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得电灯取代了蜡烛的那天,全家人盘腿坐在炕上,简直不能相信头顶这颗 小小的玻璃圆脑袋,发出的光比蜡烛要亮上几百倍,能( )人脸上的雀斑,( ) 花瓶的蜡花,( )地板上匍匐的蜘蛛。而镇子首户买了电视的那年,我们一拨拨 拥入这家,炕上地上站满了人,但见一个灰白的四方盒子通上电后,雪花点闪烁, 随着主人拨动旋钮,黑白的画面出现了,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人能说话,鸟能 飞翔,跟看电影一样,却不知放映员藏身何处。我们更忘不了铁轨( )到山镇, 第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时,一帮人追着火车啧啧惊叹,这可不就是森林的神龙么。 . . 我在小镇抢过婚礼的喜糖,也跟着大人吃过丧饭。我喜悦地看着姐姐穿着鲜 艳的嫁衣出嫁,也悲伤欲绝地看着父亲在阴冷的冬天吐出最后一口气。父亲去世 一个月后的除夕,母亲依然在灶上为我们煮出饺子。我永远记得饺子将熟时,她 拉开沉沉屋门,朝寒风凛冽的户外撇了一勺饺子汤,召唤父亲吃饺子的情景。所 . . 以去年初春,我爱人二十周年忌日时,我一个人在哈尔滨的家中,也包了他生前 爱吃的饺子,煮熟前也往门外撇一勺饺子汤,叫着他的名字,召唤他吃饺子。两 个画面相隔近四十载,真是生死契阔,天上人间! 1.依次填入第一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照清 照明 照亮 铺 B.照亮 照清 照明 铺 C.照明 照清 照亮 通 D.照清 照明 照亮 通 2.文中“啧啧 ”“沉沉 ”都是重叠形式,说说它们的词性和语意各有什么不 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 . .
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 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 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春风呼哧呼哧的!着大 鞑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 的梯田,(甲)人们(乙)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3.下列句子中的“开化 ”与文中加点的“开化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我国是四千年来的古国,开化得最早,一切礼教文物,都超越乎泰西 . . 诸邦。 B.他紧按着肚子,不想气随着汗一开化,血随着气一流通,行动了行动, . . 肚子疼倒好了些。 C.张大今年五十岁,庄稼行里也不差,就是思想不开化,人叫他“枣木 . . 脑疙瘩 ”。 D.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人心, . . 进而促进国家统一。 4.若将“呼哧呼哧 ”一词引入第二段文字的画线句子,放在甲、乙哪个位置 更合适?简述理由。 5.下列句中加点的“ 的 ”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 A.他是本单位新来的。 B.你那样蛮干迟早要出事的。 . . C.那本书是他刚买的。 D.那些树是他从山上砍的。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乡下食客,他们的办法却更饶有佳趣。他们三个一帮,五个一团,他们 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 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而“快活三里 ”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 泉 ”。这泉子就在“快活三里 ”的中间,在几树松柏荫下,由一处石崖下流出, 注入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极清冽,味亦颇甘,周有磐石,恰好作了他们的几筵。 黎明出发,到此正是早饭时辰,于是他们就在这儿用过早饭,休息掉一身辛苦,
收拾柳筐,呼喝着重望“ 南天门 ”攀登而上了。我们则乐得看这些乡下人朴实的 面孔,听他们以土音说乡下事情,讲山中故事,更羡慕从他们柳篮内送出来的好 酒香。 自然,我们还得看山,看山岭把我们绕了一周,好像把我们放在盆底,而 . . 头上又有青翠的天空作盖。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我们看山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是 在看山。 6.下列句子中的“ 自然 ”和文中加点的“ 自然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 自然而 然地凋落了。(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C.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 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D.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 ”(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 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夏衍 《包身工》) 7.下列对文段中【a】【b】【c】【d】四处加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刚入夏后的某一天、家里室内微量的凉意,突然遭到了外来气流的冲击。 . . . 【b】那些凉意快速被挤向一边,【c】我猜那些凉意顺着墙根和门缝溜了。取而代 . . . . . . . . 之的热意,开始在各个房间里蔓延,【d】它像个没礼貌的孩子,到别人家做客不 . 老老实实地,四处蹿腾。 A.【a】处“某一天 ”有不确定性,可以指刚入夏后的任何一天。 B.【b】处“那些凉意 ”指代“微量的凉意 ”,“那些 ”不能删去。 C.【c】处“那些凉意 ”的表达不够简洁,改成“它们 ”会更好。 D.【d】处“它 ”指前文的“热意 ”,此处不可以省略这一代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冰的坍塌不只是冬的风景,更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壮丽图画。 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 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日又推到湖那边儿。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它在 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 些冰块,渐软渐松渐小……湖边,那些去年的枯苇棵里,一些又尖又硬的苇芽,
破土而出,你真惊奇,在这之前,它们竟逃过你细心的留意,如今,有的地方竟 已成片了,愈看愈多愈密愈绿……一旦发现即已充满咄咄的生气了! 这分明预示着,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 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 . . 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 8.下列句子中的“一般 ”与文中加点的“一般 ”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我们为了保全和发展自己的力量,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 . . B.刘老太爷此时正在大厅吃酒谈笑,可心中却别有一般滋味。 . . C.那些牙齿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都有刀片一样的切口。 . . D.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 . 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后生可畏 勉为其难 指点 B.后生可畏 急功近利 指教 C.后来居上 勉为其难 指教 D.后来居上 急功近利 指点 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氧运动是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 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的能力。 B.《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在《文学自由谈》杂 志上陆续刊发时,引起热议,其影响是近年文坛鲜见的景观。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 好农村经济,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两会 ”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 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答案 1.A 2.2.“啧啧 ”是拟声词,表感叹的声音,表明对火车的惊奇和喜爱;“沉 沉 ”为形容词,表沉重,暗含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3.B 4.放在甲处更合适。根据语境,将“呼哧呼哧 ”一词放在人们之前作定语, 能够传神地展现出人们在经过了“背 ”“绕 ”“上 ”“爬 ”等一系列动作之后气
喘吁吁的样子,符合整体文风,更具形象之美。若将“呼哧呼哧 ”放在乙处作状 语,虽符合语法规范,但和上下文语境内容的契合度不紧密,内容表达上也缺乏 美感。 5.B 6.D 7.D 8.C 9.A 1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