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式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式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词作,体会词作的韵律节奏之美,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 能够深入品读关键词句,在古今对比中鉴赏词人形象,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生命感慨。 3. 能够联读苏轼其他作品,结合其生平经历理解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撰写文学短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够结合怀古词的特点梳理词作描绘的场景,反复诵读,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 深入品读关键词句,结合词人生平经历,在古今对比中鉴赏词人形象。 教学难点: 1. 联读其他作品,理解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撰写文学短评,体察词人的生命追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史铁生在《想念地坛》中说: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他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了 地坛。苏轼也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投射之处——赤壁,他在这里留下“一词二赋 ”,传唱千古。 今天我们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品词韵,解词意,探词境。 【学习任务一】因身求气品词韵 活动 1:配乐诵读,感受词韵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词,结合本词豪放的风格,在诵读过程中尽量使用浑厚、沧桑的 嗓音,读出词作的气势与韵味。 2.全班齐读,共同感受词作的磅礴气势。 活动 2:聚焦场景,设计脚本 1.请同学们结合词作题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词所勾勒的几个场景,并思 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语调诵读。(教师提供表格)
诗词题材 层次特征 所绘场景 诵读提示
怀古词 观眼前之景
怀古人之事
抒一己之怀
“所绘场景 ”和“诵读提示 ”示例: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岸边峭壁直穿云霄,波 涛拍击,卷起无数翻涌的浪花,场面壮观。诵读时应注意气势磅礴,语调雄浑厚重,气满声 高。 教师示范朗诵。 2.请同学们结合诵读提示,通过标注重音[ . ]、停顿[ / ]、语速快慢[快 慢]、语调[升 调 ↑ 降调 ↓ 平调→ 曲折调√ ]、语气节奏[( )],完善诵读脚本的设计,并选出代表在班 级中示范朗读。 (1)展示最佳脚本; (2)请设计这份脚本的小组派一位代表朗诵; (3)全班同学一起欣赏、点评并再次朗诵。 【学习任务二】披文入情解词意 活动 3:作注写笺,鉴赏形象 1.请同学们仿照课本已有的注释,与小组成员合作,另外选择词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字 或词,为其作注;也可以为课本中已有的注释作笺,体现你的梳理和探究。 注:字词正确的解释,帮助释义,特别是字词背后的情和理。 笺:注解的注解,体现作笺者的梳理和探究。(教师提供表格) 字/词/句你的“注 ”或“笺 ”
“故垒 ”示例: “故垒 ”指旧时营垒。“人道是 ”三字,暗示这里并非历史上发生赤壁 大战的古战场遗址,而是湖北黄州一个叫“赤鼻矶 ”的地方。黄州“赤鼻矶 ”却冠以“三国 周郎 ”,为的是突出此地的历史意义,借以抒怀。 重点讲解两个: “穿、拍、卷 ”和“羽扇纶巾 ” ①“乱石穿空 ”一句:石“乱 ”点明江边山崖之险要; “穿 ”字更是以动感写出山的险 峻峭拔; “拍 ”突出惊涛力度之大; “卷 ”形象展现浪花的汹涌。三个动词将赤壁之景推向 壮丽,推向磅礴。 ②“羽扇纶巾 ”一句:这是形容周瑜的文士打扮,不管周瑜是否曾经作此打扮,如此描 写为的是突出他身当大敌时的从容镇静、风流儒雅。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对比周瑜和词人的形象,概括词人形象的特点。 比较要素周瑜苏轼年龄24(实际 34)47婚姻幸福美满伴侣相继离世外貌姿容雄伟、英气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屡遭贬谪
概括词人形象特点:功业未成、年岁已老、感伤苦闷、失意落寞、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活动 4 : 披文入情,体悟词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自由讨论: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的感慨究竟是消极情 绪的表达还是洒脱的释怀?各小组 5 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结束,教师小结: 1.梳理苏轼主要的人生经历。 名动京师→ 自请出京→被贬黄州→ 东山再起→被贬惠州→被贬儋州 2.苏轼同时期创作的作品。 被贬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 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南 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被贬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被贬儋州: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人生态度小结:苏轼从小就有“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的入世思想,当这种理想 受挫时, 自然就会感到“人生如梦 ”,但他虽然感到人生如梦,却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 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可以说苏轼是把苦难 踩在脚下的。他虽然有“早生华发 ”的感慨,但更多的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 西! ”的旷达与洒脱。 全班一起再次诵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学习任务三】怀古思今探词境 活动 5 : 群文阅读,探究“赤壁 ” 山水无言,意蕴悠远。苏轼把理想投射到了赤壁之景中,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苏轼贬谪黄 州期间所作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结合今日所学,围绕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 ”撰写 一则文学短评,字数 200 字左右。 示例:行走于天地间的诗意人生 在赤壁的大江奔流中苏轼看见天地,看见历史,亦看见自己;在赤壁的江月摇曳中,苏 轼哀须臾,羡无穷。幸有清风明月,耳得为声, 目遇成色,苏轼化解了苦涩,超越了苦难, 以旷达洒脱行走于天地间,走出诗意的人生。 【课堂小结】 天高地远的黄州,将苏轼生命中的悲苦、艰辛,安慰与幸福都推到了极致,他一生中最 重要的创作,几乎都在这里完成。他在最落寞的人生里,唱出最激昂的歌声;在最沉痛的境 遇里,领悟生命的诗意。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苏轼:不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超越环境,以内心的光亮照亮 生活的路,哪怕生活给他再多的失意、坎坷,他都丝毫不减本色。这也是苏轼最大的魅力, 惊艳古今。
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念奴娇 ·赤壁怀古》。 2.群文阅读,探究“赤壁 ”。 山水无言,意蕴悠远。苏轼把理想投射到了赤壁之景中,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苏轼贬谪黄 州期间所作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结合今日所学,围绕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 ”撰写一 则文学短评,字数 200 字左右。 示例:行走于天地间的诗意人生 在赤壁的大江奔流中苏轼看见天地,看见历史,亦看见自己;在赤壁的江月摇曳中,苏 轼哀须臾,羡无穷。幸有清风明月,耳得为声, 目遇成色,苏轼化解了苦涩,超越了苦难, 以旷达洒脱行走于天地间,走出诗意的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