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8页, 共19题;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酒旗,别称酒帘,是最早的平面广告之一。酒旗上通常书写①(xǐng)目的“酒”字,或标明酒的品牌、店铺字号,甚至附上简短的宣传语,悬挂在门前或屋顶,起到类似现代广告灯箱的作用。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甲, 中秋节前各店皆售新酒,市人争相购买,至晌午售罄,便将酒旗取下。在村落野外,行人远远望见飘② (yáng)的酒旗,便知前方有酒店客栈,内心顿生暖意与归属感。这方寸之旗不仅承载乙着市井烟火,更融入了千年文脉。它飘荡在时光深处,彰显古老商业智慧:深巷美酒再香,也需一面招展的旗帜,引四方来客。(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分)(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载”字的词条,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甲:记载 ( ) 乙:承载( )zǎi ①年: 一年半~。②记录: ~入史册。 载zài ①装: ~客, ~重。②充满: 怨声~道。③又: ~歌~舞。(3)下列哪一联不适合作为酒店酒旗的宣传标语 (3分)A.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B.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D.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4)请你参加猜字游戏。谜面是“葵花(猜一字)”,谜底是(A.晌B.响),并说说这么猜的理由。 (2分)2. “飞花令”是一种常见诗词游戏,由令官指定关键字,众人依次说出含有该字的诗句,请你加A游戏。 (8分)令官指定的字是“花”,我们可以接:赵师秀《约客》中的 “有不来过夜半, ①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而。②……”;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 ”;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④ ,可爱者甚蕃”;还有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无私之花“ ⑤ , ⑥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希望之花“ ⑦ , ⑧ ”。二、阅读 (73分)(一)名著阅读(6分)3.穿越到古代,你成为了一名说书人,打算将现代名著介绍给古代百姓。(1)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选择一个通俗易懂的中文名,并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3分)A.毅文 B.铁成(2)将《骆驼祥子》改编为章回体小说。根据原著内容和表格提示在①②处填入正确的信息。 (3分)章回体目录 故事情节第一章 立宏愿苦攒百钱 掷积蓄终买①(1分)(提示:结构一致,字数相等) 话说祥子流落北平,为谋生计,遂下决心攒钱购置谋生的工具。那汉子苦熬三年,攒足百元大洋,花了九十六块钱终了心愿。第二十四章 出卖旧识得银两堕入末路失尊严 ②(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16分)□犬救主城之东偏,民家畜一犬,甚羸①。一夕,邻火卒②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谓所亲曰: “吾家贫犬恒食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选自《杂著十种·寓言》)[注]①羸: 瘦弱。②卒: 同“猝”,突然。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填汉字)延及民家 字源探究法:及,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手触及前面的人。 (1)及:起曳其被 查阅字典法:①拉;②困顿;③逾越。 (《王力古汉语字典》) (2)曳:寝犹如故 课内迁移法: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故:民始惊 语境推断法 (4)始: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家贫/犬恒食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B.吾家贫犬恒食/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C.吾家贫犬恒食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D.吾家贫 /犬恒食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 (3分)(2) 室尽烬矣。 (2分)7.请你填一字补全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补题的原因。 (4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 (12分)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王侯们就已经用上了青铜“黑科技”来冰镇美酒佳肴。这就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宝箱”————青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一件双层方形的青铜酒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它是迄今出土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体现了当时社会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准。青铜冰鉴有内外双层,外面是个方形的“鉴”,像个大盆;里面装个方形的“尊缶”,用来盛酒或食物。夏天用的时候,就在“鉴”和“缶”之间那圈空档里塞满冰块,缶里的酒水很快就冰凉透心。这种夹层的制冷装置,巧妙地应用了物理学的热传导原理。我们不妨看看湖北省博物馆的相关对比实验数据:战国青铜冰鉴 现代医用冷藏箱最低温度 --20℃ -25℃保温时长 72小时 120小时能耗 0 每日1.5度电环保指数 ★★★★★ ★★★☆☆古人的心思不止于此。既然夹层能放冰块降温,那冬天往里加热水呢 岂不就能给酒菜加热保温了 这么一看,冰鉴还是一件冷暖两用的宝贝。而且,这件战国青铜冰鉴也是艺术品,它十分精美,整体设计活泼而充满生命力。它全身爬满了细密的蟠螭纹、云雷纹,历经两千四百多年,纹路依然清晰。冰鉴四面各有两个龙形的大耳朵把手,既是装饰,搬起来也方便。方鉴的圈座上装饰着四只龙首兽身的神兽,龙首均向外伸,后肢匍匐蹬地,气势非凡。曾侯乙墓青铜冰鉴是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结晶。下次当我们从冰箱取出“肥宅快乐水”时,请举起易拉罐向战国工匠致敬————他们不仅用青铜铸造了一件容器,更展现了人类对抗时间与温度的不屈智慧。(有删改)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能利用热传导原理冰镇美酒佳肴了。B.本文介绍了青铜冰鉴的铸造工序,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C.本文运用了丰富的说明方法,包括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D.本文语言轻松活泼,用当下流行的词语拉近文物与读者的距离。9.为更直观地向参观者介绍青铜冰鉴,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示意图。 (3分)10.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青铜冰鉴的介绍词,让人们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了解战国工匠的智慧。 (80字左右) (6分)(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11-13题。 (12分)材料一: “穿越者”诸葛亮的自述我是汉丞相诸葛亮。我最后的印象停留在蜀汉建兴十二年,哦,如果用你们现在的纪年法换算,那就是公元234年。为实现兴复汉室河山,回到旧都长安的愿望,也为了保全蜀汉,我从成都出发,屯兵汉中,五次北伐。在人生最后的六年里,我走过艰难险峻的蜀道;我见过终年积雪的秦岭;我攀过狭窄陡峭的栈道……却始终没能看到我向往一生的长安城的灯火……(改编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材料二: “最穿越”的高铁线丞相不必伤感,您来到的这个时代,前往长安已经不再需要日夜兼程了。曾经,艰难崎岖的蜀道困扰了中国人几千年。由于秦岭山脉的阻隔,即使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从成都到西安坐绿皮火车也要近17个小时。西成高铁的建成结束了这一局面,将两城通行时间压缩到4小时以内。高铁建设者们攻克地形、地质难题,为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秦岭经验”。西成高铁的开通,西安(兵马俑、大唐文化)、汉中 (三国文化)与成都(大熊猫、蜀文化)三大旅游IP“一线牵”,激活了“陕川旅游黄金走廊”(见下图),带动沿线景点客流增长超30%。一列列复兴号澎湃创新动力,把辽阔的神州大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起来,织就一幅幅壮美的现代化新画卷。(摘编自《穿越秦岭的高铁——对西成高铁的思考》)材料三:跨越时空的圆梦之旅诸葛亮轻摇羽扇,注视着穿山越岭的钢铁巨龙,大笑赞道:“①亮穷尽一生未能跨越的屏障,你们用桥梁、隧道驯服了。”他顿了顿,仿佛陷入回忆中: “②当年五次北伐,两次因粮尽而不得不退兵,当年若得此神器,何须与司马懿隔岸对峙!”只见他轻轻摩挲着高铁线路图上的秦岭标记,欣慰地点点头,终于释然地笑了:“③这穿山越岭之术,终究要仰仗后世儿孙的巧思。④昔日征战之险道,已变作旅游赏玩之坦途。亮今日方知‘兴复’的真谛,不在疆场厮杀, 而在薪火相传!”11.你想化用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宣传西成高铁,你可以这样说“朝辞(1)(2)间,千里(3)一日还”。 (3分)12.材料三诸葛丞相的感叹中,无法从材料一、二中得出结论的一项是(3分)A.① B.② C.③ D.④13.如今, “高铁+文旅”的出行模式正在迅速崛起。你想邀请丞相乘坐一次西成高铁,体验“中国速度”。以下两条文旅路线,你会推荐哪一条 请选择,并结合以上材料说明理由。 (6分)A.休闲养生线:成都———江油———西安B.复兴圆梦线:成都———汉中————西安(五) 阅读小说, 完成14-18题。 (27分)诗云(节选)刘慈欣他们乘游艇去看“诗云”:伊依、大牙 (一头10米高的恐龙),还有新世界的创造者————神族李白①。十年前,地球空心化,人类被吞食帝国圈养。作为人类世界古典文学教授的伊依,被大牙当作礼物献给“神”———一个发光的完美球体。“我只喜欢完美生物,你把这卑微肮脏的虫子拿来干什么!快扔掉!”神说,球体的白光厌恶地闪了两下。伊依拼命挣扎,从衣袋中掉出的小纸片引起了神的兴趣。“这种方形的符号很有趣,它们组成的小矩阵也很好玩儿。”神说。“那是汉……汉字,这些是用汉字写的古诗!”“诗 ”神惊奇地问,念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您学得真快!”伊依惊叹道。神没有理他,只是沉默着。大牙赶紧殷勤地解释道: “这首诗的意思是:向前看,看不到过去在这颗行星上生活过的虫子;向后看,看不到未来将要在这行星上生活的虫子;于是感到时空太广大了。于是哭了。”伊依: “算了吧,你曲解它了!”神仍然沉默着。“我明白诗的意思,”神说,球体突然移动到大牙头顶上, “但,你,没有感觉到一些隐含在这些方块、这个矩阵背后的一些东西 ”大牙 ① (A.痛苦 B.茫然)地摇摇头。球体在空中微微颤动: “作为宇宙艺术的收集者和研究者,我从未见过用如此少的符号,在如此小巧的矩阵中涵含着如此丰富的感觉层次和含义分支,而且这种表达还要在严酷得有些变态的诗律和音韵的约束下进行,这,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到……好了,现在可以把这虫子扔了。”“神啊,把这些纸片留下吧!您收集到了一种不可超越的艺术,向宇宙中传播它吧!”神用近似耳语的声音说: “技术能超越一切。”伊依 ② (A.昂起头 B.低下头)说: “这与技术无关,这是人类心灵世界的精华!不可超越!”“技术超越这个易如反掌。”神用一根伊依的头发,克隆出了一个人类。神借宿在这个人类身上,并起名为李白。克隆体————李白的脸上浮现出高深莫测的笑容, “我就是李白,超越李白的李白!我要在符合这些格律的诗词中,穷尽所有汉字的所有组合,写出所有的五言、七言诗和词!我要写出包括以前写过的和以后可能写的所有诗词!我要使用你们还远未掌握的量子计算技术,建成包含所有诗词的数据库————‘诗云’!从此,哪怕是再伟大的诗人都不过是个抄袭者————他的作品肯定能在我的诗云中检索出来。我终结了诗词艺术!”三抬头,他们看到了诗云。那是由10 片贮存器组成的,直径为一百亿公里的旋涡状星云,仿佛是一个没完没了的梦境。诗云发出银色的光芒,能在地上照出人影。据说诗云本身是不发光的,这银光是宇宙射线激发出来的。由于空间的宇宙射线密度不均,诗云中常涌动着大团的光雾,那些色彩各异的光晕滚过长空,好像是潜行在诗云中的发光巨鲸。“真是伟大的艺术品!”大牙由衷地赞叹道。“是的,它的美在于其内涵:一片包含着全部可能的诗词的星云,这太伟大了!”伊依仰望着星云激动地说, “我,也开始崇拜技术了。”李白在半空中指指诗云: “不错,借助伟大的技术,我写出了诗词的颠峰之作,却不可能把它们从诗云中检索出来,唉……”“看来我们都在走向对方,我看到了技术在艺术上的极限,我……”情绪低落的李白 ③ (A.目瞪口呆 B.长叹一声): “我是个失败者……”“智慧生命的精华和本质,真的是技术所无法触及的吗 ”大牙仰头对着诗云大声问。(有删改)[注]①小说中的三个角色分别来自未来世界的三个种族:人类伊依,一位教授古典诗歌的教师;恐龙大牙,来自吞食帝国,是人族与神族之间的使者;“李白”,至高无上的神,无所不能。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14.下列选项中,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虚构了一个未来世界,讨论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B.刘慈欣的小说融合了传统文化和前沿科技,科幻风格独特。C.神族李白拥有不可思议的技术,始终坚信技术能超越一切。D.选文的结尾恐龙大牙的发问,表现出它对技术万能的怀疑。15.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5分)篇目 《带上她的眼睛》 《诗云》科学性 “眼睛”——传感眼镜 克隆技术文学性 (1) (写法) (1分) 运用简练的人物描写刻画形象示例:“眼睛”还能被人带走 课文开头就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①②③处选择合适的动作或神态描写。(填选项)(3分)幻想性 地航飞船 (3) (1分)16.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6分)、í)神啊,把这些纸片留下吧!您收集到了一种不可超越的艺术,向宇宙中传播它吧! (赏析加点词。) (3分)(2)那些色彩各异的光晕滚过长空,好像是潜行在诗云中的发光巨鲸。(作者把光晕想象成“发光巨鲸”,请赏析其妙处。) (3分)17.(1)如果要为《登幽州台歌》配乐,来帮助大牙感知诗歌意境,下列乐曲中哪一首最合适 (3分)A.《百鸟朝凤》———明朗优美,充满活力B.《月光》 (德彪西)————柔美梦幻,节奏舒缓C.《拉德茨基进行曲》————热烈奔放,昂扬欢快D.《广陵散》————沉郁惆怅,苍凉刚健(2)大牙对《登幽州台歌》的理解错在哪里 请以《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为例,帮助大牙重新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4分)18.这篇科幻小说的标题意味悠长。请结合全文及“云”字的义项,谈谈标题“诗云”的内涵。 (6分)云:古字像卷曲的云气。 ①本义是云彩。②引申为高而盛。③又引申为流传、言说。三、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植入不同的“神经元”,我们便拥有了不同的视角,会发现原本习以为常的世界居然如此有趣、有爱。如果可以,你想植入哪种神经元 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以“我在大脑里植入了的神经元”为开头,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7 分)1 . (1) ①醒 ②扬(2) 甲: zǎi 乙: zài(3)B(“弹冠”“授首”多与整理衣冠相关,不适合酒店场景)(4) 谜底: 晌。理由:“葵花”向阳, “向”加“日”为“晌”。2.①闲敲棋子落灯花②对镜帖花黄③隔江犹唱后庭花④水陆草木之花⑤落红不是无情物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②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阅读(73 分)(一)名著阅读 (6分)3.(1)选B“铁成”。理由:保尔历经战火、伤病等磨难,如钢铁般坚韧,“铁成”象征其意志如钢铁炼成。“铁”象征其坚韧不拔,“成”体现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贴合人物形象,且通俗易懂,便于古代百姓理解。(2) ①一车 (新车)②示例:出卖阮明得银钱,堕落街头失尊严(在《骆驼祥子》后期,祥子经历了多次打击,彻底堕落。为了换取金钱,他出卖了曾经的革命者朋友阮明,导致阮明被捕并被处决。祥子虽然得到了钱,但彻底丧失了道德底线,沦为行尸走肉,浅很快耗尽,祥子彻底失去希望,沦为乞丐,尊严尽失。 )(二)文言文阅读 (16分)4. (1) 及: 到, 到达(2) 曳: 拉(3)故:原来的样子(4) 始: 才5.正确断句:A.吾家贫 /犬恒食不饱 /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6.(1)(狗)又蹲在床上,把嘴贴在主人的耳朵上大声嚎叫。(2)屋子全都被烧成灰烬了。7补题示例:义犬救主。原因:狗虽瘦弱饥饿,却在火灾中多次唤醒主人一家,体现其忠义。译文:城的东边,主人家养了一只狗,非常瘦弱。一天夜里,邻居家突然起火,火势蔓延到主人家。主人正在熟睡,狗连叫几声都没有察觉。狗起身拉主人的被子,主人仍然像原来一样睡着,狗又踢上床用嘴贴近主人的耳朵大声狂吠,主人这才惊醒,发现屋内已是浓烟弥漫,急忙呼叫妻子和女儿出去,房间全部被烧尽了。主人事后对亲友说:“我家贫穷,这只狗平日连饭都吃不饱,没想到今日竟能救我们全家四人脱险。而那些每日享用他人丰厚食物,却在危难时不顾其死活的人,他们和这只狗相比又如何呢 ”(三)说明文阅读(12分)8. B(项文中未介绍铸造工序)9.示意图补全:①尊缶(盛酒器) ②鉴(外盆) ⑤冰块 (或热水)10.介绍词:青铜冰鉴是战国“冰箱”,内外双层可放冰块冰镇酒水,冬天加热水保温;其纹饰精美,有矮线、龙形把手等,是实用与艺术的结合。(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2分)11.①成都 ②山岭 (秦岭) ③西安12.选项: B13.推荐B线。理由:途经汉中(诸葛亮屯兵地)、西安(长安故地),可让丞相重温北伐历程,感受今昔交通巨变,契合“复兴圆梦”主题。(五)小说阅读 (27分)14. C15.(1)设置悬念(2) ①B(茫然) ②A(昂起头) ③B(长叹一声)(3) 诗云16.(1)“啊”“吧”“吧”这类语气词,增强情感抒发,“啊”开篇强化祈求之感,两个“吧”使恳请、呼吁语气更强烈,生动传递对“纸片”珍视与希望其传播的强烈情绪,让情感表达更饱满、直接,拉近与“神”交流距离,凸显情感迫切性。(仅供参考)(2)把光晕比作 “发光巨鲸”,从修辞看是比喻。巨鲸庞大且有动感,贴合光晕滚过长空的动态;“发光”契合光晕色彩明亮特点,让光晕具体可感。从意境营造,将自然光晕与“诗云中”想象结合,赋予画面奇幻、浪漫色彩,激发读者联想与想象,增添文字艺术感染力。(仅供参考)17.(1)D(《广陵散》沉郁苍凉的曲风契合诗歌意境)(2)大牙错在将“古人”“来者”理解为“虫子”,忽视了诗歌对人生境界的哲思。正确理解:“前不见古人”指怀才不遇,“后不见来者”叹知音难觅,表达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18.内涵:①“云”指神用技术创造的海量诗歌集合;②象征诗歌如云彩般浩瀚缥缈,技术难以真正把握;⑤暗含对艺术本质(人类情感)不可被技术超越的思考。三、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