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涛(tāo) 谷穗(suì) 沉甸甸(diān)
B. 篝火(gōu) 轰鸣(hōng) 辽阔(liáo)
C. 呼唤(huàn) 深情(qíng) 回答(dá)
D. 心脏(zàng) 谷穗(suì) 沉甸甸(dià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涛阵阵 谷穗沉甸 辽阔大地
B. 篝火熊熊 深情呼唤 山谷回音
C. 轰鸣作响 心脏跳动 沉甸甸的
D. 辽阔原野 深情回答 松涛涛涛
3. 下列对《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通过"寻找"这一线索,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B. "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等反复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C. 诗中"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回答表现了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主题
D. 诗歌最后"就在这里"的结论表明周总理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4. 下列对诗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 "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柯岩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B. 柯岩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作家,代表作有《周总理,你在哪里》《寻找回来的世界》
C. 这首诗创作于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不久,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思
D. 诗歌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真实记录了周总理生前的工作场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对着高山喊:________
(2)________:"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3)我们对着大地喊:________
(4)________:"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5)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________
7. 文学常识填空。
(1)《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我国当代著名________和________。
(2)诗歌中寻找周总理的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整个世界。
(三)简答题(10分)
8. 诗中反复出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 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深刻含义?(6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节选,回答问题。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10. 这两节诗中,"高山"和"大地"分别象征着什么?(4分)
11.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12. 分析"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的表达效果。(4分)
13. 这两节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4. 这两节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一月的哀思(节选)
李瑛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呵,祖国——
茫茫暮霭中,
沉沉烟云里:
多少个家庭的
多少面窗子,
此刻,都一齐打开,
只为要献给你由衷的敬意。
这就是我们的丧仪呵:
主会场——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
分会场——
五大洲南北东西;
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
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语。
15.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3分)
16.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7.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和"五大洲南北东西"表现了什么?(4分)
18. 比较《周总理,你在哪里》和《一月的哀思》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4分)
三、语言运用(30分)
(一)仿写句子(10分)
19. 仿照"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句式,以"春天"为主题写一个句子。(5分)
20. 仿照"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的句式,以"老师"为主题写一个句子。(5分)
(二)写作练习(20分)
21. 诗歌常常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以"寻找"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你对某个人或某种精神的追寻。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D
解析:A项"沉甸甸"的"甸"应读diàn;B项"辽阔"的"辽"应读liáo;C项"深情"的"情"应读qíng。
2. B
解析:A项"谷穗沉甸"应为"谷穗沉甸甸";C项"轰鸣作响"应为"轰鸣";D项"松涛涛涛"应为"松涛阵阵"。
3. D
解析:诗歌最后"就在这里"的结论表明周总理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4. D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借代。
5. D
解析:诗歌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想象表达情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1)周总理——
(2)山谷回音
(3)周总理——
(4)大地轰鸣
(5)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7.
(1)柯岩 诗人 作家
(2)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三)简答题(10分)
8.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反复出现(1分),既表现了周总理生前为人民奔波忙碌的形象(1分),又暗示周总理虽然逝世但他的精神永存(1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节奏感(1分)。
9.
这句话点明了诗歌的主旨(1分),表明周总理虽然已经逝世(1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2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2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10.
"高山"象征着革命事业的崇高和艰巨(2分),"大地"象征着人民群众和农业生产(2分)。
11.
表现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1分)、永不停息(1分)的奋斗精神(1分)。
12.
这句话通过具体的意象(1分),生动表现了周总理深入基层(1分)、关心农业生产(1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形象(1分)。
13.
两节诗结构相似(1分),都采用呼唤—回答的形式(1分),形成排比和反复(1分),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1分)。
14.
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2分),赞美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2分),以及他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1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15.
描写的是周总理逝世后人民送别的情景(1分)。从"车队像一条河"、"哀思"、"丧仪"等词句可以看出(2分)。
16.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送葬车队比作河流(1分),形象表现了送葬队伍之长(1分)和人民哀思之深(1分)。
17.
表现了周总理深受全国人民爱戴(2分)和国际友人尊敬(2分)。
18.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2分)。不同点:《周总理,你在哪里》通过寻找表达怀念,《一月的哀思》通过送别场景表达哀思(2分)。
三、语言运用(30分)
(一)仿写句子(10分)
19.
示例:春风轻语:"我刚到来,我刚到来"(5分。句式相似2分,意境优美2分,主题明确1分)
20.
示例:你不见那厚厚的教案上,还留着她思考的痕迹(5分。句式相似2分,意境优美2分,主题明确1分)
(二)写作练习(20分)
21.
评分标准:
内容充实,感悟深刻(5分);
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5分);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5分);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