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课件(共26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1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课件(共26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4.1.1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苏教版必修2·第四章
耶稣(公元前4—公元30)
创世说:
拉马克(1744-1829)
拉马克:
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否定了“创世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① 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②“用进废退”
③“获得性遗传”
主要观点:
用进废退:
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使用而退化
①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视觉逐步退化,前足变得适宜挖掘。
获得性遗传:这些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一、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注意: 拉马克的中心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选择和变异的关系是“选择在前,变异在后”,可归纳如下:
环境改变
需求改变
使用或废弃 何种器官
获得性性状
遗传
生物新类型
诱导
决定
产生
可以
逐代积累产生
请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是植食性动物,草地退化( )后,要吃树叶,于是使劲将颈部伸长( ),这样颈越伸越长( ),并且这一性状能遗传给后代( ),长此以往,终于形成现在的长颈鹿。
环境改变
需求改变
用进
获得性遗传
事实1:食蚁兽舌头平均长度是60cm,成年后不会增长。
事实2:鼹鼠是一种具有立体嗅觉感的哺乳动物,幼年有微弱视力,常年不见天日,成年后退化。
你能否举例反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增加身高,如果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达到像姚明那样的身高吗?
不能,身高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不是只经过体育锻炼就能达到的,所以拉马克的观点是错误的。
你能否举例反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局限性:
意义:
① 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② 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
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明生物进化理论,否定了“创世说”。
二、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①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通过物种的演变而进行,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存在过的物种的后代,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三个基本观点
②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包含了生物与 生物以及与 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是由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这一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同种或异种
无机环境
③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经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自然选择:强烈的海风
淘汰
克格伦岛
甲虫
有翅力大
有翅力小
无翅残翅

×

生存
生存
有翅力大
无翅残翅
三个基本观点
鱼群
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 内容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有人计算过,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不出6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3:物种的个体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和自然选择的手段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同种的、异种其他个体及无机环境进行斗争
(3)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内因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 内容
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长颈鹿鹿群大量繁殖( );遇到漫长的干旱季节,食物缺乏时,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颈长的个体更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来,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经过若干代的繁殖,颈长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增大( )。长此以往,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变异
遗传
适者生存
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未体现出优势;
使用抗生素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被保留,且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
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
因此,细菌抗药性增强是 的结果。
注意:变异在前,自然选择在后;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药物)选择
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①对于 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 起作用等问题,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①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1)历史贡献:
(2)局限性: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只局限于个体水平。
遗传和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2. 评价
项目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中心思想
区别 进化原因
变异方向
适应性
进化方向
联系 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
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
由自然选择决定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
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由生物自身决定
都认为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外界环境的影响是
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发展的结果:
发展的原因:
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四、达尔文后的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1)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符合拉马克的观点。( )
(2)每种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且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依据这种事实,拉马克推断生物间存在生存斗争。 ( )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科学的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
(4)达尔文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并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 )
(5)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只包含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 )

×

×
×
1. 判断正误
2. 鼹鼠是一种穴居的哺乳动物,有利爪,适于掘土,眼部退化
藏在毛中,此外,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
它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蚯蚓等。关于鼹鼠对穴居环境
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穴居的黑暗环境诱发鼹鼠发生眼部视力退化
B.眼部退化、嗅觉发达对穴居生活属于优势特征
C.鼹鼠种群中嗅觉不发达个体更容易被淘汰
D.鼹鼠适应穴居生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
3. 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同一种农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A
4.在农田生产应用中,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期使用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B.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发生了适应性进化
C.农药对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不断进行选择
D.农药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
5. 关于害虫的抗药性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B.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强弱的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D.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
B
6. 使用农药来防治棉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
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农药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B.棉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适应
D.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