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国际合作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国际合作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国际合作-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
设计理念 引入丰富、典型的国际合作案例,跨国公司运营、国际组织应对全球性问题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国际合作的概念,举例说明国际合作在不同领域的表现。识别并解释国际合作对于各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科技进步以及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常见的国际合作案例,跨国公司运营、国际组织行动等,明确不同国家在合作中的角色与贡献。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国际合作的概念及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剖析国际合作案例,清晰辨别不同国家在合作中的角色与贡献。(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国际合作案例紧密结合,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升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全面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合作方式的差异及其面临的挑战,培养跨文化理解与包容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全球新冠疫苗合作研发与分发的视频,视频中呈现各国科研团队共同研究疫苗、不同国家捐赠疫苗给疫情严重地区等画面。提问引导: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各国在新冠疫苗问题上的一系列行动。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各国要在疫苗研发和分发上进行合作呢?如果各国不合作,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国际合作。 以当下全球关注的新冠疫苗合作为情境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顺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 国际合作的概念阐述讲解说明:利用 PPT 展示文字内容,向学生解释国际合作的概念,即国际合作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或解决共同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的协作与配合。举例说明:例如,在经济领域,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在文化领域,不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演出等。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探讨案例展示:展示三个案例。案例一:以国际空间站为例,呈现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建设、运营国际空间站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各国在其中提供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国际空间站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案例二: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在农业技术方面接受中国援助的资料,包括中国派遣农业专家团队、提供农业机械设备和优良种子,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产量的报道和数据。案例三: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会议视频片段,各国代表共同商讨减排目标和应对策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了国际合作在哪些方面的重要性。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国际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如国际空间站建设中各国资源整合;促进技术交流与传播,像中国农业技术助力非洲农业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国际合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对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合作的领域介绍图片展示:利用 PPT 依次展示体现不同国际合作领域的图片,如国际贸易中各国港口货物装卸的繁忙景象、国际文化交流中不同国家演员共同表演的精彩瞬间、国际科技合作中科研人员共同进行实验的场景、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中各国联合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的画面等。学生发言:让学生观察图片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说一说每个图片所反映的国际合作领域,并举例说明在这些领域还有哪些常见的国际合作形式。教师补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在经济领域,除了贸易往来,还有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合作等;文化领域有学术交流、留学生交换项目等;科技领域包含联合科研项目、技术转让等;环境领域有跨国生态保护、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等。情境任务一:模拟国际经济合作洽谈会任务布置:假设现在有 A、B、C 三个国家,A 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工业技术相对落后;B 国工业发达,技术先进,但能源短缺;C 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一定的农业基础,但缺乏资金和技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这三个国家,进行一次国际经济合作洽谈会,讨论如何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小组准备:学生分组后,每个小组领取相应国家的资料卡片,包括国家的资源、产业、需求等详细信息。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制定合作方案,确定在洽谈会上的发言内容和合作诉求。模拟洽谈: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模拟国际经济合作洽谈会的场景。代表们依次发言,阐述本国的优势和需求,提出合作意向和方案。在洽谈过程中,鼓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质疑和协商,共同探讨合作的可行性和具体细节。教师点评:模拟洽谈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在合作方案设计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合作方案的合理性、谈判技巧的运用等。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的国际经济合作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各国利益的平衡和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清晰明确地给出国际合作的概念,并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国际合作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际合作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总结起到梳理和升华的作用,使学生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学生发言和教师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合作涵盖的广泛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国际经济合作洽谈会这一情境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国际合作的过程,深入理解国际合作中各国根据自身优势和需求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感性认识。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合作的概念、重要性、涉及领域,以及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回忆知识点,如 “国际合作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具体表现?”“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什么作用?” 等,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课堂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强调国际合作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不可或缺性,鼓励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树立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认识到个人与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国际合作的理念,如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