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温度计 ”和“测量温度 ”三部分。本 节作为章节起始课,以“水的三态变化 ”和“温度 ”为起点,不仅是因为水的物 态变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因为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学会使用 温度计更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物态变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熟知常见 的水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仅停留在认识阶段。在进行本节教学时,通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感受水在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对转化的条件有 初步的认识。关于温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难点在于对温度计的规范使用。对于温度计这一工具,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接触, 但是对温度计的原理和操作规范方面均不够明确,教学中需加强规范性训练。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流程如下:通过“棉线悬冰 ”视频引入新课→观察图片,认识自然 界中水的三态→演示“制造云和雨 ”及“制造霜 ”实验→体验物体的冷热程度并 引入温度的概念→通过自制简易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原理→体验温度计的改进 过程,了解温度计的结构,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 量温度。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能够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自 然界中不同物态的水及其应用。
【科学思维】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和使 用适宜的温度计。
【科学探究】通过参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的实验探究,熟练掌握温度计 的使用方法,认识到精确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 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能基于这些知识对与 环境温度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突破策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 化现象;通过“制造云和雨 ”“制造霜 ”等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使用“在什么样 的条件下,什么状态的水变成了什么状态 ”格式的语言进行描述。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棉线悬冰 ”视频,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唤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疑 问开启本章内容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认识水的物态
欣赏大自然中的水,你能说出每幅景色的名字并进行分类吗?水的三种状态 可以相互转化吗?尝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情境,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在感受大自然奇妙的同时 提高学习兴趣,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另外,通过表述生活中水的三态,还可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1 :制造云和雨。
演示“制造云和雨 ”实验,师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如下问题:
(1)给烧杯加热的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上看到了什么?泥沙上方出 现的朦胧“ 白雾 ”是水蒸气吗?(学生如果说“ 白雾 ”是水蒸气,应及时说明并 纠正。)
(2)用酒精灯加热和在盘子中加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泥沙里的水是怎 样“跑 ”到上边去的?水“跑 ”到盘子底面上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过什么变 化吗?
(3)仔细观察,盘子里的冰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在思考“ 云 ”和 “ 雨 ”的形成过程需要怎样的条件时,初步领悟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培养学 生的观察 、分析能力 ,提高课堂参与度。
活动 2 :制造霜。
观看“制造霜 ”视频,并与本课开始时的“棉线悬冰 ”现象进行比较,寻找 异同点。
通过视频,感受水在气态与固态之间的转化,初步建立水的三态转化的完整 连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观察 、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关于水的物态变 化的概念。这种从具体现象到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观,即 认识到物质的不同状态和它们之间的转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遵循一定 的物理规律。
问题二:物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上述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中,学生已经体会到物态变化与温度 有关, 由此引出温度的概念 ,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过渡。
活动 3 :感受冷与热。
教师拿出三个大口径的水杯,甲杯倒入冷水,乙杯倒入热水(温度适宜), 丙杯倒入温水。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先把食指分别放入甲、乙水杯中,感受温度。 过一会儿,两食指同时放入丙水杯。说一说,在丙水杯中,两手指感受到的温度 一样吗?
讨论:仅凭皮肤的感觉对冷热的判断是否可靠?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有些生活经验并不严谨,有时甚 至误差很大 ,使用工具并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十分必要, 由此引出温度计。
活动 4 : 自制简易气体温度计。
将气球套在空矿泉水瓶瓶口,把矿泉水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观察气球 的变化。思考:这里体现了气体的什么性质?能否利用气体的这个性质做一个气
体温度计?
讨论:这个装置是可以比较温度高低的。想一想,它是用什么原理来比较温 度高低的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想到热胀冷缩这一关键信息。
讨论:这个装置有什么缺点?你能想办法对它进行优化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定量测量温度的需求,并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
态度, 培养批判质疑的能力。
活动 5 : 自制简易液体温度计。
给学生提供空的口服液瓶子(带橡胶塞)、长吸管、染色的水、记号笔、刻 度尺等器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液体温度计。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 指导。
教师提供一杯开水、一杯含冰块的水,请学生用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进行测量, 并分别标识对应的液柱位置。
教师讲解摄氏度的概念及摄氏度的规定,学生在自制的液体温度计上评估出 该“温度计 ”1℃或 10℃对应液柱的长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简易液体温度计的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自制温度计的优化,引 出摄氏度的概念及 对摄氏度的规定。
活动 6:教师出示温度计并进行介绍和演示。学生自学“红液温度计说明书 ” 的内容,结合实物温度计明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对 使用中的易错点进行强调总结。
设计意图:以观察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科学思维和物理观念。
活动 7 :学生利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 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纠错。
完成温度估测和实测的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 体会。
设计意图:“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之 一,对于学 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测量技能至关重要;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分组实验的顺利 开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纠正,从而加深对正确使用温度
计的理解。
活动 8 :回忆生活中测量体温的过程,想一想体温计的使用与普通的红液温 度计的使用中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取一支体温计,观察体温计的量程,测一下自 己的体温,再自主阅读教科书“汞体温计的结构 ”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体温计 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联系 日 常生活,增强学 生对物理知识实用性的认识;通过对汞体温计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 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也意识到科技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三)课堂小结
出示本节的知识结构,空格处由学生进行完善。
(
概念:表示物体的

单位:
。标准大气压下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沸水的
温度计
原理_____________。
使用方法
) (
物态变化
) 温度 温度是______。
六、板书设计
物态变化与温度
1. 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
气态
液态 固态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 沸水的温度是 100℃;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是 1℃。
3. 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使用方法:
看——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没——测温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留——读数时测温泡留在液体中 平——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