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马致远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作者简介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誉为“秋思之祖”。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曲”分类杂剧(戏剧)散曲散套:由若干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散曲,押“ɑ”韵。诗词诵读节奏分明语速较慢凸显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坐落着几户人家,古道上一匹骨瘦如柴的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向前行走。诗歌翻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从西方落下,伤心断肠的人(还远)在天边。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动静结合,乐景写哀情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诗词品读小令的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何作用?“夕阳西下”点明时间,照应前文的“昏”字。“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主人公,直抒游子之悲。此句为全篇的主旨句。表达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几乎没有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每句和谐匀称,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格式 结构 语言风格词 词牌、词题 格律严格 字数限制文雅含蓄清新隽永曲 曲牌、曲题 相对自由大众化口语化(桂林中考)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体会诗人情感①注意诗歌标题及题材;②抓“诗眼”或关键词;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具体含义;④借助“注”或“序”寻找线索;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为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为主。[答题思路]这首小令表达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参考答案]《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参考答案]思考探究《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主旨点睛结构图解元代另一位散曲家白朴的《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色彩之美:“西下”的“夕阳”让人联想到天边昏暗的余晖,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漂泊游子的孤独和哀愁。拓展延伸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名词之美:“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几个词,色彩明丽,景色清和,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你还知道哪些表现离愁的诗句?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cāng) 涌起(yōng) 枯藤(téng)B.萧瑟(sè) 咏志(yǒng) 残夜(cán)C.澹澹(zhān) 归雁(yàn) 碣石(jié)D.竦峙(shì) 断肠(cháng) 丰茂(mào)【解析】A.涌yǒng C.澹dàn D.峙zhìB选择题。2.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B.第二句诗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匆匆交替,怎能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生出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了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解析】B选项第二句诗的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新的一年的春天气息。B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18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的主旨句。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B本诗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在课外搜集一些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