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目标1.诵读吟咏,品鉴语言艺术,感受诗歌情感; 2.择取意象,体悟诗歌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3.知人论世,领会命意高妙,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 2.理解诗歌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洞悉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背景、内容及旨意,探讨其深远意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在暑期的研究性学习中,小军团队致力于开发一款名为“诗意人生 ”的小程序。该小程序 通过模拟诗人介绍其作品的方式,结合现代科技, 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诗词。小军计 划在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上线小程序,并将秦观的名篇《鹊桥仙》作为首发作品,吸引同学 们前来体验。作为团队的一员,你的任务是丰富小程序的内容,使其更加完善。 【学习任务一】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小军找了一位同学为秦观配音朗读诗歌,小组内有同学认为,这段配音在情感上比较到 位,但是仍有提升的空间。请你结合诗歌中的相关内容,为这段配音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 诵读经典,初步感知。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思想感情驰骋的 地方,诵读诗歌,要用声音、节奏、语调来传达诗歌的美,实现同诗人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交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要适当调整语速,还要在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之间适当停顿, 给听众留下思考空间,增强诗歌感染力。 【预设】 诗歌诵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演绎风格,真诚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美感。“纤云弄巧 ”要读 得细腻,“飞星传恨 ”要读得急切。“银汉迢迢暗度 ”中“迢迢 ”本义是遥远的样子,此处指 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使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朗朗上口。朗读时可以拉长 音调,以表相思之苦、相见之难。朗读时还要注意句子的抑扬顿挫,使语调富有音乐感。“柔 情似水,佳期如梦 ”一句可以适当放慢语速来体现温柔与梦幻的感觉;而“忍顾鹊桥归路 ” 则可以稍快些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还要特别关注词中的名句,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 ”,这句点睛之笔要读得更加深情有力。还可以配上和缓的背景音乐来增强朗读效 果。此外,秦观创作此词时已年近半百,需要配以较为低沉的声音,符合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二】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为了让秦观介绍《鹊桥仙》的过程更具视觉效果,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绘制插图。 这是小军初步绘制的一些图片,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 选择恰当的意象,精心描绘诗词的深远意境。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 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诗词的细节一般不会像散文、小说的细节那样显而易见,往往需 要读者细心揣摩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在《鹊桥仙》的创作中,秦观选取多种意象,将外在的 景物与内在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充满艺术魅力的境界。 秦观巧妙地运用自然元素,描绘了轻盈的纤云、快速流动的飞星、广袤的银河,借助秋 天特有的金风白露,以及柔和的水、虚幻的梦,还有充满神话色彩的鹊桥,勾勒出一幅浪漫 的画面。 1.主要意象纤云:轻盈的云彩。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天河。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水、梦 鹊桥:在神话传说中每年七夕,会有飞鹊在银河上架起桥梁,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见。 2.意境与情感 所绘之境:浪漫唯美、凉爽清润。 所抒之情:相聚的甜蜜与深情、离别的不舍与惆怅。 【预设】 这三幅图基本上具备了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但是图 1 缺少对“纤云 ”的体现,轻柔多姿 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能够显示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图 2 可以看到晶莹 的露水,但如果对“秋风 ”具象描绘,更能体现出李商隐所说的“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 风玉露时 ”的时节风光。另外应该将背景也更改为夜晚,更能体现圣洁优美、超凡脱俗的氛 围。图 3 中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应当将鹊桥表现得更明显,体现神话的美感。 【学习任务三】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诗歌凭借其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能够穿越时代长河,启迪人心并影响后世。小组指导 老师提出建议,增设一个名为 “少游寄语 ” 的解说部分,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与艺术精髓。 【相关资料】 一、主旨 (一)思君说 少游以坐党(籍)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 人意远矣。——(清)黄苏 (二)爱情说 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明)李攀龙 这首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唐宋词选》 二、背景介绍 相传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歌女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 七夕,秦观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思恋。《踏莎行 ·郴州旅舍》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的沉重叹息也包含了对长沙歌女的相思。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后,老师为小军提供了历代吟咏七夕的诗词,请你聚焦诗人背后的文 化心理,围绕诗歌的议论部分,思考应该如何编排寄语。 【相关资料】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 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七夕》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杜牧 《七夕》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纳兰性德《鹊桥仙 ·乞巧楼空》 【设计意图】 结合诗歌背景及旨意,探讨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研究诗歌的深远意义。 历代咏叹七夕的文人墨客多是悲吟寻恨,给人以“欢娱苦短 ”的感伤,格调整体偏向哀 婉、凄楚,而秦观却比他们却多了一份豁达洒脱。诗人宕开笔墨,富有感彩地议论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通过天上和人间的比较,诗人歌颂了一种理想的爱情, 把此次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坚贞不渝和超凡脱 俗。《别赋》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抒写这种人之常情, 在词的末尾,笔调高昂,翻出新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种真挚的爱, 既不会因为空间的阻隔而淡化,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衰弱。 《鹊桥仙》反映了北宋时期男女无奈分离的普遍现象,短暂的重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 情若是久长时 ”便成了他们别离后的精神支柱,他们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无奈,给 予后人以无尽的劝慰,也具有穿越时空的爱情审美。 【预设】 真正的爱情不在于形影不离,而在于心灵的相通与坚守。即使身处异地,只要情感真挚, 便能超越时空的界限,成就一段不朽的情缘。 【相关资料】 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明)沈际飞【课堂小结】 在对诗歌充分解读后,《诗意人生》小程序的部分内容也已经完善。用一句话作为小程序 的推送标语:永恒与短暂并存;爱在诗意间流转。 正因为命运多舛,才有了对人生意义的理性思考,从失意中看到美,从短暂中看到永恒。 “爱 ”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诗意则为这份爱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本节课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诗词学习相结合,通过吟咏诵读,锤炼诗歌语言;利用意象意 境,感知诗人情感;领悟诗人命意高妙,探索情感高度。 【课后学习任务】 小程序在七夕节当天成功上线,广受好评。你想结合一些现代的爱情佳话,为《鹊桥仙》 写一则6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你在教材中找到了林觉民的绝笔信《与妻书》,阅读了周恩来总理给妻子的情书《望你珍 摄,吻你万千》,还查阅了舒婷创作的新诗《致橡树》。请你从其中一个角度为小程序创作一 条平台推送。 【创作提示】 本作业旨在将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技能应用于实践,同时探讨《鹊桥仙》 中所蕴含 的哲理部分在当世的具体表现。通过这项作业,将所学的写作技能与古典诗词的深刻内涵相 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的现代价值。 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 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写文学短评,大致有“ 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四个步骤。 其中,“阅读 ”须细,“定题 ”宜小,“评论 ”贵透。 “评 ”,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 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写“ 以小见大 ”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 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做到“叙 ”和“议 ”的有机结合。 答案示例: 超: 昨天你们走后,朦胧睡去,醒来已近黄昏。晚饭以稀饭配火腿充饥。饭后读唐诗数首, 食柑子一个。十时就寝,服安眠药两包。今晨五时半醒六时又睡,八时漱口吃面包两片。孙 德及胡光镳来视,盖路过此至嘉定办水泥厂也。其后,王大夫至,甚称赞此兜子,而痛苦亦减轻。大约再五六天可下地,适等你们女子生产期也。我自摸硬处亦减少,侧睡亦较从前为易。 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