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
课题 《拿来主义》——论时事不留情面,砭时弊善用比喻
教学目标
1. 梳理“拿来主义 ”针对的几种主义,理解鲁迅先破后立的杂文思维。 2. 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善用比喻的杂文手法和微含嘲讽的杂文语言。 3. 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下文化现象,说出鲁迅文章的针对性和超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梳理“拿来主义 ”针对的几种主义,理解鲁迅先破后立的杂文思维。 教学难点: 1. 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善用比喻的杂文手法和微含嘲讽的杂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 分钟) 毛泽东曾经说过:“鲁迅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以一双冷 眼观世界,以一颗热心救国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的经典杂文《拿来主义》。 二、理解: “拿来主义 ”是针对当时的哪几种主义提出的? (12 分钟) 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文章里有一句颇为要紧的话,也是一个过渡段,它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哪句话? (学生)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既有“所以 ”,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则必有“原因 ”。前面 6 段,写到我们为什么要拿来。 读 1—6 段,为什么要拿来?拿来主义 ”是针对当时的哪几种主义提出的? 请仿照鲁迅对“ 闭关主义 ”的解释,补写句子。并根据其表现阐释其实质内涵。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 , 。 送来主义: , 。 拿来主义: , 。 明确: 闭关主义的表现是“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清政府自诩天朝上国,奉行闭关锁国 政策,不与他国互通有无,最终造成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节节败退。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文 化保守主义,背后的心理是自负或者说是自大。 送去主义的表现是“ 自己只是送出去,却没有向别人要来。”送古董到巴黎,在欧洲举 行中国美术展,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导致的结果是, 自我陶醉,不思变革进取,最终祸 延子孙。 “ 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 这种想要通过送出文化迫切证明自己的行为,恰恰说明了自己的自卑。在地位极其不平等 的国际环境中,送去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取悦于他人献媚于他人的行为。 送来主义的表现是“别人怀有企图地 ’抛给 ’,非要你接受不可。” “送来 ”了什么?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各种小东西。“送来 ”的 是糟粕,送来的实质是“抛给 ” ,是别有用心,怀有企图的,非你接受不可,从本质上来 说是一种文化侵略。我们的青年难怪要“害怕恐怖 ” 了。 那么拿来主义者呢?“ 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这是积极主动地选择, 本质上是文化借鉴。 鲁迅先生不直接明确自己的主张——拿来主义,而先否定其他主义,这种思维方式叫作 先破后立。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其他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 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反面批判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水到渠成,立论鲜明有力。 三、分析: “拿来主义 ”怎样来拿?鲁迅又是如何写的?(15 分钟)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怎样来拿?鲁迅又是 如何写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填写表格,并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喻体“拿来主义 ”者的态度本体大宅子鱼翅鸦片文化遗产中益大于害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放博物馆,或毁掉
姨太太
明确: 比喻论证。 大宅子:祖上的阴功,做女婿换来的,可以看作隐喻中国传统文化。但大宅子里除了有 烟枪、烟灯等,还有西方输送来的鸦片。将大宅子理解为中西文化遗产,也可以。 鱼翅:吃掉,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的部分。 鸦片:送药房,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也有益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放博物馆,或毁掉,比喻文化遗产中害大于益的部分。 姨太太:各自走散为是,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物的部分。 问:基于什么样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态度?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基于一个标准:是否有利于“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 教材回顾,加深记忆: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 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记念刘和珍君》 小结: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强调说理的形象化,而比喻是常见的手法。 四、鉴赏:微含嘲讽——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5 分钟) 鲁迅对他不以为然的倾向,并不进行正面的批判、驳斥,而是用他最擅长的微含嘲讽 的杂文笔调,做事实的呈现,寓褒贬于描述中。 ——钱理群 问:这篇杂文的语言风格如何?请结合相关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析。 明确: ①还有几位“大师 ”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 光 ”。(“捧着 ”轻蔑嘲讽的语气,本身就构成了一副绝妙的漫画,恭敬的媚态跃然纸上,卑 下地炫耀,卖力地讨好, 自欺欺人,反语讽刺) ②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 ”反语) ③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着大度。(言此意彼,明褒暗 贬)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 ”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modern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教材回顾,加深记忆: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记念刘和珍君》 小结: 微含嘲讽,是鲁迅惯用的杂文语言风格,体现了讽刺文学严肃介入现实的战斗精神。 五、应用:《拿来主义》写于 1934 年,当下还有其现实意义吗?(7 分钟) 作为 1934 年的时评文,《拿来主义》是否过时?请同学们结合当下中外文化现象进行 阐释。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再进行补充点评。 示例: 22023 年,刀郎《罗刹海市》成为现象级作品,全球网络播放量达 80 亿次。歌曲的大 火固然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作词,无疑增加了歌曲的 文化底蕴,促进了它的传播。歌曲《罗刹海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拿来。 2023 年,电影《封神第一部》实现了将近 30 亿的票房。电影内容取材于中国本土历 史神话“封神演义 ”,但音乐却是民族乐器跟西方交响乐的结合,还有场面、特效甚至叙 事方式,都极具好莱坞特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对中西优秀文化的借鉴吸收。 还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的颁奖词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 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的作品,表现的是带有泥土气息的中国民间。形式上则是 受到拉美文学的启发,采用了超出寻常的文学手法,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超现实世界。 是对中西优秀文化的“拿来 ”。 正是有了对中西优秀文化的“拿来 ”,才有了以上作品市场和艺术上的成功。因此,我 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拿来主义》在当下,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杂文,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有明确的“ 问题意识 ”;但 他对问题的思考,有很深很广,带有很大的超越性。 ——钱理群 小结: 鲁迅的文章跨越了时空,连接了古今,常读常新。 课堂小结:上世纪 30 年代,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 ”,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文 化复古主义 ”逆流和“盲目排外 ”的情绪, 以及国民党政府奉行的“送去主义 ”的媚外政策 而提出的,意在告诫国人,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遗产以及外来文化。今日之世界,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日趋紧密,唯有采用“拿来主义 ”的方式,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新文化。
六、作业: 物转星移,近代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除了鲁迅提倡的“拿 来 ”,我们还当如何对待中外文化?请阅读陈诏《拿去主义》,结合当下文艺热点事件,有 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 要求:观点明确,先破后立,不少于 300 字。 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 在中国文化相对落后的时候,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 ”,有助于缩短中国与世界的差 距。但时过境迁,中国已经日益强大,有能力有信心向世界展示我们优秀的文化。 我想,不仅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 “拿来 ”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需 要我们“拿去 ”,理直气壮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正如 “云 ·游中国 ”系列项目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新桥梁,让更多外国人看到中国文化; 正如被誉为中国当代鲁班的“阿木爷爷 ”,用灵巧的双手展现中国传统工艺之美,惊呆亿万外 国网友;正如青少年最爱的国产游戏《原神》,以其唯美的画面动人的剧情,备受海外游戏玩 家喜爱;正如我们的《唐宫夜宴》小姐姐, 以其可爱、顽皮的形象,在海外社交平台掀起中 国风等。 既要“拿来 ”,也要“拿去 ”,或许才是我们对待中外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唯有如此,我 们才得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七.课堂总结:先破后立既是一种论证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学习鲁迅先生 对周遭事物的敏感观察,对国家的深切责任感,对事物本质的清醒认知。一双冷眼观世界, 一颗热心救国民,杂文成为了承载鲁迅先生忧国忧民之灵魂最恰切的体裁之一,他的见地, 他的忧思,他的精神穿越时空,从他的那个时代延伸到现在,他永远活在当下的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