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10份打包)沪科版(2024) 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10份打包)沪科版(2024) 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 凝固
核心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凝固: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凝固点:物理学中将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______点,同一晶
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
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
但需要__________热量;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
__________.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非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持续降低.


凝固
相同
保持不变
持续吸收
吸收
持续升高
放出
不变
放出
知识点1 凝固现象
1.夏天,在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继续凝结、互相碰撞,体积变
大最后降落下来,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
称)成小水滴形成雨.若小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骤冷环境,会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珠,这就是冰雹.
熔化
凝固
知识点2 探究凝固规律 凝固点
2.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规律”时,小琴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请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0 1 2 3 4 5 6 7
石蜡的温度/ 59 54 50 47 45 44 43 42
海波的温度/ 61 56 51 48 48 48 46 45
(1)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________.
温度计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______,石蜡是________
(前两空均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
非晶体
海波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3)在凝固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
“放出”)热量.
放出
3.如图所示为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这
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这种物质在液
态时的名称为____,凝固点为___ ,图像____段为该物质的凝
固过程,此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这个过程持续了___ .
晶体

0
固液共存
4
4.(2024·贵港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
波的凝固特点的是___,能大致体现石蜡的凝固特点的是___.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
C
D
知识点3 熔化吸热与凝固放热
5.(教材素材题)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
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
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选填“吸”或“放”)热的道理.
凝固

6.用质量相等的的水和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____的冷
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过程中要______热量.

熔化
吸收
7.(2024·南宁模拟)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
记载的古人造兽糖的情景,先将固体状态的糖放入
瓦罐中用慢火煎化,然后倒入兽形模具,冷却脱模
就成为兽糖.造兽糖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C
A.仅熔化 B.仅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8.小华用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A.乙是非晶体
B.甲凝固过程持续了
C.甲在 段吸热
D.甲在第 时是液态
9.(新情境创设)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
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会
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
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
冰,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
所以没有冻伤桔子.
吸热
凝固
放出
10.(新情境创设)(2024·南宁期中)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
游戏时在零下 以下的极寒环境下将滚烫的开水泼出,将看到
成片的冰晶徐徐飘落.“泼水成冰”是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凝固
放热
第10题图
11.如图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1)锡的熔点是_____ .
230
(2)从到整个过程是______的,从到 整个过程是______
的.(均选填“吸热”或“放热”)
(3)在、段,物质处于____态,在、 段,物质处于
____态.
(4)段表示______过程, 段表示______过程,它们的共同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热
放热


熔化
凝固
吸热或放热时温度不变,且均处于固液共存态
12.(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将少
量食用盐放入水中调制成盐水后放入冰箱中,每隔 观察一
次插入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小华得到“盐水”的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分析图甲可知,实验进行到第 时,该“盐水”的状态是
______.
(2)该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凝固的过程经历了____ .
液态
10
(3)小明和小红的烧杯中装水都是 ,但实验得到“盐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却不同,如图乙.经讨论两人放的盐多
少不同,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
多次实验后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
6
凝固点/ 0 0
分析图像可知,放盐较多的是______(选填“小红”或“小明”);当
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小红
C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
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共21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化
核心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物态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
称为__________.
2.熔化: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
3.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分______和________两类.有确定熔化温度
的固体称为______,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________.
4.熔点: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点.
物态变化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知识点1 熔化现象
1.(2024·南宁月考)如图所示,将白砂糖熬成糖汁,再将高温
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白砂糖熬成糖汁的过
程中,白砂糖由固态变为____态,属于______现象.

熔化
知识点2 探究熔化规律
2.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了以下实验:
(1)实验时宜选用较____(选填“粗”或“细”)的海波颗粒进行
实验.

(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采用______法进行加热,优点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____(选填“快”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水浴
使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

(3)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安装实验器材时,
小明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进行.
秒表
自下而上
(4)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由实验数据可知:①海波大致在第___ 开始熔化,共经历了
___ ,在此过程中,海波处于__________态,且在持续吸热时,
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②石蜡熔化时逐渐变软变稀,不出现__________态,且温度
___________(选填“持续升高”“保持不变”或“不断降低”).
4
5
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持续升高
知识点3 熔点
3.(2024·南宁期中)下列各组固体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A.冰、铁、海波 B.蜡、铝、松香
C.蜡、玻璃、沥青 D.食盐、铜、沥青
4.如图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
看出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
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 ,在熔化的过
程中它处于__________态,在这个过程中温
晶体
90
固液共存
需要
度不变,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吸热.
5.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玻璃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图线
是___(选填“”或“ ”),其特征是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确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
6.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在
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
C.该物质在 内温度不变,说明没有吸收热量
D.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物质加热,是为了缩短实验时间

7.(北京中考)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 的水中,金属勺没
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
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B
A. B. C. D.
8.(2024·来宾期中)严寒的冬季,当桥面上结冰时,交通管理
人员往桥面上撒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C
A.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盐的熔点
B.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点
C.盐与冰雪混合可降低冰的熔点
D.盐与冰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9.(典题推荐)如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放入一些
碎冰,在一支试管中也放入一些碎冰,用酒精灯加热
烧杯,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
C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也没熔化 D.不能确定
10.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可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固体水银 固体酒精 固体煤油 铜 铁
熔点/ 1 083 1 525
(1)酒精在 时是____态.
(2)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 ,在那里可以用______
(填物质名称)温度计.
(3)铜块掉入铁水中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

酒精

11.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 烧杯;②酒精
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 (填序号).
秒表
②④①③
(3)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
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
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图乙是小华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画出的萘熔化时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萘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
为____ .
晶体
80
(5)由图乙可知,当萘的温度为 时,该物质处于____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6)从图乙中的图像反映出来的萘的熔化过程不十分明显,请
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萘质量太少
12.(科学思维·科学推理)在“探究冰
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小
明作出的实验图像如图中 所示,若
小刚选用质量较大的冰做实验,则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刚作出的实验图像可能是图中的__
(选填“”或“ ”)图线.(共38张PPT)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正在发烧的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
C
A. B. C. D.
2.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
的是( )
D
A.①和④ B.①和⑥ C.③和⑥ D.②和⑤
3.自然界中,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其中不是液态的是
( )
B
A.白雾 B.雪花 C.晨露 D.雨
4.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
A.食盐 B.玻璃 C.石蜡 D.食用油
5.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时打花艺人轮番用
花棒将铁汁打击到棚上,铁汁迅速变成微小固态颗粒的过程中发
生的物态变化是( )
B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B
A.湿衣服晾干
B.露珠的形成
C.樟脑丸变小
D.冰块化成水
7.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C
A.体温计使用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
B.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8.小红在洗完头发后,为了使头发尽快变干,下列采取的措施正
确的是( )
B
A.用毛巾将头发裹住 B.用吹风机热风挡吹头发
C.将头发扎成马尾辫 D.将头发盘在头上
第9题图
9.如图用钢勺盛一块干冰,放置一会后,除干
冰比刚放置时小了一些外,还会看到钢勺上凝
有霜,有“白气”从钢勺上流下,上述现象所发
生物态变化有( )
B
A.凝固、汽化、熔化 B.升华、凝华、液化
C.凝华、凝固、汽化 D.熔化、凝固、汽化
10.金属“镓”是晶体,如图,将一块柱形的金属“镓”轻轻地放在手
心,很快就会变成液体,由此可知该过程( )
A
第10题图
A.金属“镓”发生熔化
B.金属“镓”发生液化
C.该过程金属“镓”温度一直升高
D.金属“镓”的熔点高于手的温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1.(多选)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1 064 1 083 1 535 3 410
CD
A. 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 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2.(多选)如图为甲、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BC
A.甲物质在 段温度不变,所以没
有吸热
B.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C.甲物质的凝固点是
D.乙物质在 之后处于液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 。
13
第13题图
14.真空冷冻干燥是目前最先进的食品脱水干燥技术之一,主要
程序为:先将新鲜食品冷冻至零下几十摄氏度,然后将冷冻的食
品放入真空的环境中,食品中固态水迅速消失。上述过程中,食
品中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
凝固
升华
15.如图所示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
规律制成的,如果把该体温计直接夹到一个实际体温是 的
人的腋下,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 。
第15题图
液体热胀冷缩
37.6
16.冬天,为了防止降雪结冰影响交通,环卫工在雪中撒盐能消
除雪,盐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雪的熔点。汽车的水
箱里不能只加水,还要加防冻液,从而降低水箱中液体的______
___,保护水箱。
降低
凝固点
17.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做“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
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
里。“丁烷”在液化的过程中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压缩体积
放出
18.夏天,人吹电风扇会感觉比较凉快,这是因为人体表面汗液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若将表面有水且显示为
的体温计也放到电风扇前吹风,体温计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汽化
不变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1)冬天的大容山某一天气温为零下 ,请在图中温度计
中标出该温度。
[答案] 如图所示。
(2)请在图中大致画出能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
[答案] 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0.(5分)小明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
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_(选填“”或“ ”)。
(2)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的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装
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优点是使冰__________,便于观察试管中
冰的状态变化;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____ 。
受热均匀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晶体
不变
21.(6分)
(1)如图1所示是小阳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
度计,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柱会______(选填“升高”或
“降低”)。为了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橡皮塞中插入的玻璃管
应使用____(选填“粗”或“细”)一些的。
升高

(2)如图2所示,烧瓶中水停止沸腾后,往烧瓶底部浇冷水会发
现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这是因为给烧瓶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
体压强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减小
降低
(3)小明在做碘升华实验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
温度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 。采用
图3中____(选填“甲”或“乙”)的方式加热更合适,停止加热后,
碘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凝华
22.(7分)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请指出图甲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
温度计接触烧杯底
(2)纠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 。
96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
沸点为____ ,当地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
99
低于
(4)实验结束后撤掉酒精灯,烧杯中的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
腾时需要____热,同时发现盖在烧杯上的硬纸板上有水滴,这是
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液化
23.(7分)小明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滴,进
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
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图1
图2
(1)通过图1中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________有关。
(2)通过图1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温度有关。
表面积
甲、丙
(3)小明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量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
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
滴和两滴水(如图2),观察蒸发情况。小明的实验操作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4)小明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水中,
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是水蒸发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变小
吸热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
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
由此,你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种类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解答时要写出
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
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
数值和单位)
24.(9分)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
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
是风寒效应。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
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
气温为 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0 10 20 30 40
5 3 1
(1)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当气温为,风速为 时,风
寒温度为多少?
解:分析表内数据可知,风寒温度与风速成比例关系,风寒温度
每下降,风速提高 ,…………(2分)
风寒温度为时风速为,则风速为 时,风
寒温度为 ;…………(3分)
(2)风速为 时的风寒温度相当于多少开尔文?
解:由公式 可得,
。…………(4分)
25.(10分)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
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
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玻璃泡浸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
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分别是多少?
解: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 ,冰水混合物温度
为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
;…………(2分)
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格处刻度对应的温度:
,…………(2分)
最上面的120格处刻度对应的温度:

所以该温度计的量程: ;…………(2分)
(2)应把 标在此温度计的第几格处?
解:格,20格格 格,
所以,应把 标在此温度计的第50格处;…………(2分)
(3)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的格数与
实际温度数值相等?
解:设实际温度为 时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则有

解得,因此,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温度计内液面
上升到的格数与实际温度数值相等。…………(2分)(共10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五节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知识点1 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1.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加剧了地球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是( )
D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人口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
度升高
知识点2 水资源危机及其影响
2.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A.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知识点3 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3.(2024·南宁月考)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
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 ,节约
用水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
B
A.刷牙时使用水杯接水
B.洗手擦肥皂时不间断放水
C.蔬菜种植用喷灌或者滴灌
D.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菜水冲洗马桶
4.(2025·畅行原创)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是( )
A
A.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B.全球沙漠变成绿洲
C.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D.全球降水持续增加
5.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资源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的淡水资源
C.广义地说,水资源是指除海水外的水资源
D.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不属于水资源
6.(多选)(湖北中考)地球表面 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
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
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
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7.(核心素养·模型建构)淡水资源缺乏已
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
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某同学在科学小创作时设计的太阳
能海水淡化器装置,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
汽化
液化
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8.(科学态度与责任)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
温度普遍上升,即全球变暖.因为气候变暖,南北极地的冰便会
______,从而导致海水量增大,引起海平面______,许多沿海地
区将逐渐淹没在水中.为了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我们在生产
生活中应如何做?请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做法:__________.
熔化
上升
植树造林(共22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探究: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核心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汽化
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的汽化有______和
______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2.沸腾
(1)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______和______同时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______热量,但温度
__________,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_.
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
沸点越低.
(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______,继续______热量.
内部
表面
吸收
保持不变
不同
沸点
吸收
3.蒸发
(1)定义:只在液体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____,液体表面积越____,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____,液体蒸发就越快.
表面



知识点1 汽化现象
1.(新情境创设)为了爱护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配备了免洗手
洗手液.使用时只需用洗手液把双手涂全即可,手上的洗手液很
快变干,这是从____态变为____态,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
名称)现象.


汽化
2.(跨学科·工程实践)(乐山中考)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
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
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
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D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知识点2 沸腾
3.(2024·贵港期末)如图甲是小丽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待水加热至后,每隔 记录一次水
温,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
下而上”)的顺序.
(2)图乙是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
自下而上
92
(3)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 如图所示.
(4)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吸收
不变
(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表明此时外界的
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图丁是实验中某个时间段气泡的变化情形,这是________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
(7)另一名同学采用了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从开始加热到
沸腾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98
低于
沸腾时
水的质量较大
知识点3 蒸发
4.如图所示,由图甲可知,液体蒸发
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有关;由图乙
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_________有关;由图丙可知,液体蒸发
的快慢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温度
表面积
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5.(跨学科实践)(2024·南宁月考)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
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D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6.(多选)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只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7.夏天,某市部分地区气温高达 ,小橙使用电风扇吹风,感
到凉爽,这是因为( )
C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温度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8.(2024·南宁月考)妈妈在蒸馒头时,水烧开后改用“小火”.针
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降低水温,减慢馒头的变熟,使馒头
更美味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是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9.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
把锅里的水舀起再倒回去,使得水温暂时低于水的______而停止
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使得水无法
______而停止沸腾.
沸点
吸热
10.(2024·贵港期末)如图所示,水沸腾后
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
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浇水,烧瓶中
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水时烧瓶内空


气的压强变____(选填“小”或“大”),水的沸点变____
(选填“低”或“高”)的原因.
11.(2024·百色期中)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 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 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
的温度是____ .
93
(3)、 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
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组得到、 两种
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加热的水的______不同.
98
质量
(4)、 两组同学都发现在撤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还能继
续沸腾一段时间,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液体沸腾后不需要吸热也
能继续沸腾,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选填“正确”
或“不正确”),简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撤去酒精灯后,陶土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陶土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12.(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4·南宁三中期中)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在常温常压下),碗中水的
100
不会
温度为_____ ,碗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共20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测量:温度
核心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字母__表示.
(2)单位: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规定在1个
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 ,水沸腾时
的温度定为_____ .
冷热程度
摄氏度
0
100
2.温度计及其使用
(1)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和________;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______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
________和________;
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
浸没
容器壁
容器底
④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
相平.
3.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细弯管,体温计____离开人体读数,但
每次使用前都要甩动.
液面

知识点1 温度
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
B.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是不可靠的
C.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D.的冰与 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
2.(2024·贵港期中)生活中,我们常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
程度,下列对于温度的描述恰当的是( )
B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在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
C.沐浴时,水温约为
D.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
3.北方某地冬季最低气温为 ,读作:______________.
零下28摄氏度
知识点2 温度计及其使用
4.(2024·连云港改编)如图为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的四种操作
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D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D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C.在使用该温度计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D.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有如下一些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C
A. B. C. D.
知识点3 体温计
7.(2024·百色期中)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它____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______ .
热胀冷缩

38.5
易错易混 不能正确读取 以下的温度
8.(2024·南宁期中)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
40
[解析] 易错指引:温度计数值由下向上增大为零上,
数值由下向上减小为零下.
9.(多选)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
A.体温计放入腋窝下,应立即读数,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B.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将水银甩回到
以下
D.可以用沸水对该体温计消毒
10.(典题推荐)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若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和 的病人的体
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A., B.,
C., D.,
11.有三支温度计,它们的测量范围分别是:甲, ;
乙,;丙, .如果要用来测量气温,应
选择温度计____;如果要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择温度计
____;如果用来测量体温,应选择温度计____.(均选填“甲”“乙”
或“丙”)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两个实验步骤.请
写出他操作中的三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即水)中
视线未与液柱表面相平
13.(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
温度计的示意图.塑料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
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气体热胀冷缩
(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柱处的刻度
应标___ ;当此气体温度计的液柱向左移动时,表示所测物体
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0
升高
(3)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写出两条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容积更大的塑料瓶、弯管尽量细一些
14.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
近 ,不可能比它更低.为此,科学家以这个温度为零度
来规定了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这就是热力学温度,它的每一度
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单位为.如果用表示热力学温度,用 表
示摄氏度,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_____________.一个物体的温
度为,转化为热力学温度则为_______ .
303.15
15.(科学思维·科学推理)自制温度计的液柱长度随温度均匀变
化.标准大气压下,有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
水混合物中时,液柱长 ,当玻璃泡放在沸水中时,液柱长
.该温度计每升高时,液柱伸长____ ,若液柱的长度为
,则该处温度应标记为____ .
0.1
50(共18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专题突破一 物态变化的辨别与图像问题
1.辨识物态变化过程的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种:
(1)根据物态变化过程的“始态”和“末态”进行判断.
(2)熟练掌握一些常见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
2.水的三态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
类型一 物态变化的辨别
1.(2025·畅行原创) 年1月5日,“神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
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
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如图所示),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
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D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2.(2024·南宁期中)中华的古诗词意境优美,博大精深,蕴含
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烛泪”的形成是晶体的
熔化过程
3.(古代科技)(淄博中考)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
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
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4.(多选)在冬天和夏天,许多时候小轿车的挡风玻璃会出现一
层“水雾”.如图,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对于这一现
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的“水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B.不论冬天或夏天“水雾”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夏天开冷风空调,目的是将挡风玻璃温度降低,以消除并防止
“水雾”再次产生
D.冬天开热风空调,目的是将挡风玻璃温度提高,以消除并防止
“水雾”再次产生


5.(新情境创设)如图所示,豆腐滑嫩爽口,
“冻豆腐”则松软鲜香.“冻豆腐”解冻后,会发现
其内部有许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 )
D
A.豆腐自身体积缩小,挤去水后留下空隙形成小孔
B.豆腐自身体积膨胀,向外拉伸内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受冻后变成冰屑,扎进豆腐后形成小孔
D.豆腐内部的水结冰体积膨胀,等熔化成水后豆腐内留下小孔
6.(2024·广州)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教室的
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
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
C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7.(教材素材引导)(济宁中考)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
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D
A.甲为气态
B.甲 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 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 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8.(新情境创设)(2024·河南)如图,在塑
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
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
汽化
吸收
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此过程中酒精______热量.
9.(跨学科·工程实践)(达州中考节选)如
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
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
汽化
放出
这一过程叫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______(选填“吸收”或 “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
又回到热端.
类型二 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10.(阜新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
凝固特点的是( )
D
A. B. C. D.
11.(2024·贵港期末)炎热的夏天,柏油路上的沥青越来越软,
下列图像能大致描述沥青熔化过程的是( )
A
A. B. C. D.
12.(多选)某科考队员在海拔 的高山上进行了下列实验
探究.首先利用随身携带的普通烧水壶烧水,发现壶中水温才
就沸腾了;然后又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安装两套相同的实验器
材,在两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固体和 ,点燃酒精灯进行
实验.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得到它们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图像如图
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 沸腾,说明实验时的大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
B.固体的熔点为,在 内持续吸热
C.固体熔化经历了
D.固体的熔点为 ,一定是晶体


13.(枣庄中考)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
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
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
晶体
80
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 ,在熔化过程中其
温度__________;在加热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共22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探究: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核心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1.液化
(1)定义: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
汽化的逆过程,液化过程要____热.
(2)液化的两种方式:
①所有气体在________________时都可以液化;
②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______可以使气体液化.



温度降到足够低
体积
2.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生活中的露珠、雾、“白气”等现象都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
液化
知识点1 液化现象
1.(2025·畅行原创)自然界中的水通过物态变化实现了水循环,
下列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D
A.大寒,威宁草海湖水结冰
B.立春,天龙山上冰雪消融
C.立秋,赤水河谷浓雾消散
D.寒露,乌蒙大草原草叶上的晨露
2.“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茶技艺为一体的茶道形式.泡茶时,
在杯子周围会出现“白气”,则“白气”是( )
B
A.小冰晶 B.小水珠 C.水蒸气 D.空气
3.(2025·畅行原创)当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人们
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
______成水蒸气,又遇冷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形成的.
汽化
液化
知识点2 液化的两种方式
4.(教材素材题)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气态乙醚,用
手指堵住注射孔.压缩乙醚气体,在针管中就可以观察到液态的
乙醚,说明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可以使气体______(填物态变
化名称).
压缩体积
液化
【拓展设问】 将活塞向外拉,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现象,
固定活塞位置不变,将此装置放置在冰箱中,过一会发现筒内壁
上有小液滴,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使气体液化的.
汽化
降低温度
知识点3 液化放热
5.(新情境创设)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
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
(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
放热
液化
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的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
气嘴将鸡块蒸熟.气锅里的汤汁是蒸气______(选填“吸热”或“放
热”)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6.(典题推荐)的水蒸气和 的开水比较,其冷热程
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若分别被 的水蒸气和
的开水烫伤,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开水”)烫伤更
严重.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要____热.
相同
水蒸气
液化

易错易混 不能正确判断玻璃上的白雾出现在内侧还是外侧
7.(科学思维·科学推理)夏天和冬天的时候,空调房间的窗户上
总会形成一层“水雾”.关于“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夏天和冬天的“水雾”都在窗户内侧
B.夏天和冬天的“水雾”都在窗户外侧
C.夏天的“水雾”在窗户内侧,冬天的“水雾”在窗户外侧
D.夏天的“水雾”在窗户外侧,冬天的“水雾”在窗户内侧
8.(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
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
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D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跨学科·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小华吃雪
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
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
化形成的
10.(2024·来宾期末)在医院里,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
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
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A.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D.消毒,保持卫生
11.(跨学科·社会发展) 年4月3日6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二号”01
星发射升空,为了减小运载火箭的体积,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
法使气态氢、氧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分别储存.
压缩体积
液化
第12题图
12.(科学思维·科学推理)如图所示,甲、
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壶嘴上方
的“白气”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
象.____(选填“甲“或“乙”)房间的气温比
较高.
液化

第13题图
13.(2024·南宁期中)小明洗澡时发现浴室
的两根水管管壁上,一根布满了水珠,一根
完全见不到水珠(如图),布满水珠的是
______(选填“热水”或“冷水”)管;水珠的
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此过程需要____热.
冷水
液化

14.(新情境创设)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图
为小明设计的污水净化装置.在阳光照射下,
污水______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
汽化
液化
放热
膜后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选填“吸热”或
“放热”)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沿塑料膜滑到最低处滴入桶中得到
干净水.
1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还是下层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
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______大量热,使
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
先将手沾点冷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使手不被烫
伤.
液化
放出

汽化吸热
16.(教材素材引导)如图所示,
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利用地下渠道
输水,这样可以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水面与
减小
减慢

空气的接触面积,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面空气的流
通速度,同时地下温度较____(选填“高”或“低”),从而大大减
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
17.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
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
(1)实验中烧瓶中水会变少,说明水经历的物态变化
是______.
汽化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
置______(选填“热水”或“冰块”).
冰块
(3)实验中发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同时温度升高了,这说
明液化需要放热.请对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价: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靠,可能是高温水蒸气直接放热(共34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与复习
知识框架
知识对比
核心素养落地
中考考点突破
一、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项目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钻石、 明矾、萘、各种金属等 松香、玻璃、石蜡、
塑料等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项目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 热 放出热量
续表
项目 晶体 非晶体
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二、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汽化的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的温度
(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的温度变化 降低(制冷作用) 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落地点1 通过物态变化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素养解读】通过我国古代劳动场景,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跨学科·工程实践)(温州中考)《天工开物》
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
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
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A.升高了湿纸的温度 B.增大了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了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了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落地点2 了解物态变化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素养解读】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热棒”的使用,了解物态
变化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相关知识解释实际
生活情境.
2.(2024·潍坊)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
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
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
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
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考点1 温度与温度计
1.(新情境创设)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
C
A. B. C. D.
2.(多选)(跨学科·社会发展)“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
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
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
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
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温度计是利用液态金属稼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B.纳米管的体积变化在 的范围内非常大
C.金属镓的体积在 的范围内变化十分微小,可忽略
D.由其测温范围可知,金属镓的熔点应该低于 才合理


3.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一晴天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
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____是晚上的气温,白
天的气温是___,晚上的气温是____ .

4


考点2 物态变化的辨识
4.(贵州中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
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
B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5.(2024·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D
A.消融的冰花
B.洁白的雾凇
C.夏天晾衣服
D.草叶上的露珠
6.(2024·自贡)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
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D
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7.(荆州中考)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
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8.(2024·呼和浩特)关于 打印,其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
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 图纸设计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
喷出,材料迅速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以上描述的打印过程中,
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C
A.先熔化放热,后凝固吸热 B.先升华放热,后液化吸热
C.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 D.先液化吸热,后凝华放热
9.(科学思维·科学推理)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
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
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放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10.(2024·北京)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
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
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小油的体积

11.(2022新课标·活动建议)(安徽中考)我国
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如图)
熔化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2.(2024·贵港期中)农民晒粮食的时候,要把粮食放在向阳
的地方,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
还要把粮食摊开,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加快粮食中水
分的蒸发.
提高粮食的温度
增大粮食的表面积
13.(宜昌中考)如图为关于“ ”水杯的图片.将沸
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 ,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
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
晶体
熔化吸热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_____
的特点.
第14题图
14.(新情境创设)(2024·无锡)做“观察
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
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
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 ,玻璃片下表面出
现小水珠,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
明沸腾时需要______.
98
液化
吸热
第15题图
15.(新情境创设)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将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
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如图所示,
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壁外面结了一层霜,试管外壁
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升华
吸热
考点3 探究物态变化相关实验
16.(科学探究)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
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观察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可判断需要将铁圈的位置
向____移动,然后将实验室温度计悬挂在______下方.

铁杆
(2)(解释)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将一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
硬纸板盖住烧杯口,在硬纸板上剪出一个直径略大于温度计的小
孔,以便通过小孔将温度计竖直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
两种剪裁方式,选用___(选填“”或“ ”)方式才能正确测量水
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3)实验完成后,将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______,且该环
境下水的沸点是____ .
不变
96(共16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核心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升华:物质直接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需要
______热量.
2.凝华: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是
______的相反过程,要______热量.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1)吸热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放热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吸收


升华
放出
熔化
汽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凝华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1.(2024·南宁月考)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C
A.铁水浇铸成铁锭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2.(绥化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B
A.冰雪消融
B.雾凇
C.昆虫和植物上
的露珠
D.冰凌
知识点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3.(2024·乐山中考改编)一种新型手抛灭火弹的内部装有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时外壳破裂,干冰会快速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热量而实现快速灭火.
升华
吸收
4.(新情境创设)有一种“激光橡皮”,其原理是在激光照射下,
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成高温碳蒸气,从而字迹消失;然后经
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碳粉,碳蒸气在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华
放出
易错易混 不能正确辨别冰花形成在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5.(多选)(2024·百色期中)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
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解析] 易错指引:“雾”的形成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冰花”的形成是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华形成的,都形成在
水蒸气温度较高的那一面.
[答案] AB
6.(跨学科·日常生活)冻肉刚出冷库时比刚进冷库时重,这是由
于( )
A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7.(传统文化)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
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D
A.“叶有清风花有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8.(2024·贵港月考)如图所示为某校园文艺汇演
时照片,舞台上烟雾缭绕,如人间仙境.下列对舞
台形成效果描述正确的是( )
B
A.舞台烟雾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的气体
B.舞台烟雾为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漂浮在舞台上方
C.舞台烟雾的形成是一个吸热过程
D.舞台烟雾的散去是一个放热过程
9.寒冷的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一会儿,衣服就会冻得
硬邦邦的.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能晾干,后者主要发生的物
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C
A.凝华;吸热 B.凝华;放热 C.升华;吸热 D.升华;放热
10.(科学思维·科学推理)固、液、气三态是物质常见的状态,
某物质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在三态之间转化.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
A.丙为气态,丙到甲是液化 B.乙为液态,乙到丙是汽化
C.丙为液态,乙到丙是熔化 D.甲为固态,甲到乙是凝固
11.(跨学科·日常生活)(2024·南宁月
考)如图所示,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
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
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
升华
吸收
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教材素材题)(2024·南宁期末)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
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测得冰与盐水混
合物的温度低于 ,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如图乙).
这一实验说明,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______
(选填“降低”或“升高”),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水蒸气______而
成的,白霜的形成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降低
凝华
放出


13.(典题推荐)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
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一个大气压下碘
的熔点为 .在做碘升华实验时采用图
中____(选填“甲”或“乙”)的方式加热更合

凝华
放出
适,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该过程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