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富词语积累——器物名称词语的积累课题 器物名称词语家族的积累与文化探微——必修上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吉金春秋 ”展,积累器物家族名称词语,掌握器物家族命名的方法。 2.了解这些器物名称背后的故事,沉浸式感受器物文化。使学生热爱古文字,热爱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3.通过云游深圳博物馆等场馆,欣赏“吉金春秋 ”展,找到图片上(课件中)的这些器物, 积累这些器物的名称,并通过研学活动弄清楚这些器物的用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欣赏“吉金春秋 ”展,积累器物家族名称词语,掌握器物家族命名的方法。 2、了解这些器物名称背后的故事,沉浸式感受器物文化。使学生热爱古文字,热爱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 1、探究器物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比如器物使用的历史变迁,器物名称用字的汉字流变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知道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积累丰富 的词语是学好语言的基础。那么如何能够更高效的积累词语呢?让我们走进统编高中语文 教材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的积累与词语的解释》活动一丰富词语的积累的教学内容。请 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 126 页,今天我们学习第八单元活动一第一课时——了解词语家族, 让积累更加有效。 为了让词语积累更生动形象、高效有趣味性,我们这节课借助深圳博物馆的“吉金春 秋 ”展,为大家介绍中华民族丰富的器物文化。本次展览共展出铜器约 130 件(组),货 币 200 多枚,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术以 及社会思想等。本次展览是深圳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在正常开馆时间,同学们都可以亲临 现场,沉浸式的感受博大精深的器物文化。同时深圳博物馆也把这个展览做成云上展览, 不方便来到现场的同学,可以点击下面的网址,云游吉金春秋展览。点击网址后就进入展 厅了,然后点击前后键,就可以云游每一个展厅,欣赏每一件器物了。当我们想看某一件 器物的大图和详细介绍时,就可以点击这件器物上的小加号。就会出现高清放大图和详细 介绍。 二、教材内容教学 (一) “家族 ”与“词语家族 ” “家族 ”一词最早出自《管子 ·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 以禄,则民相亲矣。 ”家族就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词语家族就是具 有紧密关系的一组词语,或者是意义相通,或者是部件相同等等。 (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一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钺、钟、铙、镈、钱、镜、镞、钩 师:是的,他们都是“金 ”字旁,这些都是“吉金春秋 ”展展出的青铜器物,他们都 是用金属做的。中间这件器物叫蟠螭 pánchī纹铜编镈,是春秋时期的一件打击乐器,河南 省出土,口为平口,与钟口不同,钟口为弧形。一般编钟奏主旋律,镈奏配音,钟镈合奏, 才能奏响最美的和声音乐。编镈的两边分别是商代的青铜兵器夔龙纹铜钺,和唐代的“练 形神冶 ”瑞兽纹铜镜。所以呢,他们是词语中的金属家族。本次展览还展出一件春秋时期的编钟,叫蟠螭纹 铜编钟,1936 年河南省出土。此组编钟出土时为 8 件,此为其中较小的四件,较大的四 件现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总结方法一通过同形旁字家族表意相关的特点来辨析器物名称的涵义了。 (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比如象形字:戈、鼎;形声字:樽、盆;会意字:鼓、尊。 在吉金春秋展中展出一件战国时期的戈,叫“八年阳城令 ”铜戈,1971 年河南省出土。 戈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兵器,它垂直装柄, 内刃用于钩割,外刃可以推杵,而其前锋又 可以啄击对方。“八年阳城令 ”铜戈 甲骨文“戈 ”字 总结方法二 通过象形、形声、会意造字法辨析器物名称的涵义。 (四)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教材,在必修上 7 篇古诗文中寻找酒器,并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一种造字方法。 篇目例句器物造字法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杯形声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杯、盏形声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会意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杯、盏形声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匏樽形声师:《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用了“杯 ”和“盏 ”;《念 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用了“尊 ”。请问同学们,这两首词中的 酒器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师:这两首词中使用的酒器不能调换。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使用小杯小盏,表达的是女 子细腻绵绵的愁绪,苏轼在赤壁怀古中使用的尊是大器,表达的是豪放派词人彻悟人生的 情感。 总结方法三 通过对文学语境的解读,辨析器物的功能及使用,包括对象、场景、环境、情感。 (五)本次展览中展出一件西汉时期的铜鼎。 这件鼎钮、耳、足俱全,十分精美。西汉的铜鼎型制,与战国相近,如:椭球型的器 体,鼎盖上一般为三个环状钮或牺钮,两个附耳,三个兽蹄状的鼎足。 自战国开始,釜、 灶等烹饪器的普遍使用,让原用于烹煮的大型铜鼎基本绝迹。但在西汉时期的一些高等级 墓葬中,仍以鼎随葬,如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了七件云纹漆鼎,遣册中也有“酑 yú羹九鼎 ”“ 白羹七鼎 ”等内容。这表明,鼎在西汉仍有一定的礼制作用。西汉铜鼎及“鼎 ”的汉字流变另外,鼎在古代有权力的象征,比如成语故事问鼎中原,说的就是楚庄王把楚国的军 队开至洛阳,在周天子的境内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还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重量。言外之 意是想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可见鼎是权力的象征。 总结方法四 通过器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或器物的象征意义来辨析器物的使用 总结四种方法 1.通过同形旁字家族表意相关的特点来辨析器物的名称涵义。 2.通过象形、形声、会意造字法辨析器物名称。 3.通过对文学语境的解读,辨析器物的功能及使用,包括对象、场景、环境、情感。 4.通过器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或器物的象征意义来辨析器物的使用。 三、下面我们做两个小练习。 1.《兰亭集序》 “流觞曲水 ”中的“觞 ”,应该是下面哪一幅图?你是如何判断出来 的?师:想要知道哪一件器物是觞,就得知道流觞曲水是一项什么活动。流觞曲水:古时 候,三月上巳日,人们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器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 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通过这个习俗故事,我们就知道这个“觞 ”的是一个能够在 水上飘着的盛酒器,我们就选出答案了,是第四幅图。 2.我们再来看一首古诗, 白居易的轻肥。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问:在这首诗“尊罍溢九酝 ”句中,“尊罍 ”可以换成“杯盘 ”么?为什么? 师:不可以改,这首诗表达的是衢州大旱,民不聊生,可是内臣们却过着极其奢侈的 生活。尊和罍都是精美的大器,杯盘是普通的小器,用尊罍才能更加凸显出内臣们的奢靡, 与食不果腹的黎民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四、作业 请同学们找出高一语文必修上所有古诗文中的器物,并说出这件器物在文中使用的作 用。并对照下图,找出图中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上古诗文中没有出现的器物,请同学们到深 圳博物馆,或者云游深圳博物馆等场馆,查阅资料,积累这些器物的名称,弄清楚这些器 物的用途。 五、结束语 同学们,器物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走进深圳博物馆,来到吉金春秋展现场,沉 浸式感受这些器物的审美魅力,深圳博物馆吉金春秋展中的“丙 ”铜簋、“ 国子硕父 ”铜 鬲、蕉叶纹铜花觚等国之重器正等你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