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学习任务《凝视寒露,笔记秋韵》散文写作中的情景表达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凝视寒露,笔记秋韵》散文写作中的情景表达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凝视寒露,笔记秋韵》散文写作中的情景表达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解第七单元散文作家不同情思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在“寒露 ”时节所触发的情感。 2.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创作路径,能使用造像、投射、隐喻、联结四大技巧。 3.运用所学方法,借助《评价量表》,进行习作的评价与修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借助“景情阶梯构建法 ”写作模型,进行过程性写作,能创作写景抒情片段。 教学难点: 1. 能使用造像、投射、隐喻、联结四大技巧表达景情关系,完成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教学过程
一、教材任务解说与定位 中国的生命哲学、生活美学的一个源头就是自然,庄子曾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古人 对四时之幽赏,寄寓着生活化的美学。如今,我们正好站在“寒露 ”的门槛上。仅仅是这个 听到“寒露 ”这个词,便能引发我们诸多思绪。“寒露至,秋意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寒 露时节,用文字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撰写一篇“凝视寒露,笔记秋韵 ”的写景抒 情散文。 二、学习任务一:走进“寒露 ”,知识小课堂 1.请你说说对“寒露 ”这个节气的了解。 节气由来气候特点代表景物习俗活动寒露
[明确]: ①由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到了寒露节气,
天气开始变冷,夜晚会出现露水,因此称为“寒露 ”。 ②气候:处于寒露时节,天气会逐渐变冷,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变大,气候也开始逐渐变得 干燥。 ③代表景物:寒露时节最好看的莫过于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晶莹的露珠,还有仍然在 鸣叫的秋蝉! ④习俗活动:在这个时间,大家喜欢赏枫叶,吃螃蟹和饮秋茶,还会相约一起登高呢! 2.课前我们已经用镜头和画笔记录下了我们眼中“寒露 ”,请同学们驰骋想象,枫林渐染, 菊蕊初开,在这些“寒露 ”风光中,你有哪些情感被触发?我们怎样用文字书写下这份情感 呢? 三、学习活动二:对话秋天,书写“我 ”之情怀 1.请你尝试用下面的“景情阶梯构建法 ”,逐步建立“寒露 ”时节的情景关系,起草一个写 景抒情小片段。并用下面的句式,向大家分享你的情感关键词和想到的景象。 (1)第一步,在学案上写下一个情感关键词,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发散性联想,写下 你想到的一个景象。 [格式]:我在“寒露 ”的 里,感到 ,由此表达了我 。 [学生范例]: ①我在“寒露 ”的清晨薄雾中,感到一丝凉意轻拂过脸庞, 由此表达了我对秋天渐深、岁月 静好的温柔感慨。 ②我在“寒露 ”的枫叶林间漫步,感到脚下落叶沙沙作响,每一片红叶都像是火焰般绚烂, 却又在秋风中悄然凋零, 由此表达了我对生命短暂而灿烂的深刻感悟, 以及对大自然循环不 息、生生不息的敬畏之情。 (2)第二步,在学案上写下你要写的景物中,最能表现你情感的一个细节。 [学生范例]: 这些露水,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摇曳,偶尔滑落,滴落在泥土中,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 响,仿佛是大地对秋日清晨最温柔的回应。 [方法支架]: ①找出该景物最主要的特征,对此进行细微深入的刻画。
②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写出不同感受。 ③运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烘托、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④让静态的景物动起来,去荡漾人的情怀。 ⑤巧妙运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来描写。(出自梁衡《我的阅读与写作》) (3)第三步,尝试运用造像、投射、隐喻、联结四大技巧其中一个技巧,更进一步抒发感 情。 ①造像: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 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 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李娟《我的阿勒泰》) [讲述]:第一个技巧叫做造像,我们结合例子加以理解,在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曾为外 婆造像,着力把爬的过程写得缓慢与不易,但最后出现在我的教室门口,怎么出现在教室门 口用繁笔来写,出现了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 ②投射: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 怒愤,对这沉重的天空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何其芳《雨前》) [讲述]:第二个技巧“投射 ”,是将作者的情感推物及人,如何其芳的《雨前》这一段,把属 于“我 ”内心的压抑与怒愤,推及到了景物上,使天空低垂、灰色、沉重,使鹰隼怒愤,这 就是投射。 ③隐喻:野果中,最令人陶醉的就是草莓了。它的甜香气像动人的音乐一样,能传播到很远 很远的地方。有时候闻着它,比吃它还要美妙。(迟子建《采山的人们》) [讲述]:第三个我们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隐喻,比如这处,把野果的甜香气比喻成动人的音乐, 甜香气是动人的,所以它令人陶醉的,是美妙的。 ④联结: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园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流下眼泪。(朱自清 《背影》) [讲述]:最后一个技巧叫做“联结 ”,这段是我们初中所学的散文《背影》,朱自清由满园狼 藉的东西,联结到祖母的去世,悲伤的情感便随着眼泪, 自然流露了出来。 (4)方法总结:景情阶梯构建法
四、学习活动三:分享评价,在修改中升格 1.根据写景抒情散文评价量表,对写作片段进行自评与互评。 评价角度 评价指标 评价分值评价者自评互评 景物围绕情感关键词所选择的景象是否能恰当表 情达意,能否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10 分 情感在所写文段中能否读出显性或者隐形的情感 特征。 10 分 细节所选细节是否精准、独特,能够有效表现作 者的情感,让读者印象深刻。 10 分 技巧恰当运用了造像、投射、隐喻、联结中的一 个技巧,使读者能够透过事物看到作者的情 感色彩。 20 分作品的优 点与待改 进之处
2.师评、 自评、互评写景抒情创作片段,提供修改意见。 [学生范例①]:我捻起一片杏叶,用温柔的银杏编织温暖的大地之被,任凭秋风作吹拂。
[师评]: 比如我们可以来看这位同学的例子,他将自己温柔的情怀用“捻 ”这一轻柔的动作 展现,并投射到景物,银杏是温柔的,落叶是温暖的。在保持原有意境的基础上,这位同学 可以再增加感官的细腻描绘,进一步细化描述,增强情感深度,如“我捻起一片杏叶,它如 同秋日细语中的一抹温柔,我用指尖细细摩挲,仿佛是在用银杏那金黄色的脉络,一针一线 地缝制着大地的温暖锦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温暖的色彩轻轻拥抱。” [学生范例②]:暖阳如歌,奏响秋天的序曲;如画,提笔勾勒秋日写意画;如诉,说尽心中 无限事。 [自评]:老师,我觉得我写的“暖阳如歌,奏响秋天的序曲 ”等句子运用了隐喻,但我其实 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使隐喻更加深刻和独特,我可以修改为“暖阳如同岁月的低吟浅唱,它 不仅奏响了秋天的序曲,更在我心中轻轻拨动了那根关于成长与离别的琴弦。” [学生范例③]:背后的椅背透出刺骨的冰,冷的触觉透过棉衣直戳脊背,逐渐,逐渐,漫至 人心,我仿佛置身深海。 [互评]:我同桌所写的这个情景语段通过层层递进,由外至内不断关联,让人感受到寒冷不 仅侵袭了身体,更触及了心灵。我建议在描述寒冷感的同时,可以再适度融入一些情感色彩 或独白,比如再加一句“让我在这寂静的夜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独的重量。” 3.根据量表与评价意见,修改你的写景抒情片段。 五、复盘与评估 1.请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复盘,评估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收获。 ①我是否已掌握了造像、投射、隐喻、联结四个景情表达技巧? ②我是否能熟练运用“景情阶梯构建法 ”创作“寒露 ”时节的写景抒情片段? ③借助量表和评价是否让我的语段更显情感与景物的融合贯通?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一篇完整的以“凝视寒露,笔记秋韵 ”为主题的散文,要求至少包含三个不同的 景物细节描写、一次人物活动及运用造像、投射、隐喻、联结四大技巧的深刻的情感抒 发,下周微课前提交电子版,用于下次课的分享与讨论。 2.推荐阅读以下几篇关于秋天的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魅力。 《秋天的枫叶》(林清玄)、《秋天的况味》(林语堂)、《迟桂花》(郁达夫)、《济南的 秋天》(老舍)、《秋渐深》(李娟)、《秋天,秋天》(张晓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