子利用率小于100%,D错误;故选B。10.(2025·河南卷)在催化剂a或催化剂b作用下,丙烷发生脱氢反应制备丙烯,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进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中部分进程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反应是放热反应B.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总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同C.和催化剂b相比,丙烷被催化剂a吸附得到的吸附态更稳定D.①转化为②的进程中,决速步骤为【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能量高,总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与催化剂无关,B错误;C.由图可知,丙烷被催化剂a吸附后能量更低,则被催化剂a吸附后得到的吸附态更稳定, C正确;D.活化能高的反应速率慢,是反应的决速步骤,故决速步骤为*CH3CHCH3→*CH3CHCH2+*H或*CH3CHCH3+*H→*CH3CHCH2+2*H,D错误;故选C。11. (2024·浙江卷)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历程如下:已知:①②RCOOCH2CH3水解相对速率与取代基R的关系如下表:取代基R CH3 ClCH2 Cl2CH水解相对速率 1 290 72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I是OH-与酯中Cδ+作用B. 步骤III使I和Ⅱ平衡正向移动,使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不可逆C. 酯的水解速率:FCH2COOCH2CH3>ClCH2COOCH2CH3D. 与OH-反应、与18OH-反应,两者所得醇和羧酸盐均不同12.(2024·甘肃卷) 甲烷在某含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步骤2逆向反应的C. 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 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13.(2024·北京卷)可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制成,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为反应物,W为生成物B.反应制得,须投入C.升高反应温度,被氧化制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4.(2024·北京卷)苯在浓和浓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中间体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B.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C.由苯得到M时,苯中的大键没有变化D.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作催化剂15. (2024·广东卷)对反应(I为中间产物),相同条件下:①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②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减小。基于以上事实,可能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为无催化剂,------为有催化剂)为A. B. C. D.16.(2024·河北卷) 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电池,以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以捕获,使放电时还原产物为。该设计克服了导电性差和释放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对上述电池放电时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电极上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表示吸附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捕获的反应为B. 路径2是优先路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C. 路径1、3经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相同;路径2、3起始物相同但产物不同D. 三个路径速控步骤均涉及转化,路径2、3的速控步骤均伴有再生17.(2023·新课标卷)“肼合成酶”以其中的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与转化为肼(),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键断裂和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被氧化为,后又被还原为D.将替换为,反应可得18.(2023·湖南卷)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Ⅱ)催化剂(用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Ⅱ)被氧化至(Ⅲ)后,配体失去质子能力增强B.M中的化合价为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19.(2023·浙江卷)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可计算键能为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6年高考化学三年(2023-2025)真题汇编(通用版)专题0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原卷版).docx 备战2026年高考化学三年(2023-2025)真题汇编(通用版)专题0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