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第四章 地貌100 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图 4.20),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新课导入1.区域认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不同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综合思维:结合地形图或遥感影像,分析地貌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地理实践力:利用地形图或实地观察,描述地貌的高度、坡度及坡向特征。4.人地协调观:通过讨论坡地开发案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核心素养目标1.掌握地貌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2.理解高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及坡度对地貌特征的影响。重点1.运用地貌观察内容分析实际地形特征及其影响。难点重难点导航CONTENTS地貌观察的顺序01地貌观察的内容02目录01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例如,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山脉中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地貌观察的顺序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地貌观察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地貌观察的顺序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地貌观察的顺序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地貌观察的顺序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地貌观察的顺序02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H=H甲-H乙 =885.4-879.0=6.4(米)H=H最高-H最低 =885.4-790=95.4(米)思考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度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 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度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 2.5%—3%。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从而降低线路的坡度。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度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向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地貌观察的内容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地貌观察的内容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地貌观察的内容知识拓展——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的疏密。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知识拓展——根据等高线地图判断坡度(1)描述大型地貌1.以......地形为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2.地势起伏大/小;3.地势...高...低(方位词:东、西、南、北);(2)描述次一级地貌如河谷、三角洲、海岸线知识拓展——地貌特征的描述1. 收集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等)以及遥感影像、考察报告、论文等资料,通过以下步骤了解家乡的地貌。(1)阅读地形图,识别宏观地貌类型,如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描述其特征。(2)识别河谷、河漫滩、三角洲、山峰、山谷等微观地貌。(3)找到本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4)绘制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地势起伏状况。(5)分析考察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规避风险的措施。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1)阅读地形图,识别宏观地貌类型,如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描述其特征。山地:分布在北部(如军都山)、西部(如西山 ),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平原:主要在东南部,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起伏极小,是城市、农业集中分布区 。丘陵:介于山地和平原过渡区域,海拔介于二者之间,地势有一定起伏但比山地和缓,海拔多在 200 - 500 米左右,是地形过渡的地貌类型 。 整体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山地向东南平原逐渐过渡 。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2)识别河谷、河漫滩、三角洲、山峰、山谷等微观地貌。河谷:沿河流分布,如永定河等河流流经区域,呈现为河流沿线狭长的低地形态,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地势低于两侧 。山峰:图中标注有东灵山、海坨山、百花山等,为地势高耸的点状区域,是山地的最高突起部分 。山谷:在山地间,是两山间狭长低洼、有河流发育或水流经过的区域,形态上为两侧高、中间低且沿一定方向延伸,图中山地地形间的线条区域可识别,常是河流源头或流经处 。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3)找到本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从图中可知,本地区(北京)最高点是东灵山,海拔 2303 米;最低点大致在东南部平原(如通州区等区域,结合北京地形知识,最低点海拔接近 0 米 )。相对高度 = 最高点海拔 - 最低点海拔,即 2303 - 0 = 2303 米 。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4)绘制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地势起伏状况。1. 确定剖面线:在地图上连接东灵山与东南部平原最低点(可大致选取通州区附近代表 ),画出剖面线 。2. 设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通常采用与原图(比例尺 1:1600000 )一致或按需调整,比如保持 1:1600000 ,即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 16 千米 。垂直比例尺:为清晰呈现地势起伏,垂直方向可适当放大,比如 1 厘米代表 500 米 ,根据最高点海拔 2303 米,垂直轴需至少 5 厘米左右高度(2303÷500≈4.6 ) 。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4)绘制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地势起伏状况。3. 绘制坐标轴与轮廓:画出水平横轴(表示距离,依据水平比例尺,按剖面线实际长度分段 )和垂直纵轴(表示海拔,标注 0 米、500 米、1000 米、1500 米、2000 米、2303 米等刻度 ) 。从剖面线与地图等高线交点处,向水平横轴作垂线,再从垂线端点向垂直纵轴对应海拔作水平线,依次连接各点,勾勒出地形起伏轮廓,呈现出从东灵山(高海拔山地 )向东南逐渐降低,过渡到平原(低海拔 )的地势变化,山地部分起伏大,平原部分平缓 。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5)分析考察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规避风险的措施。风险:地形复杂:陡峭山坡易滑倒坠落,山间小路易迷路,如山谷、沟壑易使人陷入。气象多变:山区天气变化快,可能遇暴雨、雷电,引发山洪、落石,也可能突然降温。动植物威胁:有野生动物(如野猪等 ),可能遭遇;部分植物有毒,接触可能致皮肤过敏等。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5)分析考察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规避风险的措施。措施:提前规划路线,沿成熟山道走,备好等高线地图、指南针或用专业导航 APP,出发前告知他人行程。关注天气预报,遇恶劣天气征兆(如乌云聚集、起风 ),及时找安全处(如开阔高地、远离山谷 )躲避;雷雨时远离山顶、大树,不接打电话。携带防护工具(如登山杖辅助行走、棍棒防野生动物 ),了解当地动植物,不随意触碰不认识植物,遇大型野生动物冷静避让,不激怒它们。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2. 开展实地考察,在考察路线上选择合适的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并记录(参照表 4.1)。观察过程中可以拍照或画素描图。3. 整理地貌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报告。4. 交流和展示观察成果。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小结0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B.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C.丙处为分水岭D.丁处适宜修建水库2.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700米AC1.答案:A解析:该小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读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与甲相邻的等高线的数值为500米和400米,所以甲的数值应为500米或400米,A正确;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B错误;丙处等值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并非分水岭,C错误;丁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不适宜修建水库,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①地海拔范围为800米-900米,②地的海拔范围为200米-3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的范围为500米-700米之间,但是不能是500米和700米,可能是600米。故选C。解析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图中虚线)和考察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装备(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⑤羽绒服 ⑥雨衣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4.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结束后,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陡崖e的相对高差可能是200米B.站在c处可以看到b处的风景C.ab之间的路段坡度较缓,节省体力D.两山峰的海拔高度一定相等DA3.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南方地区,组织夏令营活动,夏季高温多雨,需要带雨衣,⑥正确;山区定位要带着卫星定位仪,但不用带世界地形图,①错误,③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上,夏季气温不会太低,不用带羽绒服,⑤错误。在山区进行考察需要带着地质锤进行地质考察,用植物标本夹采集标本,②④正确。②③④⑥正确,故选D。4.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陡崖e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是100米,所以陡崖e的相对高差为200≤H<400米,A正确。d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由图中cd间等高线可知,cd之间的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弯曲,可知cd之间为山脊,c处看不到d处的风景,B错误。据图可知ab之间等高线密集,则ab之间的路段坡度较大,耗费体力,C错误。两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700之间,有可能不相等,D错误。故选A。解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615米 B.560米 C.600米 D.390米6.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 )A.310米 B.280米 C.240米 D.200米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不易找到河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BAC5.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为100米,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为500—600米(图中西北方),最低处的海拔高度为0-100米(图中东西两侧),计算可得,图示区域的高度差为400—600米(不能取400米、600米),最大高差应选取最接近600米的值,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A解析: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重叠条数为2条,计算可得:100米≤△H<300米,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310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7.答案:C解析:河流应分布在山谷地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图中甲、乙、丁三地,等高线均凸向高处,为山谷;丙地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不易找到河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解析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M、N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25m B.75m C.165m D.200m9.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 D.自西向东BA8.答案:B解析:读图,图中等高线为50米,M位于鞍部,海拔(250,300)米,N位于山脊,海拔(350,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50,150)米,结合选项,B正确,排除ACD。故选B。9.答案:A解析:读图,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依据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的大致自北向南流,A正确,排除BCD。故选A。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