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能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教科版物理将能量的认识分为三个层次。本节内容感知能量的存在及形式的 多样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在后续教学中,联系声、光、热、力、电、磁、 原子等不同运动形式认识不同的能量,从能量角度加深对一系列物理概念的认识; 第三个层次是从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认识能量,加深对物质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 联系和本质的认识。(二)学情分析关于能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能量的表现形式 ”部分也讨论了声、热、光、电、磁相关的物理现象,要求 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相互转换。现阶段,学生已经 掌握了一些与能量相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等。然而,对学生而 言,能量不可见,所以能量又是抽象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常见的典型事例, 根据现象反推能量的存在,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能量形成一定印象,并尝试建立从 能量的角度认识物理现象的思维方法。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先通过学生生活 经验感悟能量,通过观察不同运动形态的图片,从物理现象中认识能量,引导学 生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物体的变化,对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通过 对电能的来源进行讨论,让学生从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角度理解能量,促进学生 的能量观念的形成,培养从能量视角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初步形成能量的观念,尝试结合能量观念观察世界。【科学思维】从能量的角度认识自然界的物体运动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现 象。【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讨论交流,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了解不同形式能 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能量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将科学服 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形式,能量之间 可以相互转化。(二)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能量的观念。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节首图: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运动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提问:在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特色补给获得广泛关注,比如保定 驴肉火烧、铁岭烧烤等。在比赛区域为什么要设置补给区呢?答:选手运动时会消耗能量,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引出本节课题——能量。(二)新课教学问题一:能量的多样性活动 1 :说一说你知道的能量形式。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然后一起归纳总结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基本的能量形式: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活动 2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认识不同运动形态对应不同的能量形式。被推出的铅球做机械运动,具有机械能;光和声也具有能量;太阳的光和热, 使冰熔化成水,改变水分子的运动。分析归纳: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 能量形式。从宏观到微观,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形式的能量,初步形 成从能量角度认识物理的思维方法。问题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活动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室里的各种电器工作时发生怎样的能量转化。 如: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 活动 4 :电能从哪里来?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追溯, 最终发现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追问: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能量来自太阳呢?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 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能量,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三)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不同运动形态对应不同的能量,利用能 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以后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能量的 视角思考物理问题。课后作业:观察并描述家庭生活中涉及哪些不同的能量形式,有哪些能量转 移或转化过程。六、板书设计能量1. 能量与运动有关,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不同的能量形式。2. 能量可以转移或转化,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