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自然界的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最简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运动。 科学地认识运动为学习描述运动、速度以及力与运动关系打下基础。教材首先从“运动的普遍性 ”开始建立科学的运动观,然后从普遍的自然运 动中对比分析了物质世界的两种基本运动——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微观世界 的分子运动。对于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呈现,教材通过图片和类比相结合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系统的分析 和理解。当前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 意识还比较薄弱。另外,对于微观世界的运动,学生了解较少,可通过图片、视 频等情境增强感性认识。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教学中,可以结合实 验现象,以直观认识为依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关于运动的基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观点 的获得过程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情境——问题——探究——归纳——应用 ”的流程进行教学。 结合生活情境、科技发展情境引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运动、研究运 动。使学生从大量的运动实例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认识运动上,以实现从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初步了解分子的组成,知 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科学思维】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二)教学难点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其对应的分子运动特点。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向学生展示全民健身的口号和马拉松运动图片,强调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 础。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今天运动了吗?你是如何运动的?引出本课的主题——认识运动。(二)新课教学问题一:运动的普遍性展示四幅体现运动的图片:草原上骏马奔腾,道路上车流滚滚,绕地球飞行 的天宫空间站,畅游海底的蛟龙号。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运动实例, 充分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在学生说出大量的运动实例后,提出问题:坐在自己位置上静静听课的你们 是运动的吗?活动 1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生活中熟悉的关于运动的例子。结合教师提出 的新问题,尝试改变思考的角度,对运动有了新的理解。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运动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选用 体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情境, 引发学生关注我国现代科技成就,激发爱国的热情。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初步认识, 理解运动的普遍性。问题二: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通过前面的四幅图,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物体是运动的,它们有 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概括运动的共同点,师生共同建构机械运动的概念。活动 2 :学生经过思考后填写下面表格,归纳总结出机械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物体位置的变化。设计意图:借助表格帮助学生对运动实例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机械运动的共 同特点, 完成概念的建立。活动 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有什么不同?情境:在校运动会上,小明和小凡分别参加了 100m 和 800m 的比赛,他们 哪个做直线运动,哪个做曲线运动?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景来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使学生对 机械运动的分类有更深刻的理解。问题三: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活动 4 :学生阅读教科书发展空间的内容,初步形成对物质微观构成及原子 的核式结构的认识。活动 5 :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态的分子运动的特点,并指 导学生填写物质三态特征表。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 ,提升自学能力 。 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类比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呈现,突破思维障碍,感悟 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活动 6 :把香水滴在喷壶里,适当稀释后在教室前面喷洒,你闻到香水的味 道了吗?这说明了什么?活动 7 :将红墨水滴到装有水的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远处就能闻到香水味,几滴红墨水就能把烧杯里的 水染红,堆煤的墙角会变黑,这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些事例中,哪个很快就 能观察到现象,你能说明原因吗?设计意图:观察现象并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规律,让学生感悟分子的运 动 。 另外 ,在实验操作中还能体验探究的快乐和转换法的实际应用。活动 8: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不同物态分子运动的特点发表观点,解释原因。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同物态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归纳 、 比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从运动的普 遍性和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认识运动。通过实例对类比法、转化法进行说明,引导 学生体会物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