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章《地图》第一节《地图的阅读》 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 第1课时备课人 教材 人教版版初中地理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线,量算距离;正确识别常见图例;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素养目标1. 人地协调观:通过地图的学习,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习与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理解地图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培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地图资源的观念 。2. 综合思维:通过地图的阅读和分析,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3. 区域认知:通过地图学习,对不同区域的位置、范围、形状等特征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4. 地理实践力:通过动手绘制简单地图、使用地图进行方向判断与距离量算等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入手,介绍如何阅读地图,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技能。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地图的基本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在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能正确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3. 正确识别常见图例,理解其代表的地理事物或现象。4. 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5. 通过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重难点 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计算;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常见图例的识别。2. 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在不同类型地图上利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定方向;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导入 猜一猜:猜下列谜语?四四方方一张画,端端正正墙上挂,五颜六色在画中,坐在家里看天下。在地理学习中不仅用到地球仪,还常用到地图。地图虽小,却可容纳大千世界,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 观察展示的地图,回忆生活中见到地图的场景,思考地图的作用,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多种地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地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 一、地图的语言你见过哪些类型的地图?展示多张不同类型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城市交通图、景区导游图等。1、地图的含义什么是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2.地图三要素地图也像人类语言一样,有自己专属的语言,只有读懂地图的语言,才能读懂地图。方向、图例和比例尺是地图的“语言”。分别介绍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方向:讲解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定方法;展示有指向标的地图,说明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展示有经纬网的地图,阐述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思与学地球是球体,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地球表面转绘成平面的地图?将剥开的橘子皮摊平,我们会发现每块橘子皮都有裂缝,难以拼合。如果橘子皮有足够的弹性,我们就可以将裂缝附近的橘子皮拉伸延展,直到将裂缝完全拼合。同样,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使球面变形,形成平面的地图。阅读地图1、方向阅读地图,首先要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辨认方向的三种方法 专题训练拓展思考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2.图例阅读地图,要学会认识图例。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等。了解常见的图例在地图中识别图例,并分析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例如请读图说出台湾岛上的铁路和河流的分布特征。铁路呈环状分布;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呈放射状专题训练3.比例尺阅读地图,还要学会使用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表示方式专题训练完成下列比例尺计算1、图上距离1厘米,实地距离5000米,比例尺是多少?2、图上距离1厘米,比例尺为1:20000,实地距离是多少?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关系活动1. 确定地图的东西南北方向。日照在济南的什么方向?济南在潍坊的什么方向?2.根据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3.参考图2.7,将图例补充完整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识别图例、量算距离,我们就能够阅读地图了 认真听讲,理解地图概念;学习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观察地图,运用所学方向判断方法思考问题,举手回答;上台在地图上操作并讲解判断方向的方法和依据。 观察常见图例,记忆其代表的地理事物,理解注记的含义。 观察地图,尝试识别地理事物;积极参与小游戏,快速反应并回答。理解比例尺概念和表示方法,跟随老师思路学习比例尺计算中单位换算;学生分组计算,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结果和过程。学生总结规律。 认真计算练习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观察不同比例尺地图,思考并总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生运用地图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案例地图,思考问题,运用所学地图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数据,得出地理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地图上方向判断方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知识整合的能力。通过练习和游戏,加深学生对常见图例的记忆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系统讲解地图基本概念和要素,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为后续阅读地图打下基础。 通过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尺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直观理解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归纳能力 。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地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内容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 出示本节知识结构框架,简要小结重难点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