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1.4《测量降水量》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选择题1.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规定面积地面上的( )。A. 水的体积B. 水层深度C. 水的质量2.测量降水量的专用工具是( )。A. 气温计B. 雨量器C. 指南针3.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刻度单位应采用( )。A. 厘米B. 毫米C. 分米4.下列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A. 雨B. 雾C. 冰雹5.读取雨量器示数时,正确的做法是( )。A. 视线高于液面B. 视线与液面平行C. 视线低于液面6.24 小时内降雨量为 25-50 毫米属于( )。A. 小雨B. 中雨C. 大雨7.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应( )。A. 水平放置B. 倾斜放置C. 随意放置8.暴雨预警信号中等级最高的是( )。A. 蓝色B. 橙色C. 红色9.下列关于简易雨量器制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选用直筒透明杯B. “0” 刻度线与杯底对齐C. 刻度条外需贴透明胶带防水10.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时,正确的做法是( )。A. 直接测量雪的厚度B. 将雪融化后测量水层深度C. 无需测量,归类为 0 毫米二、判断题1.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反映降水的强度。( )2. 只要是透明容器都能作为雨量器使用。( )3. 读数时,视线与液面不平行会导致测量误差。( )4. 冰雹不属于降水形式。( )5. 雨量器的 “0” 刻度线应与容器底部对齐。( )6. 24 小时内降雨量超过 100 毫米属于暴雨。( )7. 暴雨红色预警时,应尽量减少外出。( )8. 柱状图能直观展示不同日期的降水量变化。( )9. 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放置在屋檐下更准确。( )10.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降水量可能不同。( )【能力提升】三、综合探究下列是小米同学记录的一段时间的“降雨量变化柱状图”和气象学家制定的“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1.13日、14 日两天是 雨。2.根据两图可知, 日是小雨。3.21日、22 日两天是 雨。4.这几天,共出现了 种不同的降雨量等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B3.B4.B5.B6.C7.A8.C9.B10.B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综合探究1.中2.113.中4.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教科版(2025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课题 1.4测量降水量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认识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知道降水量是衡量降水多少的指标。 2.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和作用,掌握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科学思维: 1.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降水的形式和特点。 2.能够根据雨量器的结构和原理,设计制作简易雨量器并进行测量和记录。探究实践: 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态度责任: 1.对天气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难点:理解雨量器的测量原理。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生活联系: 提问:“下雨天妈妈会提醒我们带伞,那怎么判断是小雨还是大雨呢?”“除了下雨,还有哪些天气也属于降水?”(引出雨、雪、冰雹) 2.图片展示: 展示不同降水形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测量这些降水的多少?” 3.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降水量的方法,认识测量工具 —— 雨量器。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认识雨量器与降水量(7 分钟) 概念讲解: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规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单位为毫米(mm)。 结构分析: 展示雨量器结构图,介绍组成部分(漏斗、储水瓶、刻度筒等),强调 “直筒” 设计的重要性(保证测量准确)。 等级初识: 简单介绍降水量等级(如小雨:24 小时<10mm,大雨:25-50mm),为后续判断做铺垫。 活动二:制作简易雨量器(8 分钟) 步骤指导: 发放材料(直筒透明杯、刻度条、透明胶带),示范制作: ① 将刻度条贴在杯外壁,确保 “0” 刻度线与杯底对齐; ② 用透明胶带覆盖刻度条,防止进水模糊; ③ 检查刻度是否清晰、粘贴是否牢固。 小组制作: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纠正 “0” 刻度线位置错误、刻度歪斜等问题)。 活动三: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10分钟) 模拟操作: 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桌面,喷洒少量水。 待液面稳定后,按照 “视线与液面平行” 的要求读数,记录在《模拟降雨实验记录单》中。 2.误差讨论: 提问:“如果雨量器倾斜,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读数时视线偏高,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规范操作) 活动四: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课后) 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一场雨的降雨量,记录在表中; 2.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等级; 3.查询气象台对这场雨降雨等级的报告。 三、研讨 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 2.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 四、拓展 1.了解暴雨预警 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收到暴雨预警,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预警等级暴雨的降水量。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花洒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多少。板书设计 1.4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 测量降雨量需要制作雨量器,在制作雨量器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刻度条贴的位置已经降水量的单位采用的是“毫米”。在测量降水量的时候要在开阔的地方进行测量,课堂上可以模拟降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教科版科学(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课 测量降水量第一单元 天气目录情境与问题1探究与发现2研讨与拓展3回顾与复习4总结与评价5核心素养探究实践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科学思维1.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降水的形式和特点。2.能够根据雨量器的结构和原理,设计制作简易雨量器并进行测量和记录。态度责任1.对天气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2.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科学观念1.认识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知道降水量是衡量降水多少的指标。2.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和作用,掌握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情境与问题聚焦我们出行前, 常会关注目的地是否下雨, 便于我们准备合适的衣物和雨具。聚焦下了一场雨,是小雨还是大雨?怎么测量呢?探索与法治怎样测量降水量?探索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规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下 雨下 雪下冰雹怎样测量降水量?探索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是倾盆大雨。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进行测量。需要统一测量标准。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探索探索一: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探索探索一: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探索探索二: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探索提 示:1.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3.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探索二: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探索探索三: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探索要求: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一场雨的降雨量,记录在表中;2.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等级;3.查询气象台对这场雨降雨等级的报告。下雨的日期降雨量我确定的降雨等级气象台降雨等级报告研讨与拓展研讨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研讨2.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拓展暴 雨 预 警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收到暴雨预警,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预警等级暴雨的降水量。回顾与学习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知道:1.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知道降水量是衡量降水多少的指标。2.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花洒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多少。一、选择题。练习1. 下雨天,小清用自制的雨量器收集雨水,10分钟共收集了27毫米,这说明当天下午( )。A.至少是大雨B.肯定是大雨C.肯定是小雨D.至少是小雨A一、选择题。练习2.下列天气现象中,( )不是以降水的形式而形成的自然现象。A.松花江边上的雾凇B.电线上的冻雨C.地上的积雪D.屋顶的冰雹A一、选择题。练习3.下图为某地1到12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从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地8月份的平均降水量最大B.该地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升的有7、8、9三个月份C.该地2月份的平均降水量最小D.该地今年的月平均降水量先下降后上升D二、判断题。练习1.24 小时的降雨量为25到50毫米的属于大雨。 ( )2.测量、记录降雨量的单位是毫升。 ( )3.大雨和小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 )4.只要是透明的容器,都可以做成雨量器。 ( )5.我们利用降雨量柱形图可以了解不同日期降雨量的变化。(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科学态度合作学习评价谢谢观看!THANKS教科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测量降水量》(分层作业).docx 1.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docx 1.4《测量降水量》(教学课件).pptx p12 (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