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测试卷三十一】——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分班测试卷三十一】——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三十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读下面诗词大会的主持稿,完成练习。(14分)
xún cháng( )日子里怎能少了诗词的陪伴 古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音韵xié tiáo( ),具有音乐美;它善用 xiàng zhēng( )手法,具有含蓄美;它饱含情感与想象,富有yì jìng( )美。古往今来,我国优秀诗词的数目不计其数,zhào yào( )着中华文化!
同学们,也许你认为自己对诗词还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没关系,相信你会在慢游诗词diàn táng( )的过程中受到熏陶, lǐng lüè( )它的无线魅力。来吧,大赛桂冠,等你摘取!
1、依据拼音,把主持稿中的词语写正确。(7分)
2、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 )。(2分)
3、小涵拿不准“熏”字的笔顺,请你提示他,“熏”字第8笔是: 。(1分)
4、主持稿中加点的字该怎么读呢 请把与加点字读音一样的词语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不可计数→( ) 桂冠→( )
A.数落 B.不计其数 C.冠军 D.皇冠
5、主持稿中第2句话中的“遗产”应理解为( )。(1分)
A.死者留下的财产,包括财物、债权等。
B.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
6、主持稿中的画线部分可以用哪个选项代替( )。(1分)
A.难以置信 B.完好无缺 C.无穷无尽 D.一知半解
二、在括号中填入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4分)
1、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就得花半天时间。
2、我要把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 )它。
3、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真是心旷神怡。
4、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这个字谜的谜底是( )。 (2分)
小小两块竹片,一线从中串起。 虽然它不说话,却有千言万语。
A.串 B.吕 C.册 D.出
2、下列名句与“见微知著”意思不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B.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①发明 ②发现 ③创造 ④前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4、同学们讨论“人工智能的利弊”,小明提出:“技术虽能带来便利,但不可过度依赖,需常思不足,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他的观点与哪句名言最匹配 ( )(2分)
A.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匆匆》的作者老舍用散文的笔触告诉我们时光稍纵即逝,应珍惜当下。
B.《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其中过小年、除夕、正月初六等日子是略写的。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27年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D.《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没有当年老师对我的教导,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改为陈述句)(2分)
2、仿写。(2分)
在我们心目中,老师是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 ,
;老师是 , 。
3、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2分)
走在小河边 听音乐 奔跑在田野上
心情好的时候:
心情不好的时候: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7分)
1、感受诗词魅力。诗词中有景,有“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如水月色;诗词中有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 ”的不舍,有“旧时茅店社林边, ”的惊喜;诗词中有志,有“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豪迈,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
2、领略民风民俗.《寒食》中,“ ,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现了 节传赐新火的习俗。我还知道 节也是传统节日,与这个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有“ , ”,节日习俗有 。
3、汲取人生智慧。读“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知道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读“路遥知马力, ”,我们懂得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接触。
阅读理解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10分)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说、树叶说、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摘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着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龙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常常用来象征祥瑞,因此人们常用龙及其他事物构成传统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材料三】《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当日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当时的生活风俗。在这幅长卷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中;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介绍了关于风筝的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2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
2、材料二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围绕这句话,作者又分别列举了哪两个例子 请根据材料内容补充下面思维导图。(3分)
3、阅读三则材料,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的风筝起源于唐朝时期。
B.风筝上绘制的各式各样的图案往往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憧憬。
C.《清明上河图》中绘制的放风筝的情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清明节时的风俗习惯。
4、如果让你给自己制作的风筝绘制图案,你会选择下面哪个图案呢 请说明理由。(3分)
蜈蚣 蝴蝶 鲤鱼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文与《匆匆》都将情感融进对事情的描写中,请用下图分析二者的不同。(2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连用四个“想象”形成了一组 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说明“我”此时被画报的内容所吸引,沉迷于画报之中。
B.说明“我”在等待中靠漫无目的的想象打发时间,感到无聊和孤独。
3、选文最后一句是 描写。“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
,实际上是在表达 。(3分)
4、本文作者将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中,写出了心情的变化。请你联系实际生活,也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从下面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写。(2分)
情境一:周末,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
情境二:在庆“六一”的朗诵比赛中,我遗憾落败。走在放学路上……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精雕细磨 华美耀眼
①“当当当……”左手用錾子按住银片,右手拿小锤敲击錾子。换了好几种不同型号的錾子后,银片上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戴着帽子的人正策马扬鞭。吴水根拿起银片,在灯光下反复检查后,将银片与其他成品放在一起。
②吴水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这门手艺传到吴水根手里时,已是第八代了。
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绕过村口的广场,沿着石板小巷走几步,便来到吴水根的家,他的工作室也坐落于此。推开工作室的门,里面的景象有些出人意料:三张低矮的木桌并排摆放,墨绿色的储物柜堆满了东西,两个对角放着煤气罐,中间的小桌上随意摆放着錾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还有几把小凳子。
④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房间里,吴水根每天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用心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银饰。做银饰的第一步是熔银子,将装着碎银的碗放在炭火上,高温下,银子熔成了银水。再将银水倒入长方形的凹槽里,稍稍冷却后,用锤子将银条打至筷子粗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拉丝了。”吴水根介绍。
⑤双手拿着擀面杖粗细的木棍,一脚踩着拉丝板,将银条从拉丝板上最粗的孔穿过绕到木棍上,再旋转、提拉木棍,银条便逐渐变细。“最细可以到头发丝那么细。”吴水根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说,“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
⑥“做银饰最基础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样是银丝,一样是银片。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雕刻和装饰图案了。”吴水根银饰制作手艺的精髓也在于此。
⑦墨绿色储物柜的下层,堆着不少椭圆形的石块。“这是图案的模具,分为阴阳两面。”拿起一块模具,吴水根掰开向记者介绍,“把银片放进去,一压,图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像这样的模具,吴水根有上万个,都由他亲自设计制作而成。既有传统的苗族图案,又有现代生活中的时尚元素。
⑧“图案雏形出来后,还需要用錾子雕刻,让图案更加清晰。”将压好的银片放到中间的小桌上,吴水根拿起锤子,摸了个錾子开始雕刻图案。不一会儿,一朵太阳花就出现在了吴水根的手中。
⑨“可别小看这些錾子,乍看都一样,像普通的钉子,但錾头的纹样大有不同。”吴水根说。三角的、扁平的、圆形的……100多种型号的錾子,是吴水根多年来根据工艺需要慢慢制作积累起来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图案的雕刻需求。这么多錾子,怎样快速选到最合适的呢 “经常用,一看就知道。”吴水根说。
⑩在贵州深山的苗乡里,吴水根并非只会“埋头苦干”,他对新的银饰制作技术也有所了解:“现在银饰制作所有环节都能用机器替代了。”吴水根坦言,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确实产生了冲击,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气,“他们要用电脑作图,而我的图案就在脑子里,想到什么立刻就能做出来,这种创造性是无法替代的。”
现在,吴水根觉得最难的是手艺的传承。“我手把手带了17个徒弟,但很多人都干别的去了。”吴水根介绍,他的女儿已经成为家族手艺的第九代传人。
“现在只要有年轻人愿意来学,我就愿意教!”吴水根一边说一边走出了工作室,来到作品陈列室。在这里,用银子打造的风雨桥、龙船等承载着苗族同胞共同记忆的摆件整齐摆放,在灯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1、梳理吴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并概括填空,每空不超过5个字。(3分)
2、涵涵和腾腾对第⑤段和第⑩段中两处素材存疑,请你为他们解惑。(5分)
(1)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
。(2分)
(2)第⑩段画“ ”的句子中,吴水根师傅的最根本的底气来自( )。(2分)
A.对传统手工的热爱 B.传统工匠的创造性
C.传统工艺的传承性 D.现代技术的机械性
3、涵涵和腾腾想用采访素材为吴师傅制作一期“工匠精神”主题的纪录片,他们分别选择了第①段和第③段画“ ”的句子描述的场景作为主要镜头,请你分析原因。(2分)
4、涵涵和腾腾要为本片命名,涵涵选择“传承·坚守”,腾腾选择“传承·技艺”,你更倾向于谁的选择呢 请说明理由。(2分)
综合实践
九、口语交际。 (4分)
1、你不小心把同桌的课外书弄破了,于是向他道歉,可他坚决不接受,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 )(2分)
A.这件事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你怎么这么小气!
B.对不起,别生我的气了,原谅我好吗
C.好,好,好,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D.就算我的错,求求你原谅我吧!
2、放学时,张老师对全班同学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班干部留下开个会;第二件,明天下午三点,学校在阶梯教室召开全体毕业班学生家长会。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干部,回到家后你该怎么向妈妈转达相关内容 请你将转达的内容写下来。(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题目: 的背后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比如,成功、批评、荣誉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寻常 协调 象征 意境 照耀 殿堂 领略
2、慢游——漫游 无线——无限
3、竖或丨
4、A
5、B
6、D
二、1、浏览 2、瞻仰 3、欣赏 4、环顾
三、1、C
2、D
3、C
4、A
5、A
四、1、没有当年老师对我的教导,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2、春雨 能够滋润我们成长 路灯 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3、(1)走到小河边,我看到清清的河水唱着动听的歌,缓缓地流向远方。
(2)走在小河边,我感觉河水真是吵闹,仿佛故意跟我作对一样。
五、1、千里莺啼绿映红 中庭地白树栖鸦 唯见长江天际流 路转溪桥忽见
万水千山只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
2、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 春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
3、书到用时方恨少 日久见人心
六、1、风筝的起源与发展 风筝上绘图的寓意
2、所围绕的句子: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着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例一:中国人常把象征“福”的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
例二:人们常用象征祥瑞的龙及其他事物构成传统吉祥图案
3、A
4、我会选择“鲤鱼”图案。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贵有余。在民间鲤鱼还寓意着金榜题名,步步高升。
七、1、时间匆匆流逝 跳房子 看云彩走 拨弄 蚁穴
2、排比 A
3、院子空间大,显得冷清“我”急于想出门却没被及时回应的落寞、失落的心情
4、示例:情境一公园里的花儿绽开了笑脸,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风儿轻轻一吹,小草也在有礼貌地向我打招呼!
八、1、拉银丝 压模具 雕刻图案;
2、(1)动作 语言 吴水根师傅的专注、敬业和对技艺的精准把握;
(2) B;
3、第①段“左手用錾子按住银片,右手拿小锤敲击錾!子。换了好几种不同型号的錾子后,银片上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详细呈现了吴水根师傅制作银饰时雕刻图案的具体过程,这体现了他对银饰制作技艺的传承。
第③段“三张低矮的木桌并排摆放,墨绿色的储物柜堆满了东西,两个对角放着煤气罐,中间的小桌上随意摆放着錾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还有几把小凳子”,描述了工作室简陋的环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吴水根师傅依然坚持手工制作银饰,这体现了他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所以这两个场景适合作为纪录片的主要镜头。
4、我更倾向于“传承·坚守”。因为它不仅体现了技艺的传承,更强调了在艰苦环境和新技术冲击下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全面地概括了吴水根师傅的精神品质和行为特点,且标题简洁有力,富有吸引力。
九、1、B
2、妈妈,今天因为放学后班干部全体开会,所以我回家晚了。另外明天下午三点,张老师让毕业班的全体学生家长在阶梯教室开会,望您准时参加。
十、 成功的背后
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成功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深刻体会。还记得那次学校的演讲比赛。当我站在舞台上,口若悬河、自信满满地演讲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在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准备。
最初,我被老师选中参加演讲比赛时,内心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兴奋的是有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紧张的是我从未有过演讲的经验。于是,我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我就已经起床开始练习发音和语调。我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晚上,做完作业后,我还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反复背诵演讲稿。我仔细揣摩每一句话的情感,想象着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情景,不断调整语速和语气。有时候,一句话背了好多遍还是会出错,我也会感到沮丧,但一想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就又充满了动力。
除了演讲稿的熟练背诵,我还对演讲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丰富了演讲的内涵,让演讲不仅仅是朗读文字,而是充满了思想和情感。
正是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准备过程,让我在演讲台上能够应对自如,取得成功。这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它的光彩背后是蚌儿历经无数磨难孕育的过程。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汗水和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