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综合达标测试(A卷)时间:60分钟 满分: 10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 分得 分一、看拼音,写词语。(16 分)cuò zōng zhào yào xuán yá gē dājīng huāng pāi shè xiū sè shēn yín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9分)心( )神( ) 一( )千里 坚强不( )全( )贯( ) ( )山( )海 别出新( )不知( )( ) ( )( )不安 ( )妙( )肖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6分)不但……而且…… 即使……也……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只要……就……我们的老师( )年过半百,( )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她几十年如一日,从不缺课,( )遇到特殊情况,她( )尽量不耽误我们的课程。她备课十分认真,讲起课来( )清楚明白,( )生动形象。她( )有空,( )和我们谈心,特别是对后进生,( )批评一下就了事,( )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正( )这样,( )同学们十分尊敬她。四、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陈述句)2.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改为反问句)3.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至少连用三个动词写句子)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月牙。(修改病句)五、根据古诗原句填空。(12 分)1.少小离家老大回, 。2. ,万水千山只等闲。3.如今直上银河去, 。4. ,两山排闼送青来。5.待到重阳日, 。6. ,望湖楼下水如天。六、课文回放站。(9分)1.《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短篇小说 课文通过“我”的 ,写了闰土给“我”讲 、 、 、 这四件事,刻画了少年闰土 的形象。2.《狼牙山五壮士》通过对五位壮士 、 、 的具体描写,赞美了五位壮士 、 的英雄气概。3.《穷人》是 国作家 的作品。这个故事真实反映了 悲惨的生活,赞美了渔夫和桑娜 美好品质。七、阅读天地。(20 分)(一)课内阅读。(10 分)穷人(节选)渔夫皱(zhòu zòu)起眉,他的脸变得(de děi)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de děi)把他们抱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分)2.“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的意思是( )(2分)A.久煮 B.忍受 C.提取3.这段话中的“你”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死人”指的是 。(3分)4.渔夫觉得“是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2分)5.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2分)(二)课外阅读。(10 分)动物的“慈母”心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 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进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它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它展开翅膀,犹如撑开的大伞,为小鸡挡风遮雨。熊猫对子女的(fǔ bào) 、依偎等动作好像人一样。当小熊猫刚降生人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不时地(qīn wěn) ,舔干孩子湿漉漉的皮肤。当孩子会走后,熊猫妈妈紧跟其后,不时地用爪“擦掉”小熊猫身上的泥土。许多在地面上(zhù cháo) 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还会来一套“[”计。比如在灌木丛中,一窝刚出壳的小鹌鹑被狐狸发现了。窝中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就“扑”地飞来,只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狐狸以为猎物唾手可得,便舍弃小鹌鹑,猛地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它时,母鹤鹑却机灵地飞向高空。有时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母鹌鹑便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唾手可得:3.母鹌鹑救孩子用了什么计策呢 写在方框里。(3分)4.短文里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试写出来,再说一说原因。(2分)八、妙笔生花。(20分)礼物代表一种心意和祝福。你一定收到过礼物,或者给别人送过礼物。选择一个最令你难忘的礼物,把它写下来。(可以写它的特殊意义,也可以写它包含的动人故事)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自备作文纸)参考答案:一、错综 照耀 悬崖 疙瘩 惊慌 拍摄 羞涩 呻吟二、驰往 碧 屈 神 注 排 倒 裁 疲倦 忐忑 惟 惟三、虽然 但是 即使 也 不但 而且 只要 就 不是 而是因为 所以四、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2.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吗 3.老鹰盘旋着,从天空划过,瞬间俯冲而下,用利爪钳住兔子。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五、1.乡音无改鬓毛衰2.红军不怕远征难3.同到牵牛织女家4.一水护田将绿绕5.还来就菊花6.卷地风来忽吹散六、1.《故乡》回忆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碴 看跳鱼儿朴实、活泼、机灵、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2.语言、神态、动作 热爱祖国、视死如归3.俄列夫·托尔斯泰 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七、(一)1. zhòu de děi2. B3.桑娜 西蒙的两个孩子 西蒙4.孩子失去了父母,无人照顾。5.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人。(二)1.抚抱 亲吻 筑巢2.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3.调虎离山4.略八、作为答案不唯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