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范围:选必一+选必二1-3章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保证了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 葡萄糖、胰岛素和呼吸酶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C. 手上的水泡是由淋巴液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的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被血浆中的NaHCO3中和2. 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的共同控制。如图表示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④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B. ③中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 兴奋不仅在反射弧中传导,还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D. 在下丘脑中产生尿意3. 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过程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过程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B. 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可以促进②③过程C.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可以促进④⑤⑥并抑制①②③过程D. 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4. 关于内分泌腺及对应的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A. 垂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一些激素作用的靶器官B.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 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D.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导管进入血液5. 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B. 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C. 细胞3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细胞内有相应基因,而细胞2没有D.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平滑肌收缩属于体液调节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1 2 3 4 5 6 72,4-D浓度(mol/L)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平均生根条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B. 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 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做进一步实验D. 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7. 种群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下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为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 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 ③同一个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D. ④为性别比例,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同8. 如图是我国某珍稀植物近四十年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15年间,该种群数量一直下降,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B 第15年和第25年,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C. 第30年时,种群数量降到了最低D. 30~35年间种群数量有所增长9. 为了估算某乡村水库中某种鱼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该鱼800条,全部售完。第2天运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共捕获该鱼750条。假设该种鱼在该水库中始终保持均匀分布,不考虑繁殖和死亡,据此推算,该水库中该种鱼的初始数量大概为A. 8000条 B. 9500条 C. 12800条 D. 13500条10.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需要培养较长时间后再进行第一次取样计数B. 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故本实验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但需要做重复实验C. 使用吸管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吸取液体,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进行计数D. 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会影响计数,因此,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1. 来贵州要来“黄小西吃晚饭”。旅游名片中“吃”指赤水丹霞,其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地衣、苔藓,随时间推移,形成丹霞地貌、桫椤、原始森林等为特色的赤水丹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一般是向群落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最终都能演替成森林群落B. 赤水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土壤C. 赤水丹霞地貌中的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D. 赤水丹霞地貌的原始森林中桫椤分布有高有矮,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是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C. 将动物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由于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故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3.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的小型植食性动物,其洞穴常成为小鸟栖息的巢穴。若小鸟发现附近有猛禽,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为鼠兔示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小鸟向鼠兔传递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B. 小鸟和鼠兔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C. 在该生态系统中,鼠兔属于第二营养级D. 人类投放有毒物质控制鼠兔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14. 实验人员调查某海域得到能量流动的数据如图所示,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其中丁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B. 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3%C. 乙和丙均是消费者,能够加快该海域的物质循环D.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乙→丙→丁15. 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B. 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C. 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得更快D. 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北极冰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 下列关系图中,a、b、c、d、e、f 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血红蛋白B.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区C 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D.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B 细胞、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17.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糖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作用相抗衡B. 若垂体受损,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CRH减少C. 在刺激作用下,下丘脑分泌CRH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D.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特点,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1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适时摘除棉花顶芽、园艺师适时修剪景观树木,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利于侧枝发育B. 黄瓜茎段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C. 即将成熟的小麦,若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上大雨,种子容易在麦穗上发芽,是由于高温条件下赤霉素的降解,种子的休眠被解除D.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存在光敏色素,它是一类色素—蛋白质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19.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忘记打开诱虫器上的灯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菌体20. 图1是科研人员绘制的太湖某区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2表示碳循环过程,其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太湖该区域的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B. 鳑鱼作为次级消费者的食物链有2条,鳑鱼和鲌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 鲌鱼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其部分同化量会随着粪便的形式被细菌和真菌利用D. 图2中B是生产者,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⑦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如图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下丘脑可产生的信息分子有____。A. 神经递质 B. 激素C. 细胞因子 D. 抗体。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2)人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______(选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腺体1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填激素名称),使得血糖含量上升。(3)运动时,人体的______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当人体受到热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感受器兴奋,在______形成热觉。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③激素即_____作用于垂体,通过④作用于腺体2即______,其分泌相应的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与在炎热环境中相比,寒冷环境下人的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主要原因是此时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较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机体的下丘脑_____感受器受此刺激,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______,调节水的摄入量。图中靶细胞C名称为______。下丘脑在该调节中的功能有:_______A. 渗透压感受器 B. 神经中枢C. 效应器 D. 传导兴奋22. 下图为人体对某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 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被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摄取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V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结合,这是激活V细胞的第二信号; 激活V细胞的第一信号是_______________。(2)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图中I~Ⅶ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_________(填序号和细胞名称) 。图中涉及到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_____(填名称)。(3)若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引起二次免疫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来源于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4)当HIV感染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_______________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使人体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减弱,增加患肿瘤的风险。23. 植物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中,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B(phyB,色素-蛋白质复合体)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下图为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其中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两种形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光照环境下,R/FR较高,phyB主要以活化形式存在,其可进入细胞核,通过______(填“促进”或“抑制”)PIFs与基因BZR1、ARF6结合,以调控其表达,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2)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______形式存在,由此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过度伸长。已知“荫蔽胁迫”导致了萌发后生长阶段的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过度伸长,这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的______,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3)图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伸长方面表现为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有激素调节,还有_______,_______。24.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5个互不连通的狭小区域内,其觅食多发生在灌木丛和灌草丛中,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很大的密林内很少发生觅食。2021年,部分亚洲象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迁的象群全部安全南返。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认为此次亚洲象北迁与气候持续干旱有关,干旱条件直接作为___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调查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2)北迁的象群可通过听觉、磁场感应等辨别位置和方向,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途中象群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变成森林,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气候变化使某农牧交错区的草场逐步退化。人类开垦强度加大后,仅几年时间就出现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日天”。与该地区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改变了演替的______(填“速度”、“方向”、“速度和方向”)。(4)近年来,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渐渐从森林内转到森林边缘及农田进行活动和觅食,结合材料信息,从郁闭度的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5)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______(至少答2点)等。25.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但20世纪90年代初,江夏梁子湖区由于跟风养殖,以小银鱼的养殖为例,养殖户从鱼苗就开始养殖,主要投喂多种人工复合饲料。这些高蛋白的饵料很难被及时分解,使水体中N、P元素的含量升高,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回答下列问题:(1)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该生态系统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体现了生态平衡特征中的_______平衡。(2)据调查梁子湖湖面总面积为220km2,假设湖内小银鱼种群的K值为22000条;则为维持小银鱼较高的产出,捕捞小银鱼时,应使其种群密度在_______(填“捕捞前”或“捕捞后”)到达_______条/km2。“数罟不入洿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______。(3)小银鱼为肉食性鱼,养殖的小银鱼除饲料外还以小型的鱼虾为食。科研人员对小银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kJ/(cm2·a))。小型的鱼虾同化的能量 小银鱼摄入鱼虾及饲料中的能量 小银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 小银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小银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小银鱼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150.6 67.8 5.6 ? 4.8 28.2 3.1据表分析,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是______kJ/(cm2·a),从小型的鱼虾到小银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范围:选必一+选必二1-3章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ABC【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C【20题答案】【答案】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题答案】【答案】(1) ①. AB ②. 体内激素在起作用后会被灭活 (2) ①. 交感神经 ②. 胰高血糖素 (3) ①. 骨骼肌 ②. 大脑皮层 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 甲状腺 ⑤. 甲状腺激素(4) ①. 渗透压 ②. 渴觉 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④. ABCD【22题答案】【答案】(1) ①. 抗原呈递细胞 ②. B细胞 ③. 病毒和B细胞接触(2) ①. 细胞 ②. VII浆细胞 ③. 细胞因子和抗体(3)B细胞和记忆B细胞(4) ①. 辅助性T ②.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③. 免疫监视【23题答案】【答案】(1)抑制 (2) ①. 非活化(Pr) ②. 减弱 ③. 光照 (3) ①. 协同 ②. 基因表达调控 ③. 环境因素调节【24题答案】【答案】(1) ①. 非密度 ②. 标记重捕法(2) ① 物理 ②. 次生(3)速度 (4)森林植被茂密,郁闭度过高,照射到林下的光照减弱,不利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使亚洲象的食物减少 (5)栖息地、食物、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5题答案】【答案】(1) ①.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②. 功能(2) ①. 捕捞后 ②. 50 ③. 增长型(3) ①. 34.8 ②. 18.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