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1种群及其动态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相关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比较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培养归纳、比较等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我国现有人口普查数据,说明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的意义。
情境导入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宣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2.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
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讨论:
1.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个水池里的全部鱼
×
一个鱼缸里的全部金鱼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意义:
濒危动物保护
农田杂草状况调查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①逐个计数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最准确
【说明】数量较少的濒危生物,即使分布范围较大,也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计算种群密度。
珙桐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什么方法呢?
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
估算法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②估算法——黑光灯诱捕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原理:黑光灯发出的紫外光能吸引一些昆虫(紫外光在肉眼可见范围之外,故称“黑光”)
估算依据:每次捕获的概率保持相对稳定
针对:趋光性的昆虫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②估算法——样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例1】某同学对某地蒲公英数量调查结果如下(样方面积大小为1m2),则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株数 3 11 8 12 16
10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②估算法——样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适用范围:
Ⅰ. 植物;昆虫卵;
Ⅱ. 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
昆虫卵
跳蝻
蚜虫
蒲公英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如何取样
取样原则
如何计数

②估算法——样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探究·实践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为什么选双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难以辨认”
单子叶植物叶条形或披针形
双子叶植物网状脉
探究·实践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常用取样方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随机取样
探究·实践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探究·实践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4.数据取舍
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以上各组所报的数值中,经实际询问有1个组是不真实的。最可能是第_______组。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株数 21 23 21 20 19 1 18 24 21 18 19 20
所有数据平均值为18.75,标准差为5.63;
说明样方6不具有代表性,属于离群样方,应当舍弃。
舍弃样方6,平均值为20.36,标准差为1.86。
探究·实践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制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
样方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取样方法
样方内计数
随机取样
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密度适当调整,一般不小于1m2
一般不少于5个,多一些计数结果更准确
边角上的个体,固定选两邻边和夹角进行计数
关键 核心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如果调查我国内蒙古大草原上骏马的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如果不能那该用什么方法呢?
标记重捕法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②估算法——标记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捕获
标记
放回
重捕
N只
M只
n只,其中m只带标记
个体总数 =
初捕标记数×重捕个体数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
初捕标记个体数
个体总数
重捕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②估算法——标记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M个)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n个)中标记个体数(m个)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让标记个体在群体中随机分布,时间太短会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偏多,计算 。
时间太长,标记个体有可能迁出或死亡
结果偏小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②估算法——标记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例:在对某地区田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这样可估算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___________;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注意: 单位)
88.4只/hm2
88.4只
初次捕获并标志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15
34
=
39
N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误差分析:
①若被标记个体变得更难被调查者再次捕捉,则估算值偏_____;
②若被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估算值偏___;
③若被标记个体的标记脱落,则估算值偏___;
④若因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的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偏____;
⑤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调查者发现,则估算值偏____;
⑥重捕时间太短,初捕个体未充分融入,则估算值偏_____。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注意事项:
①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③标志物不易脱落;
④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其他调查方法:
①红外触发相机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其他调查方法:
②动物的粪便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③动物的声音
种群密度的其他调查方法:
课堂小结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
估算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有趋光性的昆虫
适用范围
植物或昆虫卵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其他方法
航拍法、红外触发相机、分析粪便、标记声音等
——最准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