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噪声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噪声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噪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先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噪声 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 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并通过大量的数据描述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 应,以阐明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声污染的现实意义。
教材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既是对前面所 学知识的呼应,更是要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噪声及其来源,了解噪声的大小及其危害,知道控制噪声 的三个环节。
【科学思维】通过数字实验了解乐音和噪声的本质,了解比较与分类的思维 方法。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噪声问题,提出创造性见解。
【科学探究】经历噪声来源与控制噪声方法的交流讨论过程,会选择和运用 自己收集的证据,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自觉维护社会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噪声,知道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音乐《梁祝》片段,其中后半段混合有噪声。
提问: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前半段和后半段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 :欣赏音乐 ,说出感受,进入情境。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噪声的来源
刚才播放的音乐中,前半段是优美动听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后半段掺杂 了杂乱的声音,令人心烦意乱。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令人心烦的声音叫作噪声。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类有哪些 危害?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或减弱噪声?
活动 1:观察泡沫塑料块刮擦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发出的声 音的波形进行比较。
现象:泡沫塑料块刮擦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产生的声音 的波形有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波形图比较噪声与乐音波形的不同点,为接下来从物理学角 度和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噪声奠定基础。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 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教师强调: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属于乐音,但是从环保角度看属于噪声。 如悠扬的歌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属于乐音,但是如果在自习课上听到这样的歌声, 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从环保角度讲就属于噪声。
设计意图:从物理学角度、环境保护角度理解噪声的概念,将学生从对噪声 的直观感性认识引导转变到理性研究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慢慢感 受从不同角度观察 、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法。
活动 2 :寻找噪声的来源。
提问:你周围有哪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
(1)交通运输噪声,如汽笛声、刹车声等。
(2)工业噪声,如化工厂、纺织厂、印刷厂车间里的声音。
(3)施工噪声,如建筑工地、装修工地的声音等。
(4)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周围有哪些噪声,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 源, 开阔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维, 同时丰富教学内容。
【例题 1】甲、乙、丙、丁所示的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看,属 于噪声的是 丙 ,乐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丁 。
【例题 2】下列情境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B )
A. 上课时,老师大声讲话 B. 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
C. 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 D. 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鸟鸣声 问题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提问:怎样描述噪声的强弱呢?(出示图片)你见过类似的场景吗?知道这
些数字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强调:噪声强度显示仪只能监测噪声强弱,不能减弱噪声。 1. 噪声的大小。
分贝: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
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应内容,找出噪声强弱中的几个临界点。
2. 噪声的危害。
师生共同归纳,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等。
(2)生理影响,比如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还 会导致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影响,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物体,比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 能将门窗的玻璃震碎,噪声还会导致工作设备“疲劳 ”以至断裂等。
【例题 3】如图所示的监测仪,它是监测声音的 响度 (填写声音的特性),
0 dB 是人的听觉下限。
3. 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法律法规。
噪声是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为了控制噪声,我国2008 年发布的《声 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2022 年 6 月 5 日 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 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师强调)为了不影响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设计意图 :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三:控制噪声
1. 控制噪声的途径。
提问: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该如何控制噪声呢?
(
鼓膜的振动
引起听觉
) (
空气等介质
传播声音
)(1)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 产生声音
(
防止噪声
进入耳朵
) (
阻断噪声
传播
)(2)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
防止噪声 产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原理上寻找解决方法和措施。
当你在图书馆阅读时,会看到“请勿大声喧哗 ”的提示,这是在通过什么方
式控制噪声?
2. 生活中控制噪声的实例。
由于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把噪声叫作生活的 “隐形杀手 ”。
如今,控制噪声已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比如,在需要安静环境的 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周围,一般都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家用电器、机动车等 在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尽量避免制 造噪声,以免影响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环境保护入手 ,紧贴学生生活,让学生深 刻体会“ 物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社会” 的理念。
【例题 4】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噪声的是( A )
A. 道路两旁栽树 B. 考场周围禁止鸣笛
C. 机场地勤人员佩戴耳罩 D. 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五、板书设计
噪声
1. 噪声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 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3. 控制噪声的途径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