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生物学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 )A. 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2. 分子式为C63H140O85N12S2的物质,最可能的是( )A. 葡萄糖 B. RNA C. 胆固醇 D. 蛋白质3.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核酸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4. 下列有关脂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储存能量 B. 构成膜结构C. 携带遗传信息 D. 调节生理功能5. 变形虫胞吞水中的有机物颗粒,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 )A. 全透性 B. 保护作用 C. 选择透过性 D. 一定的流动性6.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是( )A. 核孔 B. 核仁 C. 核膜 D. 染色质7. 某学习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属于(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物理模型 D. 以上都不8. 2019年,我国科考队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采集到一种蓝细菌,其细胞内存在由两层膜组成的片层结构,此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下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A. ATP B. NADP+ C. NADH D. DNA9. 下列各项表示细胞结构与其主要成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拟核——多糖 B. 细胞膜——脂肪C. 染色体——RNA D. 细胞骨架——蛋白质10. 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95%乙醇提取色素 B. 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C. 使用二氧化硅保护色素 D. 使用碳酸钙促进研磨11. 下列试剂与待测样品、实验结果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 双缩脲试剂——豆浆——紫色B. 碘液——花生子叶——橘黄色C. 苏丹Ⅲ染液——淀粉溶液——蓝色D. 斐林试剂——蔗糖溶液——砖红色沉淀12. 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病毒衣壳蛋白VP16作为纳米骨架,包裹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构建了高效、易调控的蛋白类纳米酶。关于该纳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效率受pH、温度影响B. 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 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可催化肽键的断裂13. 下列可用于检测乙醇(酒精)的试剂是( )A. 生理盐水 B. 酸性重铬酸钾C. 澄清石灰水 D.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4.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A. 鼓励慢跑方式进行日常锻炼 B. 定期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C. 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 D.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15. 新生无毛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含有大量线粒体的褐色脂肪组织, 褐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含有蛋白质U。蛋白质U不影响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 但能抑制呼吸过程中ADP 转化为ATP。据此推测当蛋白质U发挥作用时( )A. 葡萄糖不能氧化分解B. 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C. 细胞中会积累大量的 ATPD. 可大量产热, 维持体温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 研究者在真核细胞中相继发现了多个与细胞器膜联系的转脂蛋白,其特异性富集在不同细胞器膜接触的位点,促进细胞器间脂质的相对稳定。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中没有类似的、复杂的转脂蛋白B. 转脂蛋白介导膜接触的目的是生物膜融合C. 膜接触可介导不同细胞器之间膜脂的交换D.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生物膜系统17. 0~9,10个数字可以有若干不同位数的组合:a~z,26个字母可以构成不同单词;同理,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S1—S2—S3—S4—······)也能构成许多不同的多聚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中多聚体是RNA,则构成RNA的单体有4种B. 若图中多聚体是纤维素,则彻底水解产物S1、S2、S3、S4等相同C. 若图中多聚体是DNA,构成DNA的单体中含氮碱基是A、T、G、CD. 若图中多聚体是糖原,则彻底水解后单体S1、S2、S3、S4等可表示果糖18. 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甲、乙、丙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甲未发生变化;②细胞乙体积增大;③细胞丙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推测合理的是( )A. 水分交换前,细胞乙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 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乙>细胞甲>细胞丙C.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丙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甲的细胞液浓度D.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乙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19. ATP可为代谢提供能量,也参与RNA合成。ATP结构简式可简写为A—αP~βP~γP,结构简式中~表示一种特殊的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转化为ADP时脱去γ位的磷酸基团B. 32P标记的A—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C. 光反应可合成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D. 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20. 丙酮酸激酶(PK)可参与如下所示的生化反应。人体红细胞中缺乏PK会引起Na+积累,造成溶血(红细胞破裂),导致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丙酮酸+ATPA. 该反应发生在红细胞的线粒体中 B. 该反应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联系C. 使用PK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PKD D. Na+积累会引起红细胞细胞质浓度升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5分。21.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吸收无机盐离子,因此,农业生产中适时、适量施肥是使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测定了大麦根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吸收K+的速率,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KCl溶液浓度(mmol·L-1) 0 0.05 0.1 0.2 0.3 0.4 0.5K+吸收速率(μmol·g-1·h-1) 0 75 8.0 8.5 8.5 9.0 8.5回答下列问题:(1)大麦根毛细胞吸收K+的方式可能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2)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根吸收K+的相对速率与土壤中O2含量的关系如表2所示,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根毛细胞吸收K+的方式,原因是_______。表2土壤中O2含量/% 细胞呼吸相对速率 K+吸收的相对速率27 44 22122 78 9620.8 100 10043.4 106 107(3)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施用化肥并非“多多益善”,而是需要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期确定化肥的种类和总量,施肥同时还要适量浇水。适量浇水的目的是______,从而避免植物吸水困难形成的“烧苗”现象。22. 围绕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完成表格相关内容:反应阶段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1)______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物 (2)______、NADH (3)______ NADH、O2反应场所 (4)_____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终产物 酒精、CO2 NADH、CO2、ATP (5)______释放能量多少 少量能量 少量能量 (6)______23.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 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4. 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叶片研磨后的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在遮光条件下,则没有气泡冒出,溶液颜色也没有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放出的气泡成分是_____,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离体叶绿体悬浮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说明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了____,把Fe3+还原为Fe2+。(3)希尔实验中并没有检测到糖的生成。若向悬浮液中通入CO2,在光照条件下就能检测到糖的生成,这说明光合作用生成_____和_____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4)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实验采用离体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希尔实验采用离体叶绿体的意义是_____。25. 水熊虫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身体开始皱缩,细胞大量脱水,进入干化状态。干化的水熊虫能对抗高压、高温等的影响,一旦接触到水,就像重新浸湿的海绵一样,其生命活动又完全恢复。回答下列问题:(1)水熊虫进入干化状态时,主要脱去的是______水,此状态下其新陈代谢水平极低。(2)科研人员检测发现,干化的水熊虫细胞内几种天然无序蛋白(IDP)的含量大幅升高。①在水熊虫细胞内,氨基酸经_______反应形成IDP。请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______。②在细胞内,多肽链折叠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疏水的氨基酸残基通常位于蛋白质的内部。与一般的蛋白质不同,IDP呈现不折叠的“天然无序”状态,是因为含有较_______比例的亲水氨基酸残基,这说明氨基酸_______(填“种类”或“数目”)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3)为研究IDP与水熊虫抗干旱的关系,科研人员敲除水熊虫的IDP基因(不能合成IDP),检测其在正常和干旱情况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①实验中,IDP基因正常水熊虫组作为_______组。②该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生物学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题答案】【答案】ACD【17题答案】【答案】ABC【18题答案】【答案】AB【19题答案】【答案】ABC【20题答案】【答案】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5分。【21题答案】【答案】(1) ①.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②. KCl浓度较低时,大麦根毛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KCl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KCl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大麦根毛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增加(2) ①. 能 ②. 随着土壤中O2含量增加,细胞呼吸相对速率也不断增加,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增加,而K+吸收的相对速率也增加,这说明K+吸收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主动运输(3)使土壤溶液浓度(渗透压)相对较小,不影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22题答案】【答案】 ①.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②. 丙酮酸##C3H4O3 ③. 丙酮酸(C3H4O3)、水(H2O) ④. 细胞质基质 ⑤. 水、ATP ⑥. 大量能量【23题答案】【答案】 ①. B ②. 加快 ③. 不变 ④.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⑤. 蛋白质或RNA ⑥. 高效性、专一性【24题答案】【答案】(1) ①. 氧气(O2) ②. 叶绿体 ③. 照光(光照)(2)还原剂或NADPH(还原型辅酶Ⅱ)(3) ①. 氧气 ②. 糖类(4)第一次用离体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将光合作用的研究从整体转到部分,从细胞水平转到细胞器水平,使光合机理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初步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25题答案】【答案】(1)自由 (2) ①. 脱水缩合 ②. ③. 高 ④. 种类(3) ①. 对照 ②. 水熊虫体内IDP具有抗干旱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