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测试卷三十二】——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分班测试卷三十二】——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三十二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练习题。(12分)
童年时光像pào mò( )般美好而短暂。刚入学时,我们是yòu zhì( )的孩童,会yí wéi( )衣父母的怀抱里撒娇。渐渐地,我们学会在míng mèi( )的春光里用朗朗的读书声滋润心灵,用饱满的rè qíng( )迎接挑战,用qíng cuì( )的歌声赞美生活。zhà yǎn( )间,我们成长为有理想、有zé rèn( ),有担当的少年,正在努力奔向美好的未来。
根据语段内容,写出括号里的词语。(8分)
2、选词填空:从语段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使句子完整。(1分)
(1)春天到了,( )的阳光洒在草地上,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玩耍。
(2)我们应该用饱满的( )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3、划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仿写:童年是时光像 。(1分)
二、读下面句子,在括号中填入与加点词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5分)
1、不同的班级衣服颜色也不相同,有的一律是红色,有的( )是黄色,有的( )是蓝色……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2、比赛全部结束了,小奇在跳远比赛中( ),小妙在跨栏比赛中摘得桂冠,小乐在乒乓球比赛中( ),小文在跳绳比赛中( )。
三、选择题。(12分)
1、“为”字的意思是“因为”的一项是( )。(2分)
A.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B.孰为汝多知乎
C.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面的情境表达与成语不一致的是( )。(2分)
A.梨园频道正在播放奶奶喜爱的戏曲。奶奶坐在沙发上,眼睛紧盯着电视,手不自觉地随着戏曲打起拍子,嘴上还跟着唱起来。 (津津有味)
B.颜体(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柳体(书法家柳公权所创的一种字体)瘦硬挺拔,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在匀称中追求变化,于刚劲中见秀润,于严谨中显生动。但,颜体没有柳体好看。 (相提并论)
C.我的眼睛真有些看不过来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眼花缭乱)
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分)
A.这李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C.他的样子凶极了,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令人心生恐惧。
D.这稀饭清汤寒水的,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指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楼梦》和《史记》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样经典的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5、下列留言中,加点部分表达的意思不同的是( )。(2分)
A.我喜欢春天里学校的花:玉兰花一律是雪白的,月季清一色是粉红的。
B.爱因斯坦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再冥思苦想找到事情的真相,我也要向他学习。
C.班级里,有的同学对待学习勤勤恳恳,从不懈怠;有的像“老黄牛”一样维持着教室的整洁……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D.为了实现神舟十七号的顺利发射,航天组全体人员群策群力,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的春节》一文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突出了老北京最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B.《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说明未来的学校比现在的好。
C.《那个星期天》一文中,“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字表现了“我”等待时的煎熬。
D.制作成长纪念册时,我们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把小学生活一年一年地展示出来。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 。(补写成夸张句)(1分)
2、老班长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2分)
3、续写句子。(2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树,就请你撒下一片绿荫;如果你是 ,就请你 ;如果你是 ;就请你 在我们心中。
4、读句子,试着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态,将句子补全。(2分)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长津湖一战后,堑壕里百十号冻僵的“冰雕”战士被抬到了平缓的坡地上。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分)
古诗可以言志,李贺在《马诗》中,用诗句“ ,
”表达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古诗可以传情,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诗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时的深情厚谊。
成(俗)语含理。“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们一定要及时孝敬父母。小明不注意节约,我会用“ ,莫把无时当有时”来劝告他。劝告的话总是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对于我们改正错误却有很大的用处,因为“良药苦口利
于病, ”。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蜀鄙二僧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④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⑤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恃:凭借。④买舟:租船。⑤越:到了。⑥顾:难道。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2分)
(1)吾欲之南海( )。
①相当于“的”; ②往,到……去; ③代指他。
(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①欲望,欲念; ②喜欢,爱好; ③想要,希望。
2、翻译画“ ”的句子。 (1分)
3、作者分别举“ ”“ ”的例子,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 。(4分)
七、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学弈(节选)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惟/弈秋之为听。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两个人跟着弈秋学下棋,学习的表现不同,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两个人的学习效果 。 (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3、仿照画“ ”句子的表达方法,换个角度揭示两个人学习效果不同的原因。
曰:然也。(2分)
4、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再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证明作者的观点。(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晶莹的泪珠(节选)
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②我要求休学一年。
③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④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
⑤“就是的。”
⑥“不休学不行吗 ”
⑦“不行。”
⑧“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
⑨“亲戚……也都穷。”
⑩“可是 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
于是,我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 ”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走着。
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 ”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 我走咧 ”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1、读读短文,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体会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2分)
细节描写 女教师的想法
女教师三次提到让“我”明年来复学
女教师两次落泪
3、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第2题表格的填写,我们可以发现细节描写往往可以体现人物内心,当你读完文章之后,能否给这段对话加上动作、神态等描写,补上提示语。(5分)
女教师 :“不休学不行吗 ”
我 :“不行。”
女教师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
我 :“亲戚……也都穷。”
女教师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
4、作者多年后回忆这一段经历,写道:“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曾经的“我”和后来的“我”对女教师泪珠的感受有何不同 从作者多年后的感受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3分)
综合实践
九、综合性实践。(5分)
高铁已经成了我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而一张小小的高铁票,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信
息。根据右边的车票信息,完成相关题目。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分)
(1)这张车票是在湖州站的购票窗口买的。( )
(2)从车票上我知道了这位乘客未满12 周岁,这是他的免费凭证。( )
2、关于这位乘客的乘坐信息正确的是( )。(3分)
A.这位乘客从杭州东站出发,目的地是湖州站。
B.这位乘客“限乘当日当次车”的具体信息是:5月21日 14:47开。
C.乘坐该趟车的乘客具体位置是4号车厢的12F号。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礼物”总是和离别相伴。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离别,你会选择一份怎样的礼物呢 请从下面两个习作中选择一个完成。
习作一:留下一份“礼物”。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即将毕业的你打算给老师或者同学们留下一份什么礼物呢 围绕中心意思,写清留下的理由。
习作二:带走一份“礼物”。在这六年里,学校、老师、同学们也一定给你留下了无数的“礼物”,你会选择哪一份礼物带走 请你讲述这份礼物背后的故事。
习作要求:题目自拟,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泡沫、幼稚、依偎、明媚、热情、清脆、眨眼、责任
2、明媚 热情
3、比喻 写出了童年美好且容易逝去的特点,使表达更具画面感。
童年生活像一罐甜甜的蜂蜜,细细品味全是沁人心脾的滋味。
二、1、清一色 全部
2、勇夺第一 喜获金牌 拔得头筹
三、1、D
2、B
3、C
4、D
5、B
6、B
四、1、快要发疯了
2、老班长对我们说,他没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3、一朵花 散发一缕清香 一阵雨 滋润一方土地
4、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五、1、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劝君更尽一杯酒
2、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忠言逆耳利于行
六、1、(1)②(2)③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和尚吗
3、贫者 富者 对比 坚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
七、1、A
2、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截然不同
3、为是其专心弗若与
4、我在写作业的时候,专心致志就会很快完成,正确率很高,而三心二意时不仅写作业速度很慢,而且错误率很高。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八、1、“我”因家庭经济困难去教务处办休学,年轻女教师起初诧异、挽留,确认无法改变后依规办理,过程中多次关心“我”来年复学,其关怀与泪水让“我”深受触动,最终“我”带着女教师的期许离开学校。
2、希望“我”别放弃学业,一定回来继续读书,盼“我”能坚持追求知识;
为“我”因家庭困难无奈休学心疼、惋惜,也饱含对“我”未来复学的期许与牵挂;
3、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担忧,轻声问道;低下头,紧攥着申请书,小声回;
身体前倾,眉头微蹙,又问;咬了咬嘴唇,声音带着苦涩;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接着问;
4、曾经的“我”感受到女教师泪水里的惋惜、关心,触动于这份温情;后来的“我”领悟到女教师的泪水是滋养生命灵魂、民族精神的泉源,体会到其更深层的意义与价值,从个人情感触动上升到对精神传承的理解。
九、×× C
十、 留下一份“礼物”
毕业的脚步日益临近,我想给老师留下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我亲手制作的一本纪念册。
这本纪念册的封面,我选用了老师最喜欢的蓝色,象征着宁静与智慧。我精心地画上了老师的卡通像,老师微笑着,眼神中充满了对我们的期望。翻开纪念册,里面贴满了我们在课堂上的照片,有老师激情澎湃地讲解知识的瞬间,有我们认真听讲的画面。每一页都配上一段小小的文字,记录着老师对我们的教诲。
我想留下这份礼物,是因为老师就像一盏明灯,在求知的道路上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从初一的懵懂无知,到初三的成熟懂事,老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那无数个日夜,老师陪伴我们备考,批改作业,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印刻在我的心中。这本纪念册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我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希望老师在以后看到这本纪念册时,能想起我们这个充满活力与欢笑的班级,能感受到我对老师无尽的敬爱。这不仅仅是一本纪念册,更是我对老师多年辛勤付出的感恩回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