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doc-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doc-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
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1. 知道节气名称、顺序,明白和地球公转、气候的关系;
2. 能联系农谚、习俗,看出节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查资料、观察等,学会分析和合作;
4. 感受传统文化智慧,树立顺应自然的观念。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点火发射。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二十四节气( )
①通过观察地球自转运动得出 ②通过观察地球公转运动得出
③反映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④反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位置最靠近哪个节气(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 )
A.白露 B.秋分 C.寒露 D.霜降
3.当返回舱成功着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B.烟台昼渐长,夜渐短
C.烟台学生身上的衣服越来越保暖
D.烟台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34°N)附近现存有700年历史的观星台是最直接的文物史证。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部分)。读图8,据此完成4-5题。
4.“二十四节气”发源于河南,是因为在我国中纬度地区( )
A.气候终年寒冷 B.气候四季分明
C.气候终年炎热 D.位于中国正中
5.“小寒”节气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以及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北半球,向南移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创意卡通图画,用时尚现代的传播方式,向世界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1)和清明的卡通图画(图2),完成6-8题。

6.据图推断,每两个相邻节气所间隔的时间约为( )
A.15天 B.30天 C.60天 D.90天
7.清明前后,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春意盎然 ②莺歌燕舞 ③水稻收割 ④阴雨朦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我国四季景色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地球公转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创意表情符号,用时尚现代的传播方式,向世界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诗句描述的景观,符合图中所示的两个创意表情符号节气期间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雨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0.每年“立夏”时,下面描述与沈阳相符的是( )
A.昼短夜长
B.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高
C.昼长夜短
D.旗杆正午的影子一年中最长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图1为24节气图、图2为小麦生长示意图、图3为临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4题。
1.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太阳运动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2.飞船发射时,最接近24节气图中的( )
A.立春 B.清明 C.谷雨 D.立夏
3.飞船发射时临沂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于夜,昼变短夜变长 B.昼长于夜,昼变长夜变短
C.昼短于夜,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于夜,昼变长夜变短
4.飞船发射时,临沂市的小麦生长时期和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 )
A.三叶期霜冻 B.拔节期倒春寒
C.抽穗期春旱 D.成熟期台风
《二十四节气歌》有如下表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逢。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廿:二十)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如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5-7题。
5.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我国各地( )
A.开始进入春季 B.开始进入冬半年
C.同时进入夜晚 D.昼夜基本平分
6.古诗:“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描述的应为( )
A.南方地区的夏至节气 B.北方地区的秋分节气
C.西北地区的冬至节气 D.青藏地区的春分节气
7.地球运动的特点有( )
A.沿纬线方向自东向西转变 B.阳光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
C.地轴是倾斜的,且角度不变 D.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如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节气顺序正确的是( )
A.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B.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C.大雪—小雪—立冬—霜降 D.立夏—立春—立冬—立秋
9.北京地区小麦收割时间大致为6月中下旬,其对应的节气可能是( )
A.小寒 B.惊蛰 C.夏至 D.大雪
10.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海陆变迁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两个节气之间大约相差15天,反映了地球的周期运动过程。它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谚语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谚语二: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材料二:南极上空俯视图、二十四节气及相关地理示意图。

(1)图1所示这一天,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____(填序号)附近。
(2)材料一中,谚语一的“清明”节气时,太阳直射在____(选填“南”或“北”)半球;据谚语二的描述推断,该节气可能是____。
(3)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3中的甲、乙所示。若甲、乙两图为开发商在北京夏季和冬季正午采光测绘结果,属于夏季正午光照的是____图,不同季节正午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____。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湖北的李华同学搜集相关图文资料,策划了一次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探究任务,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了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概括了春季的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2024年2月4日为我国立春节气,4月19日为谷雨节气,“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立春过后,我国各地春耕拉开序幕。下图为地球公转和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及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与昼夜变化】
(1)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和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谚语“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描述的节气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至大暑期间,湖北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2)读图,说出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的分布规律:____。
(3)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有力助手,“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描述的季节正值北半球____季,此时北半球气温逐渐____,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农作物。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文化】
(4)“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请任选一个节气并说出与其相关的民俗文化。
参考答案
核心巩固:
1.C 2.D 3.B 4.B 5.A 6.A 7.B 8.D 9.B 10.C
素养提升
C 2.C 3.B 4.C 5.D 6.A 7.C 8.A 9.C 10.B
自我超越:
1.(1)冬至日 ② (2)北 秋分 (3)乙 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言之有理即可)
2.(1)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昼渐短、夜渐长(2)春耕时间大致自南向北越来越晚(春耕时间自南向北推迟)(3)春升高(4)清明节气,民俗文化:①扫墓祭祖;②踏青郊游。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