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1.(2025 乌兰察布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写美妙绝伦的乐声既能感动神仙,又使得羸弱的动物焕发出活力。(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 ”两句,敏锐地指出招揽贤才来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3)小刚和家人一起登山望远,站在山顶俯瞰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他不禁脱口而出“ , ”,以感慨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2.(2025 阜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教导那些做事总是缺少周密的考虑,事后又感到后悔的同学,要他们改变这种习惯。(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3.(2025 番禺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民为邦本。魏征意识到民众的力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不在于大小,“ ”。杜牧认为人民是国家稳固的根基,他在《阿房宫赋》中感叹“ ”,就完全可以与秦国相抗衡。(2)“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通常是指某些体验或感悟超越了可以用言语描述的范围,与张孝祥《念奴娇》中的“ , ”两句表达的意思一样。(3)很多人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总是分不清“巅”和“颠”,其实二者词义是有区别的。“巅”一般指“山顶”,如“ ”;而“颠”则泛指“顶部”,如“ ”。4.(2025 相山区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洞箫声的影响扩大到了深谷中的蛟龙和孤舟上的寡妇,使得这种音音具有了超越现实的震撼力。(2)“铁马冰河入梦来”,不只是梦,陆游也曾亲身上阵,经历战火,《书愤》中的“ , ”两句就是他战斗经历的纪实。(3)古诗词常常将“雪”作为喻体,借其鲜明的特点来描摹各种风景或人物。诗文“ , ”可以为证。5.(2025 广东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浩瀚的天空常常引起古人无尽的遐想和感触,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描写了天空的深邃;秦观在《鹊桥仙》中用“ ”描写了天空的辽阔。(2)古代佛寺有晨撞钟暮击鼓的仪式,即使停止撞钟或击鼓,钟声和鼓声依然会久久回荡,正如苏轼《石钟山记》“ , ”所描绘的一样。(3)成都在唐朝曾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畅销全国,成都因此有“锦城”“锦官城”的别称。小刚暑假前往成都旅游,在得知成都的别称后,不由地想起唐代诗人的名句,如“ , ”。6.(2025 岳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们常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可以借用《劝学》中的句子来表达上述意思,就是“ , ”。(2)贾谊《过秦论》中的“ , ”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受到天下人拥戴的情形。(3)列锦,是将一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图像的一种修辞手法。唐宋诗词常用此手法,比如“ , ”。7.(2025 龙岩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 , ”两句,明确表达了自己推行改革,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绝不退缩的坚定态度。(2)在杭州旅游时,导游引用柳永《望海潮》“ , ”两句,介绍杭州不同季节的绝美景致,大家赞叹不已!(3)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 ”。8.(2025 朝阳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将进酒》中以“ , ”两句展现古人欢饮的场景,表达效仿古人、醉傲尘世的情怀。(2)对偶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有对偶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柳永在《望海潮》中也有对偶句“ , ”,表现钱塘江的优美与壮丽。(3)小雅读完韩松落的《霞光记》,产生强烈的共鸣,联想到古诗文中描绘霞光的句子,如“ , ”。9.(2025 江西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学们去爬山,登顶之后看到周围的松树,不禁想到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到泰山之巅有关于松树生长之地和树形的句子: , 。(2)屈原在《离骚》中批评朝中小人“竞周容以为度”,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 , ”坦言朝中大臣有同样的弊病,当时的皇帝想要纠正这一不良风气。(3)古人将各种颜色写入自己的诗词作品中,甚至在上下两句中都有用到,比如: , 。10.(2025 贵港三模)名篇名句默写。(1)《五代史 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来佐证“ , ”的道理。(2)刘克庄在《贺新郎》中联系自身遭遇,用“ , ”两句表达年华易逝、无处报国的惆怅。(3)借代手法常用于古诗词,请写出古诗词中通过这一手法来代指音乐的句子“ , ”。11.(2025 仁寿县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 ”,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 ”,视线常被遮断。12.(2025 武进区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栽种树木,有同学建议应遵循顺应树木天性的理念来种植,就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两句强调的那样。(2)古人创作以物寄情,动情点往往不同:归有光院中的枇杷树因为“ ”,故睹物思人;姜夔看到桥边芍药寂寞清冷,感慨其“ ”。(3)诗词鉴赏课上,同学们探究古诗词中的意象,发现“烟霞”常被用来代指美好的景物,比如“ , ”这两句就很典型。13.(2025 沧州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明读《醒世诗》,读到“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时,联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情思相似。(2)杜牧《阿房宫赋》中,善于运用比喻,如“ ”一句喻指宫女梳妆镜的光亮,“ ”一句喻指宫女的头发。(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唐宋诗词中,很多写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如“ , ”。14.(2025 张家口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先生的书斋掩映在花木丛中,百叶窗上摇曳着扶疏的树影,虽是在白昼,却也使人不由想起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的“ , ”那种美好景致。(2)张若虚沉思于春江花月夜,吟诵道:“ , 。”前一句已含有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念,后一句则闪烁着世界永恒的哲理光辉。(3)王老师在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上跟同学们说,古代许多文人有家国情怀,他们除了抒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如“ ”“ ”,还表达出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切,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5.(2025 武进区校级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对郦道元石钟山的解释提出了质疑。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实地调查他发现:山下有很多不知深浅的洞穴裂缝,“噌吰之声”是“ , ”引发的。(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写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都看不见。(3)“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鸥”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16.(2025 德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古代文人常通过“啸”的方式来抒发心声,展露情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1)“ , ”两句展现出游之乐;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2)“ , ”两句表现读书放歌之趣;再如古代名句(3)“ , ”尽显豪放之姿。17.(2025 昌黎县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两句,交代了他谪居浔阳之后居所的地势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 , ”就是如此。18.(2025 清远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中,老师提到种树要顺应树木生长规律,使其本性得以充分发展,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同学们纷纷说到,这不就是柳宗元在《种树郭聚驼传》里说的:“ , 。”(2)小刘到杭州旅游,被春雨吵醒,一夜未眠,清晨小巷的吆喝声让她想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里的诗句:“ , 。”(3)宫殿、楼阁等富丽堂皇的建筑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如“ , ”。19.(2025 湖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校话剧社排演《长亭送别》时,同学们对崔莺莺与张生坚贞不渝的爱情展开讨论。小明引用秦观《鹊桥仙》中的“ , ”来解读人物情感,意在表明爱情自能跨越时空的界限,长盛不衰。(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 ”是作者借老妪之口回忆母亲关怀孩子的话语,生动诠释了舐犊情深的含义,每每读来,令人动容。(3)唐宋诗词中,演绎着许多泪水打湿衣裳的动人场景,如在“ , ”诗句中就有体现。20.(2025 东坡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华因贪玩,月考成绩退步,他的好友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的“ , ”两句来鞭策他深刻认识过去的错误。(2)社区组织重阳节孝亲主题演讲活动,小张引用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表达乌鸦反哺般报答亲恩的孝心,呼吁年轻人多陪伴长辈。(3)古代文人常常借助广袤苍穹里的星辰来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如“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2025 乌兰察布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梦入神山教神妪 , 老鱼跳波瘦蛟舞 ”两句,写美妙绝伦的乐声既能感动神仙,又使得羸弱的动物焕发出活力。(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两句,敏锐地指出招揽贤才来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3)小刚和家人一起登山望远,站在山顶俯瞰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他不禁脱口而出“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以感慨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答案】(1)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1)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重点字:妪)(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重点字:赂)(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凌)2.(2025 阜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 度义而后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两句,教导那些做事总是缺少周密的考虑,事后又感到后悔的同学,要他们改变这种习惯。(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江山如画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画图难足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答案】(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江山如画 画图难足(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悔)(2)江山如画 画图难足(重点字:图)(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重点字:膺、轸)3.(2025 番禺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民为邦本。魏征意识到民众的力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不在于大小,“ 可畏惟人 ”。杜牧认为人民是国家稳固的根基,他在《阿房宫赋》中感叹“ 使六国各爱其人 ”,就完全可以与秦国相抗衡。(2)“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通常是指某些体验或感悟超越了可以用言语描述的范围,与张孝祥《念奴娇》中的“ 悠然心会 , 妙处难与君说 ”两句表达的意思一样。(3)很多人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总是分不清“巅”和“颠”,其实二者词义是有区别的。“巅”一般指“山顶”,如“ 可以横绝峨眉巅 ”;而“颠”则泛指“顶部”,如“ 鸡鸣桑树颠 ”。【答案】(1)可畏惟人 使六国各爱其人(2)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3)可以横绝峨眉巅 鸡鸣桑树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可畏惟人 使六国各爱其人(重点字:畏、惟)(2)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重点字:悠)(3)可以横绝峨眉巅 鸡鸣桑树颠(重点字:峨、巅)4.(2025 相山区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洞箫声的影响扩大到了深谷中的蛟龙和孤舟上的寡妇,使得这种音音具有了超越现实的震撼力。(2)“铁马冰河入梦来”,不只是梦,陆游也曾亲身上阵,经历战火,《书愤》中的“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句就是他战斗经历的纪实。(3)古诗词常常将“雪”作为喻体,借其鲜明的特点来描摹各种风景或人物。诗文“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可以为证。【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壑、潜、嫠)(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渡)(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重点字:腮、垆、皓、腕、凝)5.(2025 广东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浩瀚的天空常常引起古人无尽的遐想和感触,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青冥浩荡不见底 ”描写了天空的深邃;秦观在《鹊桥仙》中用“ 银汉迢迢暗度 ”描写了天空的辽阔。(2)古代佛寺有晨撞钟暮击鼓的仪式,即使停止撞钟或击鼓,钟声和鼓声依然会久久回荡,正如苏轼《石钟山记》“ 桴止响腾 , 余韵徐歇 ”所描绘的一样。(3)成都在唐朝曾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畅销全国,成都因此有“锦城”“锦官城”的别称。小刚暑假前往成都旅游,在得知成都的别称后,不由地想起唐代诗人的名句,如“ 锦城虽云乐 , 不如早还家 ”。【答案】(1)青冥浩荡不见底 银汉迢迢暗度(2)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3)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青冥浩荡不见底 银汉迢迢暗度(重点字:冥)(2)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重点字:桴)(3)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重点字:锦)6.(2025 岳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们常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可以借用《劝学》中的句子来表达上述意思,就是“ 君子生非异也 , 善假于物也 ”。(2)贾谊《过秦论》中的“ 天下云集响应 , 赢粮而景从 ”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受到天下人拥戴的情形。(3)列锦,是将一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图像的一种修辞手法。唐宋诗词常用此手法,比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重点字:赢)(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渡)7.(2025 龙岩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 度义而后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两句,明确表达了自己推行改革,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绝不退缩的坚定态度。(2)在杭州旅游时,导游引用柳永《望海潮》“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两句,介绍杭州不同季节的绝美景致,大家赞叹不已!(3)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座中泣下谁最多 , 江州司马青衫湿 ”。【答案】(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3)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悔)(2)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重点字:荷)(3)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重点字:衫)8.(2025 朝阳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将进酒》中以“ 陈王昔时宴平乐 ,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两句展现古人欢饮的场景,表达效仿古人、醉傲尘世的情怀。(2)对偶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有对偶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柳永在《望海潮》中也有对偶句“ 云树绕堤沙 , 怒涛卷霜雪 ”,表现钱塘江的优美与壮丽。(3)小雅读完韩松落的《霞光记》,产生强烈的共鸣,联想到古诗文中描绘霞光的句子,如“ 极天云一线异色 , 须臾成五采 ”。【答案】(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2)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3)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重点字:恣、谑)(2)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重点字:怒)(3)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重点字:鹜)9.(2025 江西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学们去爬山,登顶之后看到周围的松树,不禁想到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到泰山之巅有关于松树生长之地和树形的句子: 生石罅 , 皆平顶 。(2)屈原在《离骚》中批评朝中小人“竞周容以为度”,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坦言朝中大臣有同样的弊病,当时的皇帝想要纠正这一不良风气。(3)古人将各种颜色写入自己的诗词作品中,甚至在上下两句中都有用到,比如: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答案】(1)生石罅 皆平顶(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记诵,反复巩固,不错写、多写、漏写。【解答】故答案为:(1)生石罅 皆平顶(重点字:罅)(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重点字:恤、媚)(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重点字:枫、浦、暮)10.(2025 贵港三模)名篇名句默写。(1)《五代史 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来佐证“ 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2)刘克庄在《贺新郎》中联系自身遭遇,用“ 叹而今登楼揽镜 , 事机频误 ”两句表达年华易逝、无处报国的惆怅。(3)借代手法常用于古诗词,请写出古诗词中通过这一手法来代指音乐的句子“ 浔阳地僻无音乐 , 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2)叹而今登楼揽镜 事机频误(3)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重点字:逸、豫)(2)叹而今登楼揽镜 事机频误 (重点字:揽)(3)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重点字:僻、慢)11.(2025 仁寿县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木欣欣以向荣 , 泉涓涓而始流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 草创未就 ”,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就极刑而无愠色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 中间多少行人泪 ”;而北望故都,又“ 可怜无数山 ”,视线常被遮断。【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2)草创未就 就极刑而无愠色(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重点字:涓)(2)草创未就 就极刑而无愠色(重点字:愠)(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重点字:怜)12.(2025 武进区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栽种树木,有同学建议应遵循顺应树木天性的理念来种植,就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能顺木之天 , 以致其性焉尔 ”两句强调的那样。(2)古人创作以物寄情,动情点往往不同:归有光院中的枇杷树因为“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故睹物思人;姜夔看到桥边芍药寂寞清冷,感慨其“ 年年知为谁生 ”。(3)诗词鉴赏课上,同学们探究古诗词中的意象,发现“烟霞”常被用来代指美好的景物,比如“ 乘醉听箫鼓 , 吟赏烟霞 ”这两句就很典型。【答案】(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年年知为谁生(3)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重点字:焉)(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年年知为谁生(重点字:植)(3)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重点字:箫)13.(2025 沧州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明读《醒世诗》,读到“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时,联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云无心以出岫 , 鸟倦飞而知还 ”两句,情思相似。(2)杜牧《阿房宫赋》中,善于运用比喻,如“ 明星荧荧 ”一句喻指宫女梳妆镜的光亮,“ 绿云扰扰 ”一句喻指宫女的头发。(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唐宋诗词中,很多写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如“ 素衣莫起风尘叹 , 犹及清明可到家 ”。【答案】(1)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2)明星荧荧 绿云扰扰(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雷响起蛰虫惊,万物复苏景色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记诵,反复巩固,不错写、多写、漏写。【解答】故答案为:(1)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重点字:岫)(2)明星荧荧 绿云扰扰(重点字:荧)(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雷响起蛰虫惊,万物复苏景色新)(重点字:素、魂、蛰)14.(2025 张家口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先生的书斋掩映在花木丛中,百叶窗上摇曳着扶疏的树影,虽是在白昼,却也使人不由想起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的“ 风移影动 , 珊珊可爱 ”那种美好景致。(2)张若虚沉思于春江花月夜,吟诵道:“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前一句已含有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念,后一句则闪烁着世界永恒的哲理光辉。(3)王老师在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上跟同学们说,古代许多文人有家国情怀,他们除了抒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如“ 戎马关山北 ”“ 国脉微如缕 ”,还表达出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切,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1)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3)戎马关山北 国脉微如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重点字:珊)(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重点字:已)(3)戎马关山北 国脉微如缕(重点字:戎)15.(2025 武进区校级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对郦道元石钟山的解释提出了质疑。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实地调查他发现:山下有很多不知深浅的洞穴裂缝,“噌吰之声”是“ 微波入焉 ,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引发的。(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上白沙看不见 ”两句写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都看不见。(3)“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鸥”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舍南舍北皆春水 , 但见群鸥日日来 ”。【答案】(1)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2)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重点字:涵、澹)(2)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重点字:霜)(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重点字:鸥)16.(2025 德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古代文人常通过“啸”的方式来抒发心声,展露情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1)“ 登东皋以舒啸 , 临清流而赋诗 ”两句展现出游之乐;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2)“ 借书满架 , 偃仰啸歌 ”两句表现读书放歌之趣;再如古代名句(3)“ 扣舷独啸 , 不知今夕何夕 ”尽显豪放之姿。【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2)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3)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重点字:皋)(2)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重点字:偃)(3)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重点字:啸)17.(2025 昌黎县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住近湓江地低湿 , 黄芦苦竹绕宅生 ”两句,交代了他谪居浔阳之后居所的地势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 少妇城南欲断肠 , 征人蓟北空回首 ”就是如此。【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2)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3)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2)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重点字:湓)(3)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重点字:蓟)18.(2025 清远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中,老师提到种树要顺应树木生长规律,使其本性得以充分发展,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同学们纷纷说到,这不就是柳宗元在《种树郭聚驼传》里说的:“ 能顺木之天 , 以致其性焉尔 。”(2)小刘到杭州旅游,被春雨吵醒,一夜未眠,清晨小巷的吆喝声让她想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里的诗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 , 深巷明朝卖杏花 。”(3)宫殿、楼阁等富丽堂皇的建筑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如“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答案】(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重点字:焉)(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重点字:卖)(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砌)19.(2025 湖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校话剧社排演《长亭送别》时,同学们对崔莺莺与张生坚贞不渝的爱情展开讨论。小明引用秦观《鹊桥仙》中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来解读人物情感,意在表明爱情自能跨越时空的界限,长盛不衰。(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儿寒乎 ? 欲食乎 ”是作者借老妪之口回忆母亲关怀孩子的话语,生动诠释了舐犊情深的含义,每每读来,令人动容。(3)唐宋诗词中,演绎着许多泪水打湿衣裳的动人场景,如在“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句中就有体现。【答案】(1)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2)儿寒乎 欲食乎(3)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重点字:暮)(2)儿寒乎 欲食乎(重点字:寒)(3)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重点字:蓟)20.(2025 东坡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华因贪玩,月考成绩退步,他的好友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的“ 实迷途其未远 , 觉今是而昨非 ”两句来鞭策他深刻认识过去的错误。(2)社区组织重阳节孝亲主题演讲活动,小张引用李密《陈情表》中“ 乌鸟私情 , 愿乞终养 ”两句,表达乌鸦反哺般报答亲恩的孝心,呼吁年轻人多陪伴长辈。(3)古代文人常常借助广袤苍穹里的星辰来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如“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 ”。【答案】(1)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2)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3)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重点字:途)(2)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重点字:乞)(3)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重点字: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