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教科版小学科学 5 年级下 册《船的研究》单元做儿童喜欢的科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说课流程单元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发展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工程思维、模型思维发展工匠创新精神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1.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能带给学生什么 2.技术与工程领域在小学阶段开设存在困难,容易变成动手制作的课程。做中学做中思基于核心素养,分析教材内容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定义简单工程问题,包括限制条件和验收标准。制作实物物模型,根据反馈结果改进并展示。利用多种方式阐明创意。初步认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13.工 程设计 与物化13.1工程需要 定文和界定13.2工程的关 键是设计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基于说证,初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限制条件验收标准模型制作改进展示创造思维测试与论证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12.技术、工程与社会13.工程设计与物化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科学思维工程思维乐于尝试质疑创新实事求是合作分享工程设计流程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工程决策思维工程设计思维工程实施思维12.技术、工程与社会教材单元反馈修改明确问题设计优化物化过程5年级6年级《工具与技术》 《小小工程师》《船的研究》《热》简单的工程问题,包括限制条件和标准用多种形式 说明设计思 路,基于证 据判断可行 性和合理性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3年级4年级《运动和力》《电路》《物体的运动》简单的设计 问题,包括 限制条件用多种形式说明设计思路,比较解决方案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1年级2年级《材料》《比较与测量》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用简单的草 图说明思路简单制作接近实际工程简单草图需求角度设计建模简单制作复杂装置表象改进有科学依据的改进学习内容进阶初步感知和体验工程技术开始经历复杂的设计与制作整体上体验工程项目,用科学原理指导工程实践独木舟竹木筏铝箔造船帆船蒸汽船电力船材料与结构史动力史……资料设计制作测评改进船的发展史 =人工产品演化史动力:人力→自然→机械结构:更稳定、载重量更大材料:浮→沉、天然→人造浮沉机械动力自然动力人工动力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经历融合单元结构(来自特级教师--谢小立)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学情学生前一课,对于船的载重量、船的材料、发展历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竹筏(木筏)模型改变了船的结构,影响了载重量和稳定性本质上的认识是模糊的。学生的学习困难对船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学生的经验水平0302011.37人选C2.31人选ABC,3人选BC,2人选AC,1人选AB.3.20人选B,5人选A,11人选C,1人选AB.4.15人认为竹筏稳定载重量大;12人认为独木舟稳定载重量大;8人认为独木舟载重量大,竹筏更稳定;2人未写。5.学生提到窄、不平、重量不一致、重心不稳、材料、形状、大小都会让船不稳定。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1. 90%学生知道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2. 90%学生知道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重点难点1. 根据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办法,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竹筏或木筏的特点。2.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能运用竹子、木头、皮筋等材料,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并保证设计与制作的一致性。发展学生能够参与合作,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愿意与人交流的能力。技术工程与社会教学过程设计(以工程设计过程(epgimeeringdesign process,EDP)串联学习任务)结构与功能交流收集信息和资料,理解问题寻找并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解决方案尝试并实施解决方案评估测试解决方案修改完善明确并界定问题公布并交流解决方案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测试评估迭代改进舟筏时代舟筏时代帆船、蒸汽机时代1.船的历史2.用浮的材料造船3.用沉的材料造船4.增加船的载重量5.给船装上动力完成对应任务即可获得对应勋章。现代现代6.设计我们的小船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科帆船、蒸汽机时代帆船、蒸汽机时代创设情境,明确问题关键问题:为什么要造船?解决什么需求?活动二:制作、测试我们的船关键问题:怎么制作、测试船?谢谢造船师们解决了我们水上运输的难题!达到10颗星以上的同学可获得造船大师勋章一枚。环节四:链接实际,改进迭代期待造船师们继续改进,研究出功能和结构更优秀的船!素养作业改进、设计、制作2.0版我们的小船。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力求做到教-学-评一致。工程设计过程串联学习任务教学评价还不够到位,参与评价的人还不够多元;还要再注重学生乐于交流的能力培养。不足之处科学思维深度参与,实现分析、综合、评价、创造思维的高阶发展注重探究,发展思维材料、视频、实验改进关注学生起点和难点,搭建支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趣情境教学反思教-学-相长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