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终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终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终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作为活动的开场白,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中华民族自古以“孝”为百善之首,以“家”为立世之基。孝亲敬老是铭刻在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优良家风更是维系家族绵延的精神纽带。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道出孝道乃为人之根基;《颜氏家训》告诫“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彰显家训处世之智慧。一个家族的兴盛,始于孝亲敬长的淳厚家风;一个民族的传承,系于尊老爱幼的永恒美德。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文化 ① (瑰 愧)宝,使孝道文化在新时代 ② (焕 换)发璀璨光芒,让优良家风成为社会文明的永恒底色。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请你根据小组成员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探究“孝”的字形演变特点及内涵。
材料一:
《说文解字·老部》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材料二:
3. 在“做孝心好少年”环节,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自己平日里的一些做法。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同学A:
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同学B:
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不对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学习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用的。
同学C:
我偶尔会和妈妈一起看看娱乐新闻,聊聊逸闻趣事。
4. 小组成员搜集到了一段有关“家风传承”的文字,请你认真阅读,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①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家训的传承和家教的养成。②家风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在古代社会,常常有“世代忠良”“书香门第”之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家风延续的缩影。③此外,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也是发展和维系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④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句句家训记载着祖辈对后代的殷殷嘱托与深切希望,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
A. 第①句中“和家教的养成”可以删去,因为下文并没有紧扣“家教的养成”来论述。
B. 第②句中“这其实就是一种家风延续缩影”,“这”指代前面的“‘世代忠良’‘书香门第’之说”。
C. 第③句中的“发展”与“维系”应该调换顺序;成语“不可或缺”如果删去,则句子的表达效果不会发生改变。
D. 第④句中“记载”应修改为“承载”,才能和“殷殷嘱托与深切希望”搭配。
5. 诗文育魂,修身齐家治国。穿越时空的诗行在平仄对仗间构筑起华夏精神的巍峨长城,于起承转合处书写文明传承的永恒密码。请你用古诗文名句把下面的活动感言补充完整。
青春当以诗心铸傲骨。承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的极目胸襟,看千山俯首,观万象澄明。
困顿当以诗情破迷障。取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通达智慧,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时“念天地之悠悠,______”的孤独觉醒,于平仄跌宕处见天地,在浩荡寰宇中悟永恒。
修身当以诗魂塑品格。追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风骨,汲龚自珍《己亥杂诗》里“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襟怀,让莲香涤荡尘俗,使春泥滋养热土。
立世当以诗锋保家国。循《木兰诗》中“_____,关山度若飞”的巾帼豪气,警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的醒世箴言,于金戈铁马中见忠勇,在风月笙歌里察危亡。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吴的笔记本
潘宗旭
①老吴第一次来交巡山笔记本的时候,我正在电脑前浏览全镇的生态护林员信息,没有注意到办公室里多了一个人。直到身后传来一声咳嗽,我才注意到他。
②“请问这里是林业站吗?”进来的人个子很矮,与坐在办公椅上的我几乎一样高。我赶紧回应:“是的。”他从迷彩服的口袋里拿出一本笔记本并递给我。我接过来翻开,看见已经有些卷曲的笔记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吴礼学”三个字。
③三年前,我到镇林业站上班也才一个多月,做的工作是“防贫监测”。监测对象是镇里聘用的78名生态护林员。我要确保他们能通过务工增加家庭收入,防止规模性返贫。那时候,正是脱贫攻坚拔穷根的关键时期,生态扶贫让一部分贫困人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④“你叫吴礼学?朱益章?”我问道。
⑤我结合从台账里看到的信息,知道眼前这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没有读过书,是个文盲。他的妻子是个残疾人,两个子女分别在读小学和初中,一家人就靠他当护林员的这点工资和卖农产品的收入生活。这是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⑥他有点局促和忐忑,对我的问话回答得很谨慎。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多生活困难的人都是这样,来镇里办事的时候生怕说错了话,显得非常小心。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给他拿了一把椅子,请他坐下来。我说:“吴哥,你比我大,以后我就叫你老吴吧。”他有些意外,眼里闪过一丝亮光,说人家都叫他“老乡”,让我也可以这样叫他。
⑦我坚决不同意,还是叫他“老吴”。我拿着老吴的巡山笔记本翻看,问他:“是来审核的吧?”他说:“是。”说真的,笔记本扉页上的名字写得不好看,就像是印上去的一些鸡爪,但是里面的工作笔记却一笔一画写得很规整,我感到很奇怪。
⑧“老吴,这是你写的?”我指着笔记本里的内容问他。“是我姑娘写的。我不识字,写不来,就只会写名字。”老吴怪不好意思地说。
⑨“这样子不行哦!如果哪天你姑娘不在身边了,你还得自己写。”我决定从笔记本上找突破口,拉近与老吴的距离。于是我就教他简单的方法——简化每天的森林防火工作笔记,只保留人、时间、地点、做了什么、有什么结果等五大要素,要他按模板自己完成每天在管护区内的工作笔记。当然,开始他是写不来小地名的,我就建议让他姑娘把他巡山的小地名按顺序写下来,然后他照着顺序巡视、记笔记。
⑩老吴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又忙着接待下一个护林员。因为刚开始实行森林防火日志制度,许多护林员的笔记本都记得不规范,我一边审核一边纠正,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吴是什么时候走的。
有一次到老吴的管护区调查一起林业纠纷,我打电话给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要他在山脚下给我们带个路。我们下车时,老吴已挎着砍刀等候在那里了。烈日下的老吴没有了之前在办公室里的局促样子,身为向导的他显得自信满满。他走在前面,挡路的荆棘杂草全部被他踩到脚下。他一边前行一边讲解地方风物,时而介绍这块地是哪家的、那个山头的树木是谁栽的,哪个丛竹林里冒出来过一窝竹鼠……从山脚爬到山巅,老吴侃侃而谈,脚步不停。我想,这就是身为护林员的坚守和快乐吧。他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踩着露珠出发,在傍晚的田园牧歌中踏着晚霞回家,守护着莽莽林海。
休息的时候,我问老吴:“你的笔记写得怎么样了?”老吴有点不好意思,说我教的方法可以,就是他的字写得不好看。我说没关系,能看得懂就行。“那下山去吧,回家我拿给你看,实在不行我就重写。”老吴的话里透着坚定。
我想,哪里还需要笔记本来记录这些绿色森林卫士的行动轨迹啊?这一座座绿色大山、那喷薄而出的林业产业,都是他们用心书写的“绿色笔记本”。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6. 文章第⑤段能删去吗?为什么?
7. 文章第 段是如何表现老吴身为护林员的坚守与快乐的?请结合内容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8.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事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9.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老吴的笔记本”的用意。请从两个方面分析。
(二)(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花开白云间
①周末,来到一家照相馆拍照,一进门就看到了墙壁上挂着一个极大的相框,相框中一幅美不胜收的照片跃然眼前,让我瞬间心旷神怡。
②照片中,几束怒放的风信子置身于几朵蓬松的白云间,那蓝色的、红色的、紫色的花在洁白的云朵间静静伫立,分明让我听到了轻轻的风声,嗅到了淡淡的芬芳,心头的烦躁顿时便一扫而空了。
③细细看来,发现相框下面还手写着一行小楷:花开白云间。想必就是这张照片的名字吧。
④不知为何,看到了这张照片,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家照相馆,本来只是想拍摄几张免冠照片就离开的,却不由自主留了下来。
⑤我找到馆主,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这张相片是您拍摄的吗?拍得真好,名字也好!”
⑥馆主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说:“是我拍的,而且就是在这馆里拍的,你看,那些风信子现在还开着呢!”
⑦馆主说着,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窗台。
⑧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这才发现不远处的窗台上摆着几盆风信子,只是,近在眼前的它们却显得有些不起眼,以至于我竟对它们视而不见了。
⑨我走到风信子面前,仔仔细细着了半晌,心中不禁失望起来:“真的是它们吗?很平常很普通的花,叶子不多,花蕊不艳,闻起来好像也不怎么香啊!”
⑩看到我的样子,馆主笑了起来,他走近窗前,蹲下身子对我招了招手:“来,请到这儿来看!”
我迟疑了一下,也蹲下身子,学着他的样子看了过去。我惊奇地发现,一切竟都变了模样。
仰望着这几盆小小的风信子,穿过那透明得近乎无的玻璃窗,它们竟与瓦蓝色的天空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像是绽放在蓝天上一样。
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竟定在了原地,馆主笑着挪了一下身子,又对我说:“再到这边来看一看。”
我也挪动身子,顺着他的指引看去,瞬间便沉溺了进去。只见天空中有一朵大大的蓬松的白云,像一只洁白的蘑菇,又像一盏柔和的灯,那些风信子在白云之间,竟仿佛拥有了某种魔力,让我看得啧啧称奇,流连忘返。
我看了半晌,一直到双腿有些酸麻才依依不舍地站起身来。我发现,馆主已经在我身边静静站立了许久。我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我觉得馆主像极了那些风信子,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拥有着点石成金的魔法。我对馆主说:“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开在白云间的花,如果不是你的提示,我就错过这么美的事物了。”
馆主笑着说:“别客气,其实,不只是你,所有人都不想错过美好的事物,但是在现实中却总是一再错过,我觉得,问题还是在于自己。因为,如果你总是居高临下来看一件事,是很难发现它的美和与众不同的,也难以找到与它契合的背景与环境。它生长在泥土中,但也可以绽开在白云间。这取决于你,而不是它。”
听了馆主的话,我顿生醍醐灌顶之感。是啊,人可以如此看一朵花,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也可以如此看一看自己吧。一朵花可以开在白云间,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在辽阔与诗意之中,因为,人生不是追求什么才能得到什么,而是发现什么才能得到什么,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己给予自己的。
花开白云间,人在天地中。其实,美好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就一定会发现那些身边的美好。所谓幸福,所谓幸运,便是如此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0. 作者对风信子的观察角度不同,情感也发生着变化,请你填写表格。
观察角度 看到照片中风信子置身白云间 ② 学着馆主蹲下身子观察 ④
心理 ① 失望 ③ 瞬间沉溺/啧啧称奇,流连忘返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11. 从全文看,照相馆馆主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12.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选文内容和自己的体会,围绕“哲思”“幸福”“选择”任一个词语,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花开白云间,是美好。风信子绽放于蓬松的白云间,蓝色、红色、紫色、白色相互映衬,让我们看到了美不胜收的风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杨恒,字本初。文峻洁①,有声②郡邑间。太祖既下浙东,命栾凤知州事。凤请为州学师,恒固让不起③。凤乃命州中子弟即家问道。政有缺失,辄贻书咨访④。宋濂之为学士也,拟荐为国子师,闻不受州郡辟命⑤,乃已⑥。家无担石⑦,而临财甚介⑧,乡人奉为楷法⑨焉。
(选自《明外史·隐逸传》,有删改)
【注释】①峻洁:刚劲凝练。②声:声名,声誉,声望。③恒固让不起:杨恒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官职)。④辄贻书咨访:就写信咨询、征求意见。⑤闻不受州郡辟命:听说(他)不接受州郡征召。⑥乃已:于是作罢。⑦担石:一百斤。指数量少。⑧甚介:耿直、廉洁,毫不动心。⑨楷法:楷模、榜样。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谈笑有鸿儒 联系成语法:鸿篇巨制 ______
(2)凤请为州学师 课内迁移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______
(3)而临财甚介 查阅词典法:①从高处往低处看;②降临,由上到下;③面对;④对着书画范本模仿学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______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5. 甲文文章结尾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16. 根据你对文段【甲】中“德馨”的理解。你认为文段【乙】中的杨恒是否拥有“德馨”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4分)
17.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在写景角度上有颇多变换,请从远近和俯仰的不同视角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泰山高大、壮美的特点的。
四、名著阅读(5分)
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你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受到了什么启发?
19. 阅读《西游记》后,同学们就“取得真经后,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是否屈才”展开讨论。请结合整本书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五、作文(50分)
20.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这首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陪伴我们的,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只宠物、一个梦想、一段时光、一场风雨、一米阳光……
请以“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 成长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或许你曾以为自己胆小,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或许你曾觉得自己平凡,却在某件事中闪耀光芒……请结合你的真实经历,讲述一个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写出你的感悟与成长。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1)mài chún
(2)①瑰 ②焕
2.【答案】示例:“孝”的字形演变始终体现着“老者在上,小子在下”的构字特征,“孝”的内涵是子女尽心尽意地扶持、侍奉、赡养长辈。
3.【答案】示例:①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②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③将孝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要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④与父母平等相处。
4.【答案】C
5.【答案】 ①.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③. 独怆然而涕下 ④. 出淤泥而不染 ⑤. 濯清涟而不妖 ⑥.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 万里赴戎机 ⑧. 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6. 示例:该段不能删去。该段运用了插叙。补充交代了老吴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情况等,表现了他家庭的贫困,突出了护林员这份工作对他的重要性和生态扶贫的重要意义,也为下文“我”教他记笔记作铺垫。
7. 示例:①通过“已挎着砍刀等候”“走在前面”“挡路的荆棘杂草全部被他踩到脚下”等一系列动作行为,写老吴自信满满,形象地表现老吴身为护林员的坚守与快乐;②“从山脚爬到山巅,老吴侃侃而谈”,“时而介绍这块地是哪家的、那个山头的树木是谁栽的、哪个丛竹林里冒出来过一窝竹鼠……”语言描写表现老吴对林区的熟悉及身为护林员的坚守与快乐;(“顿号”和”省略号”表现老吴对林区的熟悉,身为护林员的坚守与快乐。)③“之前在办公室里的局促”与“身为向导的他显得自信满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老吴身为护林员的坚守与快乐。④“没有局促的样子”“自信满满”“侃侃而谈”“守护着莽莽林海”等内容从我的主观感受角度,侧面表现老吴身为护林员的坚守与快乐。
8. 示例: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能够真实、生动地展现护林员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逐步揭示老吴的形象(如从局促到自信),推动情节发展。③“我”的视角体现基层工作者对扶贫对象的关怀,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护林员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④以“我”的口吻来写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9. 示例:①“老吴的笔记本”反映了老吴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护林员老吴的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老吴一样的护林员对生态保护所作出的贡献,赞美他们早出晚归,用实际行动守护一片绿色森林的奉献精神;③表现了扶贫干部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赞美了他们的实干、责任与担当精神。④反映了生态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的切实帮助,同时也呼吁社会关注生态保护与扶贫问题。
【答案】10. ①. 烦躁一扫而空 ②. 发现窗台上几盆不起眼(被我忽视)的风信子 ③. 惊奇 ④. 顺着馆主指引再次看去
11. 示例:①拍摄技术精湛(善于发现美或艺术眼光独特):能把不起眼的风信子与天空、白云结合,拍摄成“花开白云间”的绝美照片,展现了对美的敏锐捕捉和创造力。②热爱生活:能用独特的视角去拍摄风信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皆因对生活的热爱。③富有智慧,善于引导他人:他通过调整观察角度(蹲下身子、指引视角)让作者领悟“美好取决于发现而非事物本身”,体现其哲思与智慧。(语言里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美与不美,全在个人观察角度的不同,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给予自己的。)④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引导我去观察风信子,欣赏美。
12. 示例一:花开白云间,是哲思。许多看似简单的生活场景,其实蕴含着人们看世界的境界,花非花,云非云,一朵花可以开在白云间,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在辽阔与诗意之中。
示例二:花开白云间,是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就能发现那些身边的幸福。
示例三:花开白云间,是选择。如果总是居高临下来看一件事,是很难发现它的美和与众不同,也难以找到与它契合的背景与环境,所以看待问题取决于我们自己选择的角度。
【答案】13. ①. 大 ②. 做,表示担任某种职务 ③. ③
14.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5. 示例:运用类比的手法,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亮”“杨子云”自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6. 示例:杨恒具有“德馨”的品质,具体体现在:①他淡泊名利,固辞州郡的征召任命;②他安贫乐道,虽家无余财,但面对财物时耿直、廉洁,毫不动心;③他为人师表,乡里人都尊奉他为楷模。
17.【答案】①首联写远望泰山横跨齐鲁大地,郁郁葱葱,千古常青,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壮美;②颔联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雄立;③颈联写仰望层云升起,鸟儿归巢,表现了泰山景色的迷人;④尾联写想象登临泰山顶峰,俯视四周显得渺小的众山,来凸显泰山的高大雄伟。
18.【答案】示例:保尔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四次生死考验,但他从未放弃生存的希望。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价值,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要虚度光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19.【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取得真经后,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不屈才。猪八戒因醉酒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被唐僧收为徒弟后,虽然保护唐僧取经有功,但他取经途中多次因贪吃(如偷吃人参果)、好色误事,且取经之心不坚定,常喊散伙,因此不能位列佛位;而且猪八戒食肠宽大,净坛使者可以享受八方香火,专门管理贡品,对他来说也的确是一份“美差”。因此,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不屈才。
示例二:我认为取得真经后,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有点屈才。猪八戒虽然有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等缺点,但也有忠勇善良、知错能改的一面,而且他为取经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取经路上他是孙悟空的好帮手,靠着一身本领,降妖除怪。取得真经后,唐僧、孙悟空都取得佛位,而曾经作为天蓬元帅的猪八戒却被封为地位较低的“净坛使者”,着实屈才。
20、21.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