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诗三首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秋姑娘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进入金秋时节。你瞧,火红的枫叶映红了山林。橙子金黄、橘子青绿,一派丰收景象。这个时节的景色是一年中最好的。让我们轻吟《望洞庭》《山行》《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去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美丽的秋天吧!
课文导入
4 古诗三首
统编版 三年级上
1. 认识“庭、未”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磨、挑”,会写“庭、相”等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 首古诗。默写《山行》。
3.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晚期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乌衣巷》等名篇。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集》。
叶绍翁,字嗣宗,一字靖逸,宋代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字词学习
庭院 未来 磨刀 倾斜
萧瑟 挑战 促织
tíng
wèi

xié

tiǎo
xiāo












tiāo
tiǎo
挑选
挑战
·购物时挑(tiāo)选物品对他来说是一个挑(tiǎo)战。

磨损
电磨


·这台电磨(mò)用了很多年了,零件磨(mó)损很严重。
径(田径)
经(经过)
未(未来)
末(末尾)
挑(挑战)
桃(鲜桃)
径 经
每天上学,我都要( )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萧(xiāo)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促织】蟋蟀,也叫蛐(qū)蛐。
【篱落】篱笆。
导入课文
秋天是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赞美秋天、描绘秋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吧!
自由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初读古诗
秋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g
wèi mó
pán
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和字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互相映衬。
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
2.“潭面无风镜未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湖面
未经打磨的铜镜
比作
1. 哪些词你觉得难理解?
比喻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白银盘
青螺
运用这两个比喻,显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银白色的盘子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将山水写得小巧玲珑,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我们一起在舒缓的音乐中读读这首诗,感受洞庭湖的美。
第2课时
赏析古诗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指在山中行走。
·
·
·
·
·
·
·
按节奏读古诗,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理解字词的方法:
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2.借助课文插图理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斜”的意思就是弯曲不直。
《山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用刚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读完后和同桌交流。
为什么称山为“寒山”?“远”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因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天气比较寒冷,所以诗人说“寒山”。“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暗示了山的高大。
诗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停车坐①爱枫林晚②,
霜叶③红于④二月花。
注释
——————————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诗意: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霜叶红于二月花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
你会用什么方法背诵这首诗?
《山行》这首诗可以抓住“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几个词语进行背诵。
我会背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杜牧笔下的秋景,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叶绍翁,看看他们笔下美丽的秋天吧。
我会学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用前面学到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练习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自学提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诗句中的“客”是指谁?
“萧萧”形容风声。诗人看到梧桐树叶,听到树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萧萧”的声音。“客”,是指身在异乡的诗人。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道,了解。
篱笆。
用细长的东西拨。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会使客居在外的诗人想到什么呢?
这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想象画面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通过借助注释、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画面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洞庭秋色
望洞庭
洞庭山水
湖月——相和
和谐宁静
山水相衬
湖光秋月
山青水翠
潭面——如镜
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
文章结构
生机盎然
色彩鲜明
山行
驻足欣赏
眺望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秋比春美
灯火唤起乡情
秋风吹动思绪
夜书所见
近处
远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亲切之感
孤独郁闷
主题归纳
一、《望洞庭》是一首描写( )景色的( )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之情,表现出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雅致。
二、《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 )景色的( )绝句。写诗人驱车山间,看到了比二月花还要红艳的枫叶,流连忘返。这首诗以深秋山景的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心中( )的志趣。
三、《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儿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 )里( )的情感。

思念家乡
秋夜月光下洞庭湖
七言
喜爱和赞美
深秋山林
七言
乐观豁达
1.连一连。
随堂练习
《山行》 杜牧 诗豪
《夜书所见》 刘禹锡 江湖派诗人
《望洞庭》 叶绍翁 樊川居士
2.用“\”为下列词语画去错误的字。
(赛 寒)山
石(径 经)
(跳 挑)促织
(2)《山行》一诗中,表达作者对枫叶的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 。
停车坐爱枫林晚
3.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望洞庭》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_,这首诗描写了___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
洞庭湖
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习题答案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望洞庭》中的“秋月”,《山行》中的“寒山”“枫林”“霜叶”,《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秋风”“促织”,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
参考答案: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清水绿,如同在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拓展空间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封家书,可千言万语
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完全表达心意,当帮忙送信的人要出发时,又打开信封查看。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
课下搜集其他描写秋景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